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長韓立明報出的一組數據讓人振奮:2020年,南京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可比價增長4.5%左右,增幅居GDP超萬億元城市前列,經濟總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十強。南京站上城市發展新起點。
從199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200美元、提前7年實現“翻兩番”的世紀目標到1998年實現總體小康,從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以縣區為單位全面達小康到2017年明確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南京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實現歷史性跨越,全面小康綜合指數一直穩居全省前列。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落實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目標要求,南京正聚力推進“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以高質量發展、高能級城市、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譜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南京篇章”。
以人民為中心創造高品質生活
高淳區陽江鎮臨湖村書記孫愛牛算了一筆賬,依托苗木銷售和螃蟹養殖,全村去年集體收入達258.74萬元,比上一年增近80萬元。今年,該村計劃推進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包括1條村組連接道路、3條田間道路和3個停車場。
2019年,南京最后一個未脫貧村——臨湖村正式“摘帽”,南京“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的7.7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200個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在溧水區白馬鎮石頭寨村,全村超七成勞動力借助“兩莓”產業走上致富路﹔在高淳區漆橋鎮和平村,茶葉、早園竹等經濟作物外銷帶動集體經濟增收數十萬元。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南京更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改善上下功夫,確保脫貧成色更足、質量更高。2020年,南京針對剛剛踩線脫貧的邊緣戶、邊緣村精准施策,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十三五”期間,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新開辦幼兒園271所、中小學106所、普通高中8所,新增醫療床位1.6萬張,南京市公共衛生中心、南京鼓樓醫院江北院區、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等相繼建成投用,新建保障性住房1514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受益群眾達50多萬戶。
讓800萬居民頭頂藍天、腳踏碧水,南京久久為功。在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至大勝關長江大橋35公裡范圍內生產岸線基本退出。“十三五”期間,南京PM_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5.6%,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21.5%,創成國家生態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麼和其他城市競爭?”2018年第一個工作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拋出振聾發聵的一問。
隨后幾年,南京連續發布市委一號文,以“創新”作答。南京在全國第二個成立市委創新委,強化頂層設計。通過“移載大樹”“育苗造林”“老樹發新芽”,南京加速培育以創新為核心的市場主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2017年的1844家躍升至2019年的46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從721家躍升至6685家。
科技成果如何更有效地市場化、產業化?南京建立一批科研人員持大股、項目化落地、市場化運營的新型研發機構,全市新增新型研發機構超過400家,孵化引進企業超7000家,吸引8位諾獎圖靈獎得主、115位國內外院士參與。
打造高水平創新平台和戰略性基礎工程,南京建立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一室一中心”,聚力實現原創性科技創新突破,一批重大成果應用均從這裡走出。
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監測和評價報告中,南京創新能力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四,穩居第一方陣。南京明確,未來五年,高新技術企業將達兩萬家,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率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
為高水平社會治理探路
近日,南京江北新區迎江雅居小區居民周大爺3天沒有下樓“刷臉”,這一預警信息很快出現在橋北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台上,引起網格員的注意。數據線上跑,網格員線下跑,已成為南京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早在2017年,南京就把網格化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主攻方向,構建覆蓋市域的網格化治理體系。南京建立起統一的網格數據採集系統和大數據研判分析平台。目前,南京全市被分為12545個網格,實現資源在網格內聯用、問題在網格內聯治、服務在網格內聯動。
探索社會治理先進經驗,南京有“集團軍”,也有“突擊隊”。在江寧區,行政審批制度、社會事業體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多條改革線路集成配套、協同推進,集成改革效應持續迸發﹔在秦淮區,“兩賦兩強”為市場管理和城市管理領域各自確立專屬隊伍,街道層面則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在南京江北新區,一場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社會治理試驗已運行半年多,業主大會、投票、公示等在小程序上全程公開,公共財政收支情況可以隨時查看。
去年9月,南京召開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動員部署會,明確圍繞黨建引領、多元共治、補缺補短等十方面,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社區“減負增效”、街道社區體制改革等被評為全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彰顯新時代的“南京之治”。
“十四五”開局之年,南京明確:未來五年,南京要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的超大城市,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許雯斐 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