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次寒潮來襲 暖意涌動江蘇大地

2021年01月08日07:34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最低溫跌破-14.5℃!新年首次寒潮來襲,暖意涌動江蘇大地

大風降溫,新年首次寒潮來襲。即使貼了暖寶寶,裹上厚厚的棉衣,依然抵不過陣陣刺骨的寒風。寒潮對百姓工作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兵分多路探訪,從一個個堅守崗位的平凡人身上,感受到冰凍嚴寒下的濃濃暖意。

他們的身影,默默守護著城市的溫度

7日凌晨4點多,南京室外一片漆黑,溫度零下8℃左右。環衛工張紅兵和妻子起床,看天氣預報知道要大降溫,張紅兵特意穿上了厚棉衣、羽絨褲、棉鞋,並戴上了帽子、耳套。他洗漱收拾一番、囑咐妻子貼了兩片環衛所發的暖寶寶后,兩人便“全副武裝”、各騎一輛電瓶車出門了。

“今天特別冷,感覺有零下10℃,我們出門時穿了四五層衣服,全身都圍裹好,隻露出兩隻眼睛。”張紅兵說,不管刮風下雨,他們每天5點准時到崗,負責佔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的小區。

此時路燈昏黃,冷清無人,張紅兵脫掉厚外套、換上環衛服后,便借著燈光開始快速清掃垃圾。“一勞動,身子就暖和了,基本掃10多分鐘,就不覺得冷了,主要是凍手,我今天第一次帶棉手套,不然手指凍得疼。”盡管寒風凜冽,但等他將小區幾條道路掃完時,額頭都出汗了。

56歲的張紅兵已做環衛工十多年,他說自己早已習慣在寒來暑往裡,准時到崗做好保潔。早上9點,小區居民們陸續出門上班時,幾條大路已清掃干淨。張紅兵和妻子在社區休息地匆匆吃完帶來的粥、咸菜、餅子后,便繼續投入院落打掃中。“一開始可能吃不消,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都習慣了,累是累點,但盡力讓環境更整潔、讓南京市民出門更方便,我們干得很開心。”不到10點,張紅兵的環衛手表顯示,他已走了14000多步。為保潔小區環境,他每天基本要走四五萬步。

寒潮來襲,全省近20萬環衛工都堅守崗位、守護城市整潔容貌。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針對1月6日-8日江蘇出現明顯大風和嚴重冰凍天氣,城管部門已提前將消息傳達各地環衛處長,要求做好低溫冰凍天氣環衛安全生產工作,科學安排環衛清洗和洒水作業。同時,加強對環衛工人的關心力度,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時配發保暖御寒用品,保障作業安全。

保城市正常運站、市民生活便利,像張紅兵一樣,京東物流建鄴營業部快遞小哥陶建忠也一早便摸黑到崗了。早上6點半,第一車快遞到達站點,陶建忠和其他小哥趕緊卸貨,待貨物規整、理清貨單,出門配送時已到早上9點半。

盡管陽光明媚,但寒冷低溫伴隨大風,陶建忠開小三輪車也比平常更小心。“一般開中檔,今天大風,怕車開快了,方向被風吹偏離,車頂上的貨物掉下來,我在部分路段會調成低檔。”中午1點多,送完上午120單快遞趕回站點取貨的陶建忠說,除了早上出門多套了兩件衣服、開三輪車要更小心外,自己工作與往常沒什麼不同。隨即,他便開始往三輪車裝快遞,搬運間隙拿下口罩喘氣時,陽光下哈氣清晰可見。現場,與他同樣折返站點搬運快遞的,還有六七位快遞小哥,他們時而看看訂單,時而拿起手機給客戶打電話:“請問您在家嗎,我一會就過去送快遞……”

“我基本每天送150單快遞,風雨無阻,盡力讓顧客能及時取到快遞,有好體驗。”話剛說完,裝好快遞的陶建忠開著小三輪車再次迎風出發了。

“站點今天共到站約2600單快遞。應對寒潮天,我們提前一個星期已經給快遞員發放了手套、圍巾等防寒物資,昨天還提醒大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生病,遇上大風慢點開車,注意安全。”站點經理石祥飛說。

寒潮來襲,高齡獨居老人、困難群體的生活是否便利,總是牽動人心。7日上午10點半,屋外寒冷難耐,位於南京工人新村的南京市鶴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內,幾位老人已早早到來,等待熱飯出鍋。“我到這邊吃午飯一年多了,年紀大了不方便燒飯,這裡離家近,走幾步就到,小區很多老人來吃,中午很熱鬧,花12塊錢就可以吃一葷兩素一湯,米飯免費加。”老人高孝華滿意地說。

這個老年人助餐點已開辦8年。“工人新村60歲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人,80歲以上的有400多人,每天大約有30名老人來助餐點吃飯,今天天冷,老人相對少一點。對一些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我們還會送餐上門。”鶴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丁海銀說,來助餐點的多為高齡獨居老人,知道這幾天寒潮來襲,她和中心工作人員已上門、打電話提醒很多老人,天寒盡量少出門,需要幫忙買菜、測血壓、理發、陪醫等服務時,可直接電話聯系他們,工作人員會免費上門服務。

土豆燒雞塊、西紅柿炒雞蛋……中午11點,助餐點內約20位老人圍坐桌前,邊吃邊聊,熱熱鬧鬧。工作人員郭敏志打好飯、用棉布包裹好飯盒,准備騎自行車去為不便出門的老人送飯。“這三位老人的午飯每次都是我送,送完飯,有時再幫他們把垃圾扔了。老人對我們很熱情,常噓寒問暖,盡管天冷,但每次送飯都感覺很溫暖。”她說。

保供應保項目保基建,齊齊上陣隨時待命

寒潮低溫紀錄,考驗著關鍵時期特大城市的電力供應。1月7日上午9時50分,在南京市江寧區橫雲路旁,介於橫溪街道龍王山變電站與溧水區溧水變電站之間的輸送電線路正在進行停電檢修前的預備工作。手機顯示屏上,此時南京室外實時溫度僅有零下5℃,而置身城郊鄉下、站在風中,體感溫度比這還低。

為了方便檢修操作與安全防護,46歲的電網線路檢修工人周勤春,跟與他搭班的陳道有和宋雨杰一樣,穿著輕便的工裝。在他為工友檢查完爬上電塔所需穿戴的裝備后,老陳和小宋一前一后蹬上了20米高的“電杆”。

“這根大家口中的水泥電線杆有兩座水泥立柱組成,又叫‘門型塔’。門型塔上作業,最具挑戰的就是手腳操作空間有限。”國家電網南京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輸電運檢工周暉在一旁告訴記者,這些上世紀80年代豎起的電塔在現代化改造過程中,正逐步為更先進、塔頂操作空間也更寬裕的角鋼塔所替代。20米的“高空”上,陳道有和宋雨杰開始清理塔頂的鳥巢。塔下,耳朵凍得發紅的周勤春提醒他們注意留意細節。

事實上,當這條連通龍王山變電站與溧水變電站的30多公裡供電線路停電檢修時,另一根飛架在江寧與溧水之間的線路正在接替運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雙線供電’——多上一道保險,尤其在這樣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就顯現出極大的效用了。”周暉介紹說,這一根根通往溧水變電站的電線,在保供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溧水變電站電壓220千伏,是溧水區最大的變電站,供電服務范圍接近全溧水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的三分之一”。

耳畔寒風呼嘯,周暉提高了音量:“電力保障本來就是冬季供暖和生產的命脈所在,更不用說眼下又遇上入冬以來的‘最大寒潮’。”他告訴記者,當前南京電力已全線加強巡檢力度。“氣溫創下新低后,線路上的智能監控開始24小時不間斷檢視,同時通過三班輪值的方式緊盯智能監控傳回的線路實況信息。不止於此,我們還安排了無人機班組和人工班組每天巡檢。”在這樣的強度下,全南京的輸電線路上,每座電塔、每根線,一天之內僅被監控畫面捕捉到的次數便不下6回。

數據顯示,截至7日上午10時17分,南京電網調度用電負荷1185.33萬千瓦,已再度創下去年入冬以來負荷新高。“伴隨氣溫下降,電網負荷仍在攀升。”周暉說。

南沿江城際鐵路作為江蘇省內一條在建鐵路,對於完善長三角地區城際鐵路網布局、縮小江蘇沿江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南沿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昨日起,句容氣溫便開始驟降。在中鐵二十四局南沿江項目一分部的現場工作的工人劉世均印象中,市區氣溫最低低至零下6℃,“而郊區最低氣溫則達到了零下10℃”。

盡管寒意透骨,可在施工現場,無論管理人員還是施工工人都堅守著崗位。“趕工期、趕進度、保項目”,這些正是寒潮來襲前,現場技術管理人員稽亞洲期待實現的目標。“御寒但不畏寒,夜以繼日奮戰在工地現場。”稽亞洲如是鼓舞和激勵著他的工友們。

1月7日下午,南沿江城際鐵路的工地上機械轟鳴。吊運中,鋼筋縱橫往來,工人們穿梭在腳手架間,場景熱絡而忙碌。施工現場,一根根長有40厘米、直徑0.6毫米的扎絲,在鋼筋工們看似笨拙的手上變得輕盈——隻消幾秒鐘的功夫,一根扎絲就把鋼筋牢牢固定……中鐵二十四局南沿江鐵路一分部項目支部書記潘偉杰介紹,目前南沿江城際鐵路項目一分部目前工程進度為,“除句容站外,其余下部結構已全部完成,連續梁施工將在二月全部合龍”。

寒風凜冽,連雲港新東方國際貨櫃碼頭的安全管理人員劉慶峰師傅早早地來到了碼頭現場進行安全巡視,尤其是對碼頭流動機械的防寒情況更是檢查再三。“天太冷了,像叉車、正面吊等機械需要每2個小時就要啟動溫車一次。”劉慶峰說,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証機械設備能夠隨時響應生產需求。

在主港區拖輪基地,“東方二十九”號拖輪上的工作人員丁寅正在對室外裸露水管進行檢查,全力以赴防范此次強寒潮。“這次降溫有點厲害,之前我們已經給這些水管進行了保溫包扎,但還是有點不放心,就再來看看。”

丁寅告訴記者,歲末年初,港口開普型船舶集中到港,為了不影響出行任務,接到通知后,他們就按集團要求准備了防滑墊、防滑繩、防滑鏈等物資,對船上欄杆也進行了防滑處理,甚至包括應急通道熱水。“目前,船上的柴油、物料、伙食都准備充足,可以保障到港船舶正常進出,能夠從容應對突發情況,並隨時配合連雲港海上搜救中心做好應急准備工作。”

“針對此次強寒潮天氣,我們持續關注天氣變化,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處置預案。”據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安全總監殷東海介紹,在強寒潮到來之前,各碼頭單位全面檢查了碼頭安全設施及大型設備防凍及防風加固情況,確保各項抗風防寒舉措落實到位,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信息聯絡暢通。同時,對在港船舶再次加固系纜,提前准備防寒防凍物資,保証機械設備、車輛的安全運行,保証各類管道的正常使用和港口生產作業持續安全穩定。

農業生產有預案,農副產品供應價格雙穩定

連日來,各地農業種植大戶採取多種措施,確保蔬菜、水果大棚安然度過寒冷天氣。

1月7日,記者一路驅車趕往八卦洲,沿邊田間的田溝已結上薄薄的一層冰,農作物是否能挺過這一關?帶著疑問,走進南京紅杜鵑農業科技集團總經理王春寶的蔬菜大棚,隻見王春寶帶領手下員工們正在為生菜、冰草等農作物鋪上保溫膜。同時,頂部的棉被也在慢慢的移動,20分鐘不到,3畝地的蔬菜被罩上了“保暖衣”。

王春寶告訴記者:“前幾天就開始做功課,知道寒流要來,提早讓員工檢查液化氣爐的安全性與煤餅的數量並搬入棚內,並准備足夠多的保溫膜,現在頭頂上的保溫膜長50米,寬4米,再冷的天氣也不怕,我也安心了。”

隔壁棚的火龍果們正處於休眠狀態,南方植物的它對室內溫度要求不高,不低於0℃,表面不結冰就不會“醒來”。“一般棚內設有內外2層10絲的保護膜,如果天氣再惡劣的話,我們有10個取暖爐可分別放置棚內進行供暖。”王春寶說,還有80畝的草莓園今年就無法用往年的方式來保溫,增添了柴油爐和煤氣爐的設備。

南京緣派蔬菜專業合作社則帶給草莓們另一種“溫暖”。“棚內採用電動卷膜與加溫補燈的供暖。低溫對草莓生長影響較大,缺少長時間的日照導致草莓成熟較晚,長期低溫也影響蜜蜂授粉,導致草莓產量減少。”南京緣派蔬菜專業合作社經理周誠說。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緣派蔬菜專業合作社是以高架草莓種植技術,無病毒優質生產苗,專用栽培基質、營養液,肥水智能精准調控。

眼下正是小麥的過冬季,也是夏季豐收的關鍵時期。“部分田塊麥苗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凍害,尤其弱小苗和根系淺的麥苗,受凍較明顯,葉片有凍傷、凍死現象﹔擔憂的是弱小苗、旺長苗或秸稈還田不到位的田塊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溧陽市社渚芳伢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翔告訴記者,今天安排十幾人進入麥田裡清理麥溝,確保麥田溝系排水暢通,做到雨止田干,田間無積水,防止降水偏多,影響小麥根系生長。同時,因苗而宜追施好肥料,促進小分蘖迅速生長。“2020年春節因疫情的影響,加上交通運輸、物流等方面的管控,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體情況要大大優於往年。”

此前,為確保寒流來襲、春節期間市場供應和農副產品供應價格雙穩定,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眾彩市場)強化貨源組織,全面落實保供要求,做好提醒農戶加強防護措施、保障市場供給。

“今天冷空氣突然降臨,出來一次也不容易,買回去的菜也不容易壞,所以趕緊多買點囤在家裡。”住在凱旋麗都花園的李翠玲告訴記者,裝滿兩袋子的蔬菜與豬肉也就100多元,平時的價格也差不多。

“基本沒怎麼漲價,隻有青菜和大白菜稍微漲了點,原先白菜價格為2.5元/斤,今天3.5元/斤。菌菇類現採現送,如果放時間久了會變色,今天的送貨商給我漲了三五毛錢,而賣給消費者還是原價,畢竟很多都是老客,幾毛錢的交情還是有的。”南京市建鄴區坤晨新安菜市場江學敏說,因為疫情的原因,年前不太會儲存過多的菜品。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工作人員王舒怡介紹,總體供應充足,蔬菜價格跌多漲少,總體小幅下行。根據今日市場76個品種監測情況顯示:日均價格為8.07元/公斤,較昨持平,較上周同期上漲1.51%,較上月同期上漲27.1%,同比上漲13.51%。其中,環比上漲較為明顯的有蘆蒿23元/公斤,環比上漲17.95%﹔環比下降較為明顯的有筍瓜2.9元/公斤,環比下降12.12%﹔香菇11.5元/公斤,環比下降14.81%。

交匯點記者 白雪 李睿哲 田墨池 趙芳 王拓/文 萬程鵬 白雪 張琦 田墨池/圖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