徐州賈汪區推進水環境整治 打造生態宜居家園

2020年12月08日11:42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清流繪畫卷 碧水繞城郭

十裡花溪,水闊岸青。

河流曲似九回腸,城郭環灣水一方。

源遠流長的河流,是城市發展繁華的血脈,猶如城市的靈魂,與城市始終相依相存。有了河流的潤澤,城市就有了神韻,有了靈氣,有了文化和底蘊。

賈汪,美名“泉城”,過去因眾多的泉水匯聚而得名。但是近現代以來,因為煤炭的開採,生態被嚴重破壞,造成了賈汪缺水、泉城無泉的尷尬境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賈汪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瞄准綠色發展定位,打造生態修復治理“賈汪樣板”,持續推進碧水繞城工程,改善城區水環境,開挖疏通河道144條、306公裡,完成了督公湖二期擴建、鳳鳴海擴容、十裡花溪綜合治理、朝陽渠改造等7項水環境治理工程,建成“十縱五橫一環”生態水網,保障了城區東部河道常年有水,打通了城市水循環,形成“河流繞城、湖水映城、水網織城”的健康水生態系統,徹底改變了長期煤炭開採導致的水位下降、水質惡化的狀況,重現了賈汪綠水繞城、人水相親的“泉城”風採,還百姓一方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新景象。

河湖長制維護生態持續向好

每天傍晚,家住玉龍灣東側“玉龍山水”小區的王興平就會走出家門,沿著十裡花溪走到玉龍灣公園,然后再走回去。雖然已至冬季,但湖邊河岸依然垂柳依依,各種常綠植物把一汪碧水點綴得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王興平是賈汪供銷系統的退休職工,他告訴記者,這幾年賈汪城區的環境變化特別明顯,以前的玉龍灣和十裡花溪,河道狹窄淤積,河道不暢,水質很差,更不用說河岸綠化了。如今的城區河水清澈,水鳥嬉戲,河岸修整一新,人們沿著河邊或鍛煉、散步,或小聚乘涼聊天,生活別提有多愜意了。

賈汪把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時時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水環境治理貫穿到生態修復全過程。為了維護河道生態持續改善,近年來,共落實區、鎮、村河湖長211名,形成了黨政領導擔任三級河長的組織體系。京杭運河賈汪段和老不牢河是兩條問題最多的河道,區委書記、區總河長張克親自督戰,現場辦公,共清理老不牢河網箱3439個,圍網40萬平方米,一舉解決了該河道近30年的違養問題,恢復了河道生態。開展河湖“兩違三亂”專項整治工作以來,賈汪區共發現問題並形成任務交辦3000余件,完成違法建筑拆除面積近20萬平方米,水管理、水秩序有效提升。

為全面提升河湖水環境,賈汪區持續開展河湖“水面漂浮物”殲滅戰,城區河道推行“六化”長效管護機制,農村河道推進“五位一體”綜合管護模式。全面完成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持續推進城鄉污水管網全覆蓋,推動污水處理提升工程,投入2.67億元,高質量設計建設潘安新城污水主干管工程與老城區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桃花島、永業小區)工程。全面加強監管,持續保障城區及鄉鎮污水處理廠、潘安湖污水終端日常運行,人水和諧共生的賈汪生態水墨畫卷初展。

治理黑臭水體提升河湖水環境

住在賈汪區茱萸山街道土盆村的村民們這兩年心情好了起來,因為原來村北那個環境臟亂差的土盆塘壩,經過政府的綜合治理,變成了一個風景十分優美的土盆水庫,村民們休閑鍛煉有了好去處。水還是那汪水,但景色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賈汪區壓實責任、強化舉措,全力以赴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確保區內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2018年,賈汪區投入1.2億元,完成屯石大溝和中央排洪道景觀綠化、東排洪道治理、朝陽渠水生態修復與水質提升實驗、泉河泵站及朝陽渠更新改造等工程,擴挖疏浚東排洪道3.1公裡,鋪設補水管線4.85公裡,污水管線4.35公裡,建設水質提升強化區1.02萬平方米,深度植物淨化區2.01萬平方米,淨水保質工程區0.6萬平方米,生態廊道淨化工程區1.752萬平方米,栽植喬木、球子7千株,大株觀賞草10萬平方米,布置景觀石1千噸。

投入8027萬元,完成茱萸湖、臥龍潭、閆村大溝3項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清淤、防滲,建設涵閘橋壩。投入998萬元,推進茱萸湖景觀綠化提升工程。

2019年,賈汪綜合治理引龍河小流域,總投入1200萬元,治理溝道5.4公裡,新建生態防護1.584公裡,擋土牆868米,植草磚護坡1.15公裡,改造攔水壩2座,新增水保林、樹木補植面積155公頃,經果林150公頃,種草10.82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平方千米。

這一組組翔實的數據,體現的是賈汪區在水生態環境治理中大投入,真抓實干,切實還泉城百姓一個個醉美河湖的務實作風。

潘安湖片區水系連通見成效

冬季的潘安湖,碧波蕩漾,水鳥翔集,岸邊池杉挂彩,游人如織,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潘安湖位於賈汪區西南部,原來是採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后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潘安湖水域面積達472.8公頃,蓄水量1500萬立方米,但其周邊河道還存在補水、排水河道多年未治理,淤積嚴重,水系不通暢,河道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河道塌坡嚴重,水生態環境較差,景觀與潘安湖景區極不協調﹔夏季時有異味,給周圍百姓生活帶來極大困擾,也影響潘安湖湖體水質等諸多問題。

為了進一步暢通賈汪河道,提升潘安湖水生態環境,賈汪決定實施潘安湖片區水系連通工程。“該工程以潘安湖為中心,涉及潘安湖街道辦事處和大吳街道辦事處。南至不牢河,西至區界,北至屯頭河,東至老不牢河,總面積47.7平方千米。項目分為河道工程、水系連通工程、生態護岸、生態修復及交叉建筑物工程。治理了潘安湖周圍11條主要河道,總長21.2千米,生態護岸28.85千米,生態修復27.91千米,拆除、拆建現有建筑物28座,總投資16463.69萬元。”賈汪區水務局副局長高權業說。

潘安湖片區水系連通工程自2019年4月實施,至今年中初步完成。工程實施后,潘安湖周邊河道水動力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行洪排澇能力顯著增強,水土保持能力進一步提高,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格局合理、多源互補、水流通暢、環境優美”的河湖連通體系。另外,通過水景觀建設,為周圍居民創造了優美、休閑、親水生活空間,改善了人居環境,促進了人水和諧。(蔣新會 孫井賢)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