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聚焦河北疫情 拼多多員工非正常死亡引熱議

2021年01月11日14:58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輿論聚焦河北疫情 拼多多員工非正常死亡引熱議

疫情專區

輿論聚焦河北疫情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本周,輿論聚焦河北省新冠疫情。截至1月9日24時,河北現有本地確診183例。1月10日,河北省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稱, 石家庄、邢台兩市的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已結束,共檢測1300余萬人,截至1月9日24時,一共篩查出364例檢測陽性。石家庄檢測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集中在藁城區,佔人數的87%﹔二是關聯性比較強,基本上都與藁城區有關,特別是以藁城區的增村鎮有關。邢台的檢出都在南宮市,從病例的分布來看,感染范圍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擴大。目前溯源工作仍在進行,在全球公開數據庫和我國的基因庫檢索中,未發現高度同源的基因組序列,推斷這次疫情病毒來自境外。初步估計“零號病例”早於12月15日。

北京新增感染者為網約車司機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1月1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介紹,9日北京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兩名感染者為父子關系,1名無症狀感染者為網約車司機,密接144名乘客,已經全部通知到本人,還曾出京參加婚禮。

截至1月10日15時,北京市順義區累計排查核實國內重點區域來(返)京抵順人員3435人,完成採樣2542人,已出結果2064人,全部為陰性。其中,中高風險區域涉及197人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對第一輪全員檢測的機場周邊7個屬地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在檢測結果出來前,全部實施封閉管理,確保不漏一人。

杭州一醫師故意泄露流調報告被拘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杭州市西湖區某醫院感染科醫生林某因故意泄露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隱私,被行政拘留五日。近來,已有多人因泄露患者流調報告被行拘,患者的行動軌跡和個人信息保護也由此成為輿論關注的核心。媒體評論認為,這次杭州依法懲罰了泄露隱私者以及借機造謠者,具有強烈的示范意義,也傳遞了明確的信號。流調報告不應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抗疫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不能離題。同時,有觀點指出,鑒於此次事件中泄露者是一名醫生,在防疫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內部工作人員保密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教育,對泄露隱私者及時處理。

多地獎勵性政策鼓勵員工就地過年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1月7日,浙江省經信廳聯合省人力社保廳發布十條舉措鼓勵外地員工就地過年,包括企業採取發放“留崗紅包”,以崗留工和以薪留工等。1月6日,福建多地也出台獎勵性政策,倡議職工就地過年。其中,泉州市六部門聯合出台八條措施,其中包括發放一次性穩就業獎補、發放紅包、技能培訓補貼、舉辦年貨節、免費游泉州、彈性休假等。福州市在就地過年倡議書中也提及,各級工會組織開展為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堅守崗位、留榕過年一線職工送一桌年夜飯物資、一場觀影活動、一次心理健康體驗等活動。

要聞專欄

輿論聚焦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抗議暴亂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據中國日報微博賬號報道,當地時間1月6日,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向正在進行的國會聯席會議施壓,拒絕確認拜登勝選結果,其中部分抗議者者闖入國會大廈,議員被迫撤退,6日召開的確認大選結果的國會聯席會議被迫中斷。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特朗普總統任期中的第一任國防部長馬蒂斯認為,示威者們受到特朗普的煽動發起抗議沖突,所以特朗普為這一抗議沖突的始作俑者。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也表示特朗普一直“毫無根據的質疑選舉結果”,導致了今天的抗議沖突。曾擔任美國總統職位的比爾?克林頓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為抗議沖突特朗普應負主要責任,因為特朗普不停地傳播錯誤信息導致了美國人彼此不信任。

社會熱點

拼多多10天內2員工非正常死亡引熱議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1月3日晚,網傳拼多多一名1998年出生的女員工在深夜下班途中猝死,引發廣泛關注。1月4日下午,疑似拼多多賬號在知乎對相關話題進行回應,其中“用命換錢”等言論遭到輿論強烈批評。對此,拼多多辟謠稱該回應屬於不實消息。但知乎隨后發布聲明稱拼多多系知乎注冊用戶,其身份真實無誤。此后,拼多多再次回應,官方賬號為合作商員工管理,相關內容為該員工個人手機發布,不代表拼多多方態度,對於管控不嚴表示歉意。有媒體觀點指出,此次事件中,女員工猝死的准確原因需要權威的醫療結論,但是公眾對過度加班的抵觸和譴責已是互聯網上的主流態度,值得深思。央視評論也指出,奮斗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輿論呼吁,嚴格實施《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月9日,拼多多通報一名員工今日在長沙家中跳樓自殺身亡。目前正等待當地有關部門對事發原因的最終調查結果。

外賣員送餐路上猝死 餓了麼回應引爭議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2020年12月21日,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送單途中猝死。其妻子稱,事發后,因4單沒送丈夫還被罰款。韓某偉平時通過蜂鳥眾包接單,餓了麼工作人員1月4日表示,死亡騎手和平台沒有勞動關系,隻能給予2000元人道主義賠償。隨著輿論的發酵,1月8日,“餓了麼”外賣平台發布對“騎手意外猝死”事件的回應:即日起平台猝死保障額提升至60萬元,本次事件中的60萬元撫恤金將在本周內交付騎士家屬。對於兼職騎士與平台之間屬於何種用工關系,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外賣平台騎手的勞動權益保護問題亟待各方重視。

輿論呼吁切實做好嚴寒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1月7日,中央氣象台相繼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多地將出現劇烈降溫的情況。對此,全國多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切實做好防范和應對嚴寒天氣各項工作。濟南發布緊急通知稱,做好嚴寒天氣防范應對工作將從以下五點落實:一是嚴格落實工作責任,二是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三是妥善解決群眾取暖問題,四是切實加強安全管理,五是加大氣象預報信息和防寒防凍知識的宣傳引導力度。做好寒冷天氣防范應對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將防范工作抓細、抓實,謹防低溫、雨雪、冰凍、大風等惡劣天氣對能源供應、農業生產、交通旅游、衛生防疫和人體健康等帶來的不利影響。

應屆生拒絕“996”被辭退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上海市民小江爆料稱因為拒絕9點下班被申通辭退,目前青浦區仲裁委裁定申通快遞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7日,申通方面稱不存在強制“996”,小江被辭退系因為試用期工作結果不達標,但8日小江回應稱被辭退前並沒有接受考核。微信公號“半月談”指出,“996”嚴重超出國家法定的工作時長,違反了我國《勞動法》規定,社會必須對這種現象說“不”。天府評論新聞網指出,應降低勞動者維權門檻,讓勞動者有說“不”的勇氣。“996”概念在不少媒體和資本家的炒作下被合理化,甚至成為了年輕人積極奮斗的標志。但是,“996”工作模式本身涉嫌違法,有關部門應趕走這頭“房間裡的大象”,讓《勞動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保障奮斗者們的美好生活。

輿論關注外賣員凌晨送餐遭保安棍打后死亡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湖北仙桃一外賣員深夜送餐時與保安發生沖突,外賣員被保安擊打頭部后死亡,目前肇事保安已被刑拘。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發輿論關注,不少網民對死者表示惋惜,有網民評論要求嚴懲肇事保安,還有網民認為該起事件暴露了物業公司的管理問題。有媒體認為小區安保人員應具備服務素質和法律素質。有聲音則指出,應保障外賣員權益,推進外賣工作走向規范化,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

智能坐墊監控員工,公司管理應讓技術向善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有網民反映公司給員工分發了“高科技坐墊”,可以收集員工的心跳、呼吸、坐姿等數據,而數據受到人力部門掌握。對此,涉事公司回應稱,該坐墊是測試產品,並非監控員工。有法律專家表示,單位安裝攝像頭、派專人巡查等監督員工的行為並不違法,但重要的是不能泄露員工數據和“把握尺度”。此事件暴露出,企業在運用新技術提高經營效益時,技術能夠收集和運用數據的“尺度”和邊界並不明晰。企業或已經涉嫌侵犯員工隱私、知情權和人格尊嚴,但相關法律並未跟上技術發展“野蠻生長”的步伐,值得有關部門警惕。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企業社會責任,讓技術服務於人。

南京大學發布報告稱畢業生年薪18萬受輿論質疑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南京大學在其發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稱該校畢業生平均年薪達17.83萬,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網民質疑該數據的真實性,認為報告在薪酬統計時所遵循的“主動填寫”原則,可能導致數據失實。有媒體評論,真實性和准確性是統計數據的重要原則,即使是“抽樣調查”也應遵循規范的統計方法。還有聲音認為該數據讓人感覺失真,不利於社會、學校掌握大學生就業的真實情況,如此之高的畢業生薪酬,隻會讓同一水平的畢業生形成職業挫敗感,同時造成明年乃至以后的畢業生對薪酬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

輿論聚焦抗疫醫生投訴愛爾眼科事件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通過社交平台公開質疑愛爾眼科一事引發輿論關注。據媒體報道,愛爾眼科發布核查報告回應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而艾芬則認為自己右眼視力下降幾近失明是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不恰當診療引起的。1月4日,@愛爾眼科在微博發布通報表示涉事醫院已深刻反思,並自我檢討了診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網民評論,醫療事故偶有發生,輕則影響人體功能,重則致殘致命。有聲音就此次醫療輿情風波指出,愛爾眼科事件加速了公眾對民營醫院的不信任情緒,無論是醫院還是監管部門都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

輿論關注南京消協稱

消費者有權拒絕掃碼點餐

圖:話題輿情數據掃描

(來源:人民眾雲)

1月6日,南京市消費者協會表示,消費者可以拒絕掃碼點餐,餐廳要方便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引發輿論關注。有聲音指出,任何年齡段都可能存在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因此掃碼點餐並非對所有人都友好。媒體評論稱,強制消費者掃碼點餐是在觸碰法律的高壓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的規定。還有評論寫道,技術本無錯,但不能剝奪人們說“不”的權利,應讓掃碼點餐回歸“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技術手段,作為消費者點餐方式的備選項而存在。(據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