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洪:“三篇文章”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2020年12月11日07:2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泗洪“三篇文章”,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捆扎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識和呼聲。作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泗洪縣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產業發展為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縣委書記李愛華說,全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精心做好“強農”“靚村”“富民”三篇文章,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確保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奮力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泗洪畫卷。

突出“強農”

全力打造支撐有力的大產業

記者走進德康生態循環養殖界集基地,發現這裡完全沒有想象中的異味和臟亂,自動喂料、自動環控和全漏糞地板系統一應俱全。“我們探索‘龍頭企業+村集體+低收入戶’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特色優勢,助力強村富民。”德康集團華東片區總經理史景鬆說。

2018年,德康集團正式簽約落戶泗洪,從今年底開始為當地帶來不少於4000萬元的固定分紅,不僅如此,前三年企業還拿出固定資產投資額2%用於當地扶貧事業,全部投產后將帶動5000多人就業增收。

“牢固樹立‘農業大招商’理念,我們瞄准設施農業、農產品深加工、三產融合、產學研結合‘四類項目’,先后招引四川德康、廣東溫氏、廣西桂柳、山東豐沃等一批行業領先龍頭企業落戶。”泗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召德說,“我們下一步還將把這些農業龍頭企業作為主體和引擎,加快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延長產業鏈條。”

突出“靚村”

深度改善生態宜居大環境

“真對不起,周末所有的房間都被預訂完了!”12月3日,泗洪臨淮鎮勝利家園一家民宿老板在電話中無奈地回答游客。節假日“一房難求”,在臨淮鎮民宿界正逐漸成為常態。

臨淮鎮勝利村原本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漁村,村民以捕魚養蟹為生。為了保護洪澤湖生態環境,泗洪縣對勝利村進行整體生態搬遷,建起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小區,讓漁民告別“水上漂”,住上一棟棟白牆黛瓦、整齊有致的“小洋樓”。

今年2月初,臨淮鎮結合漁家風情小鎮打造 ,探索“五美庭院+民宿”鄉村旅游模式,將傳統的漁具、刺繡、剪紙等水鄉特色元素融入庭院,並依托洪澤湖濕地公園等景區建起“漁你有約”“知青歲月”主題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

“動員漁民上岸集中居住,是推進洪澤湖生態保護的需要,也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需要。我們把其當作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惠民工程來抓緊抓好,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臨淮鎮黨委書記王小燕說。

自2018年以來,泗洪縣累計實施農房改善項目42個,完成房屋搬遷3.2萬戶,涉及“四類重點群體”5506戶,對465戶家庭特別困難農戶實行“交鑰匙工程”兜底安置。

突出“富民”

著力實現生活水平大提升

“在家門口上班,不但能照顧好家庭,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瑤溝鄉付圩村村民陳強笑著說。

陳強曾經是一名低收入戶,參加鄉裡組織的技能培訓學會了電器維修技術,除了平日接一些設備維修及監測的活兒,還在村裡的烘干廠上班,如今已擺脫貧困。

“我們精選優質項目,將兩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扶貧資金200萬元拿出來,入股宿遷和天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兩個村每年將獲得入股資金8%-12%的分紅作為集體收入。”瑤溝鄉黨委書記陳岩說,“同時,這兩個村的農民還可以優先進企業工作,收入最高的每月可達4000元。”

瑤溝鄉工業園區目前有企業58家,可直接帶動本地就業近400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3萬元。鄉網絡創業園吸引28名青年入駐成功創業,並獲批江蘇省創業示范基地。

村強才能民富。泗洪縣先后制定出台《泗洪縣振興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泗洪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懲辦法(試行)》等文件, 集中推行“強村三項試點”“四方挂鉤、百村振興”項目,相繼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等行動,有效幫助村居破解發展難題、闖出振興新路。截至10月份,全縣所有涉農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均突破20萬元,130個村居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郁勝利 盧經緯)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