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菜場革命”:傳統菜場提檔升級 線上買菜百花齊放

2020年12月15日11:0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菜場革命,豐富了百姓“菜籃子”

今年疫情的發生,催生小區團購、生鮮外賣等“不接觸式”買菜新方式,直播賣貨也走進了百姓“菜籃子”。傳統菜場提檔升級、線上買菜“百花齊放”,給百姓買菜帶來更多便利。

12月9日早晨,南京市建鄴區飛茂菜場裡熱鬧非凡。10多家賣早點的攤位一字排開,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人。記者注意到,原本逛菜場早市大多是老年人或家庭主婦,現在年輕人的身影多了起來。一身上班族打扮的丁女士手上拎著幾個塑料袋,裡面裝著燒麥、茶葉蛋和豆漿,還有蔬菜和烤鴨。她說,上班路上順便到菜場買點菜,帶份熱騰騰的早餐。

位於建鄴區河西CBD旁的飛茂菜場,附近高樓大廈林立、高檔小區較多,跟老城區相比似乎少了些“煙火氣”。3個多月前,飛茂菜場進行環境改造,設置小吃攤點。眼下菜場裡傳統小吃攤點回歸,讓市民們又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省商務廳的全省農貿市場改造計劃已推進3年,前期是開展標准化改造,后期改造將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老城區的菜場改造后“脫胎換骨”。有著20年歷史的常州鐘樓區老勤業菜場,經過升級改造,成為文藝清新的“生活市集”綜合體,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去“打卡”。

最新一代的菜場改造方向是“智慧化”。用信息化、智能化設備打造的最新一代菜場,菜品可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追溯,保障食品安全。最近剛改造完畢的南京市棲霞區堯化門街道的好鄰裡中心,就是一個“智慧菜場”。每個攤位上的電子顯示屏,攤主姓名、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証、菜品價格等滾動展示,所有菜品明碼標價、聯網管理。電子秤上配有攝像頭,買完菜后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稱重時的照片、單價重量、菜品的來源一目了然,既可監管食品安全,也可解決市場上缺斤少兩等問題。

這個菜場還配有40個可免費寄存生鮮蔬菜的冷鮮櫃,櫃子可自動識別物品種類並調節溫度。上班前買菜寄存,下班后順路取走,這一服務讓上班族們直呼“貼心”。

疫情暴發后,市民去傳統菜場買菜很不方便,電商菜場開始開疆拓土,滿足市民生活需要。

反應最快的是生鮮電商平台。盒馬鮮生、京東生鮮、本來生活等生鮮平台迅速復工,每天在馬路上飛奔的外送小哥成了保障百姓“菜籃子”的主力軍。

菜農、菜販們主動加盟小區團購,為周邊小區配送蔬菜。主打菜品團購功能的微信小程序應運而生,具有支付功能的“群接龍”“快團團”等小程序被廣泛應用。

在南京月苑農貿市場經營菜攤的90后小伙王笑宇,受餐飲外賣啟發,在外賣平台“餓了麼”上線自己的“線上菜場”。11月,他又受商場裡“盲盒機”的啟發,推出“菜場盲盒”。他告訴記者:“很多年輕人來菜場不知道買什麼,讓我們幫忙推薦,於是我就做個‘菜場盲盒’。消費者線上下單,餐餐都有驚喜。”王笑宇的“菜場盲盒”有豬肉盲盒、雞肉盲盒、牛肉盲盒、魚肉盲盒和蔬菜盲盒5種,價格在20元到40元之間,“雙11”期間賣出200多份。

今年8月,堯化門街道的好鄰裡中心菜場和“餓了麼”外賣平台合作打造線上運營模式。市民可手機下單菜場的當日新鮮菜,30分鐘送到家。菜場攤販經營也從5平方米的攤位,擴展到3公裡生活圈。該菜場負責人蔡長歡介紹,目前菜場裡有50多個攤位加入線上菜場,經過一段時間運營,現在每個攤位日均銷售額比以前增長1000多元。

在“雙12”電商節,王笑宇還嘗試了“直播賣菜”。他所在的月苑農貿市場與“餓了麼”外賣平台合作,開啟菜場外賣直播。這種新模式,或又將給市民“菜籃子”帶來新的改變。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方長春說,“百花齊放”的買菜新方式,主要緣於疫情的推動。每一種方式鎖定的人群不同,諸如線上菜場、直播賣菜,目標對象是年輕人,而對更多的中老年人來說,逛菜場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劉 霞)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