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重大項目審批全流程提速:平均時限20天 

2020年12月13日11:5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資料圖片 當地企業人士辦理行政審批手續 海門區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以來,南通海門區全力服務全區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審批提速,平均審批時限由過去的50天壓縮到現在的20天,營造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和高滿意度的便民環境。

據了解,海門區對重大項目通過制定作戰圖、列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召開協調會等方式,按照時間節點“銷號管理”,實行項目清單化、清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管理,做到項目專人管、手續有人辦、進度可追蹤、問題必協調,項目審批節點可控,難點堵點提前疏通,形成問題收集、匯總、解決、反饋工作閉環。

“四個一”開啟審批新模式。“一個方案”指導工改實施。出台《海門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在現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基礎上,從審批流程、環節、時間入手,通過一表申請、同步受理、並聯審批等措施優化審批流程,目前,通過新流程辦理項目252個,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辦理產權審批時限壓縮在80個工作日。 "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根據“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設立綜合窗口,按照"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著力打造"一窗受理、並聯審批"服務模式,流程環節縮減近三分二。"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按照"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梳理規范部門辦事指南和申報表格,一般社會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事項申請材料減少了19份。"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建立健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了18余項配套制度,確保審批各階段、各環節無縫銜接。

容缺預審實現拿地即開工。積極探索“容缺預審”審批模式,打破“先拿地,再辦証”的傳統做法,把“交地即發証、拿地即開工”的口號變成了現實。總投資10億元的國華新材料項目在項目拿地前,採取設計方案預審、方案預公示、並聯審批等方式,在企業取得土地証當天就辦結設計方案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從拿地到開工建設僅用了8天時間。

推行幫辦代辦。發揮審批局代辦中心牽頭協調功能,對代辦幫辦項目設立審批專班,一企一專班,提供超前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定制服務清單,確保項目審批的高效推進。圍繞通州灣建設、北城開發等全區重大戰略舉措,全面推行VIP幫辦代辦服務,切實解決項目報批產業政策、環評審批等難點堵點問題。華美信息產業化項目通過代辦專員全程指導,及時解決規劃報批中問題,從方案審查到施工許可証的核發僅僅經歷了兩個工作日。今年以來代辦中心已提供各類幫代辦事項1200余件,為30個項目提供精准、專業的政策咨詢、現場指導和跟蹤服務。

建立審管聯動機制。審批部門與后期監管部門建立聯合協商、聯合會辦、聯合執法的“三聯合”機制,對有關重大項目根據審查需要組織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專項審查,對一些與監管直接相關的事項,商請有關監管部門派出聯絡員參與審核工作,充分聽取部門意見,加強審批與監管的有機銜接,使審批與監管形成工作合力。(俞新美)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