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作品
“隔空對話”女孩漫畫作品
今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自北京的漫畫創作團隊每年今日推出的國家公祭日漫畫又如約而至。今年的漫畫給大家講述了日本人山口誠太郎與“紫金草”的故事。2017年國家公祭日,該團隊以其創作的兩名女孩穿越歷史隔空相對的漫畫爆紅,此后每年12月13日,他們都會推出紀念國家公祭日的漫畫作品,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講述日本友人與“紫金草”的故事 今年漫畫裡首次出現了彩色
2016年,團隊完成了首次主題創作:兩名女孩穿越歷史隔空相對,彼此伸出手想要抓住對方。兩人中間寫有一行字,“那年亂世如麻,願你們來世擁有錦繡年華”。2017年國家公祭日,網友自發將圖片中的2016改成2017,戳中無數人淚點,由此走紅。此后每年,團隊都會創作紀念國家公祭日的漫畫。今年的國家公祭日漫畫中,當年隔空對望的小女孩的故事又更新了,她給大家講述了日本人山口誠太郎與“紫金草”的故事。
1939年春,南京紫金山上的二月蘭,在廢墟中悄然盛開。一位名叫山口誠太郎的日本軍醫,因目睹戰爭慘狀發布反戰言論,被軍方勒令遣返。離開南京前夕,他來到了紫金山,偶然遇到了一名挖野菜的小女孩。小女孩突然看到一個日本人,驚恐萬分。片刻后,氣氛慢慢緩和。小女孩看到山口誠太郎並無惡意,放下了心中的戒備,把手中的一束二月蘭送給了他。小女孩的行為深深打動了山口誠太郎,他在紫金山下採集了二月蘭的種子,帶回了日本。1940年的春天,山口家的院子裡開滿了這種紫色小花,山口將它取名為“紫金草”,並把種子送給好友種植,到公園、社區宣傳和平的願望。因此,紫金草又被稱為“和平之花”。此后20多年,山口每年都坐上火車,將種子一路拋出窗外。1966年,山口誠太郎去世前,給兒子留下遺言,要他把推廣紫金草——傳播和平的事業繼續下去。
2009年,日本和平友好人士捐資塑造的“紫金花女孩”銅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內落成。2014年開始,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群眾會佩戴“紫金草徽章”,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祭奠活動。漫畫的創作者之一朱彥告訴記者,今年的漫畫更加特別,首次出現了彩色。彩色給人生帶來希望。
2020年更向往和平與安寧 經過50次不斷修正才有了“紫金草”
家在泰州的朱彥說,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4年的大學生涯,讓他對南京這座城市有了特殊的情感,這也是促使他開始創作公祭日漫畫的原因。朱彥說:“不要忘記過去發生的歷史,因為忘記才是真正的死亡。”
朱彥告訴記者,今年的漫畫也有特殊意義。“2020年是特別不容易的一年,疫情和各種國際紛爭讓我們更加向往和平與安寧。所以我們就選定了和平為主題。又因為我們關注並了解了‘紫金草’背后的感人故事,所以選擇‘紫金草’為畫面中心。”
這次的創作脫胎於去年的創意,經過50稿文案的不斷修正,成稿設計仍舊沿襲了一貫的歷史與當下對話的方式。朱彥介紹說,圖片上採取了左右對稱的布局,左邊是1937年的女孩,代表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的幸存者,右邊那個是現代的小女孩,由她將“紫金草”代表的和平願望傳遞下去。
背景則是南京明城牆的台城,左邊是雞鳴寺,右邊是現代建筑群,有一種古代和現代交匯的意味。遠處是紫金草所在地紫金山,也是南京代表性景點之一。“整體畫面所要表達的就是傳遞和平,願全天下無疾病,願全人類幸福快樂!”每年國家公祭日,創作團隊都會花時間籌備推出一幅漫畫,他們表示隻要“條件允許就會一直創作下去”。
漫畫團隊各有所長 希望讀者能沉下心思考歷史
手繪漫畫,整理歷史,撰寫文章,是團隊的日常。起初的團隊成員包括鄧玲玲、朱彥和周紹綱,他們曾是知名門戶網站歷史頻道的編輯。負責整體策劃的鄧玲玲,做過紙媒,大學學的是經貿英語。畫手朱彥學過素描,自幼喜歡日漫,還是軍事粉,大學專業是數學。而學法律的周紹綱負責文案,他喜歡寫詩、讀史。2018年,團隊又迎來兩位前同事加盟,主要負責文案,大家一起創業。這個團隊年齡跨度從70后到90后,總體風格較佛系。
“原先做的是歷史漫畫欄目,后因網站調整停更。團隊舍不得放棄,2016年5月,便辭職做起了‘鏟史官’公眾號。正趕上自媒體的風口,我們有了不少粉絲。”朱彥告訴記者,團隊的優勢在於熟悉歷史又懂媒體,對一些重大事件節點保持一貫的職業敏感,“觸動我們的事情,我們都會去做”。
目前他們的運營模式為每周定時更新一幅漫畫,一周推出一期歷史漫畫,用文圖形式結合當下熱點,做歷史溯源。
第一幅創作走紅時,很多人問漫畫圖能不能拿來轉發,主創稱 “版權屬於全體中國人”。此后團隊的紀念國家公祭日的作品一直堅持授權全網轉發。漫畫主創人之一鄧玲玲說:“國家公祭日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我們不能做成自己的營銷事件,或者變成一種成名的手段。團隊的初衷不是為了商業利益,不想走遠了,忘了初心。”朱彥說,“我們做這個公眾號,是希望更多人了解歷史,對歷史文化沉下心來做一些深度思考。”朱彥告訴記者,他們計劃把小女孩的故事展開,再串起來,融入更多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