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鹽都獲授生態環境部“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1年01月07日07:1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放眼“青山”處 座座皆“金山”

2020年11月30日,鹽城市鹽都區從北京捧回生態環境部頒發的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獎牌。這是繼摘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榮譽后,鹽都生態文明建設斬獲的又一殊榮。

從實踐到示范、再到創新,從生產轉型到生活富裕、再到生態文明發展,這些年,鹽都大力夯實綠水青山本底,持續壯大綠色發展動能,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可持續轉化機制!

轉化前提是保護,構建“綠水青山”恢復、保障和補償機制。為保鹽城百萬市民飲水安全,率先成為“無化縣”,近四分之一國土劃為“紅線區”

鹽城市區百萬市民飲水安全系於鹽都!境內鹽龍湖,是日供水60萬立方米的市區飲用水源地。守“一湖清水”,是鹽都職責所在。

可鹽都又是工業大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相當突出——全區1015平方公裡,飲用水源保護面積232平方公裡,佔22.86%﹔為控制“水陸空”開發強度和區鎮村開發邊界,全區234.77平方公裡被劃定為生態保護紅線區,佔國土面積23.13%。

越是生態環境硬約束,越要放眼長遠,矢志不渝踐行“兩山”理念。鹽都堅持保護在先、恢復為主、量水而行、以水定綠,推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融合轉化。

當年,鹽龍湖周邊分布185家化工企業、4家涉鉛企業。鹽都壯士斷腕,依法依規關停、一個不剩,建成蘇北首個“無化區”和“無鉛區”。

全區依法關閉“散亂污”企業345家,推進“小鑄造”企業廢氣治理和達標改造,整治“黑煙囪”373根……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86%以上,名列全國前列。

著眼長效協同保護。大縱湖位於鹽都與泰州興化兩地,是裡下河地區最大的濕地淡水湖泊。“主湖區”鹽都積極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先后實施大縱湖“引江入湖”“退漁還湖”“濕地修復”3大工程。還與興化聯手,建立大縱湖濕地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聯動協作機制,依靠法律護生態、守湖泊。

鹽都區委、區政府始終把保護的落腳點放在“深化美麗鹽都建設”上。鹽都區委書記王娟說:“要對標生態文明理念,抓統籌、優生態,讓生態美和環境美催生群眾幸福感。”

轉化主要路徑是“砸籠換綠”“騰籠換鳥”調結構,發展與“綠水青山”共生產業。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擦亮“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區”底色

鹽都較早提出向綠色智能轉型的目標,以更高環保標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他們先后對汽車配件、裝備制造和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及齒輪、鞋機、涂裝等特色產業,開展數字化、自動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以產業重塑帶動經濟綠色轉型。

基金招商、投貸聯動,是鹽都創新“綠水青山”轉化機制、“引鳥”“換鳥”的重要舉措。他們與康佳集團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與市農業銀行簽訂8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與上海信達資產成立10億元債權處置產品,與上海楊浦科創成立總規模5億元國君科創基金,不斷“以投促招”,推動重要項目落地和資本增值雙贏,為路徑轉化提供資金與金融保証。

鹽城是“汽車城”,汽車配套業一直是鹽都的支柱產業。鹽都沒有躺在優勢產業身上“吃老本”,而是居安思危,放開視野,招引與“綠水青山”相關聯的外生型產業,培塑新的產業集群。

他們搶抓珠三角、長三角智能終端產業抱團轉移機遇,規模引進智能終端全產業鏈項目,建成佔地6平方公裡的智能終端產業園,包括總部研發區、企業孵化區、生產制造區等“一園五區”,擁有標准化廠房300萬平方米,創成省級特色小鎮。

4年多,園區招引中外企業110家,有30多家成為華為、中興、小米等企業核心供應商。近幾年,園區智能終端產值已超過原來“老大”汽車配套業,上升為全區第一支柱產業,提升了全區綠色產業首位度。

在國慶70周年慶典上,為天安門廣場提供戶外顯示屏光源的,就是園區主板上市企業東山精密公司。正在建設的東山精密科技產業園,將形成年銷售500億元產業規模,建成全球最大的LED封裝和柔性線路板生產制造基地。

他們把創新作為綠色發展第一動力,以鹽城國家高新區為主陣地,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推動中科院計算所高通量研究院、中科院上硅所鹽城新能源創新中心、清華大學智能控制裝備研究院、鹽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裝備研究中心等一批創新平台和項目落地。其中,5G智能車聯網研發中心和永創5G通訊濾波器,分別入列全省重大創新載體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目前,全區國家高新企業數、省級示范智能車間與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數、省級企業研發機構數均列鹽城市第一。去年,鹽都獲評“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區”。

如今,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和新能源3大新興產業,已成為鹽都產業新“名片”和經濟“半壁江山”,改寫和刷新原有產業版圖。

轉化是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其實現機制要以民生幸福為導向和標准。鹽都著眼長遠可持續轉化,避免掠奪式開發和“變現”生態資源

水鄉鹽都依托“綠水青山”本底,重點做好“一河一湖”文章,加快縱貫全境“水利+旅游”項目——蟒蛇河風光帶建設,以及做大做優國家4A級風景區大縱湖,提高“綠水青山”原產地附加值。

全長38公裡的蟒蛇河風光帶,以沿河鄉村自然生態為特色,集生態觀光、健身休閑、水上游覽、文化體驗、鄉村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聲名遠播,成為裡下河地區“人文歷史”長廊和鹽城市文旅網紅打卡地。

2020年9月29日,在第六屆長三角慢生活旅游峰會上,大縱湖旅游度假區被評為“長三角最佳文旅融合旅游度假區”。通過對大縱湖十多年綜合整治,湖區水體已達Ⅱ類標准,水生植被覆蓋率達40%,每年有幾百萬隻水鳥前來過冬,出現“百萬水鳥飛平湖”壯美景觀。

隨著2020年“五一”東晉水城開放,已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省級自駕游基地的大縱湖旅游度假區,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多,已成為蘇北、蘇中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用綠色增長理念,將產城、產村融合起來,也是轉化途徑和民生財富。2020年9月,總投資10億元、佔地62萬平方米、鹽城最大的體育主題公園——鹽龍體育公園開園。該公園提供的公共產品一應俱全,擁有足球場5塊、籃球場8塊、網球場4塊、羽毛球場12塊、門球場4塊,游泳館、球類館、形體館各1座,以及兒童活動場、老年人活動場、極限運動場和素質拓展場地等。市民說,“健康無價,公園就是延年益壽的‘金山銀山’。”

推進農業結構綠色建設。目前,鹽都有5個上海市蔬菜供應基地。張庄葡萄、仰徐草莓、尚庄番茄、大縱湖大閘蟹、北龍港青蝦等特色農產品直供上海,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餐桌使者”。如今,鹽都每年接待上海游客10萬人次,每年對滬農產品銷售20億元。

鹽都在轉化中心有定力,沒有急著將“綠水青山”全部“變現”,而是邊保護、邊轉化,注意留白,不斷拓展可持續轉化路徑。

2020年12月30日召開的鹽都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確定,把建設“兩山實踐示范區”等“四個示范區”作為今后五年奮斗指向。區委書記王娟說:“要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充分發揮綠水青山經濟社會效益,讓美麗鹽都美得更有形態、更有韻味、更有溫度、更有質感。”(葛建華 王業先)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