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沭陽縣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邁上1000億元台階,達1011.2億元,比上年增長4.3%,是“十二五”末的1.6倍,位居蘇北縣市第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億元,比上年增長6.5%。
“十三五”時期,沭陽經濟發展始終保持穩中有進態勢。特別是去年,在大戰大考中縣域高質量發展再攀新高,“全國百強縣”榮譽增至13個,農村電商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彰,財政管理、交通建設、金融生態、創業創新、扶貧開發五項工作獲省政府大督查通報表彰。
“十四五”時期,是沭陽全面建設現代化關鍵期、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期、創新動能培育窗口期、城鄉深度融合加速期。縣委書記卞建軍表示,沭陽將落實“走在蘇北前列、快於全省平均、領先區域發展、趕超全國梯隊”基本思路,抬高標准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
激發動能 大項目推進大發展
在位於賢官鎮的沭陽亞森同匯實業有限公司,年產40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的生產線高效運行。該項目由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與沭陽民營企業家共同投資興建,一期投資9.1億元,全套引進國際一線品牌設備,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可完全實現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綠色化。
近年來,沭陽全縣上下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做到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努力以項目大推進來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十三五”末,全縣機電裝備、家居制造、紡織服裝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分別達360億、270億和180億元。
隨著“521”工程圓滿收官,兼並重組、技術改造、股改上市、成果轉化、規模發展“五大提升行動”成效顯著,5年新增開票超10億元企業7家、超100億元企業1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1.4%提升至2.13%。
提升能級 好項目集聚發展潛力
去年12月5日,全國最大滌綸長絲織造企業桐昆集團投資的150億元項目落戶沭陽,這是沭陽去年引進的第二個超百億元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300億元、年納稅約10億元。
發展要數量,更要質量。去年11月18日,在沭陽縣昆沭高新技術產業園重大項目開工現場,吉山會津汽車部件、精至醫用材料等10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30.1億元,涉及醫藥健康、精密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這些增后勁、強支撐、惠民生、利長遠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為沭陽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去年,沭陽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942.9億元,工業入庫增值稅24.36億元,工業用電量40.78億千瓦時,總量分別位居蘇北第三、第一、第二位。
一批支撐發展的主導產業不斷壯大。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3.0:46.5:40.5調整到去年的10.6:40.6:48.8。初步形成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家居制造產業成為全省最大木材產業集群,紡織服裝產業產能位居蘇北縣(市)前列。
暢通動脈 服務業繁榮城市經濟
在沭陽縣南部城區的蘇奧電商產業園,502家電商企業和賣家已入駐,帶動就業4000余人,年銷售超千萬的有12家。去年,該園電子商務交易額22.57億元,成功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近年來,沭陽縣圍繞服務業最有活力定位,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提速”、重點企業“登高”、重點集聚區“倍增”三大計劃,目前全縣共有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3家、市級服務業集聚區3家、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3家、市級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4家。現代服務業穩中提質,“十三五”期間服務業佔比提升6.6個百分點。物流、電商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電商銷售突破300億元大關,快遞發貨量超過3.6億件。2020年,全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93億元,佔GDP比重48.8%,比“十二五”末提高7.3個百分點。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沭陽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十三五”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071元,其間年均增長8.3%。
高質量成績單的背后,是沭陽干群“拼”“爭”精神的體現。沭陽縣縣長彭偉表示,沭陽將拿出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是沖刺的氣勢,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不僅要做單打冠軍,也要爭當全能冠軍,爭取不但GDP是蘇北第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要爭當蘇北排頭兵。
當下,沭陽正全力打好工業突破“攻堅戰”、城市建設“整體戰”、花木產業“提升戰”三大戰役,在爭先領先中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呂述謖 葉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