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南陽鎮“長壽密碼”:一方水土涵育一方人

2021年03月16日14:35  來源:大豐日報
 
原標題:一方水土涵育一方人

說起南陽鎮的特色名片,聲名遠播的“閥門之鄉”首先躍出腦海。然而,來自區民政部門的一組最新統計數據,足以為該鎮冠以“長壽之鄉”的美譽。該鎮現有3.4萬人口,其中80歲以上老人1545人,90歲以上老人178人。值得一提的是,該鎮有百歲老人8人,已超過目前世界公認的“世界長壽之鄉”評定標准。

傾心於“長壽之鄉”的獨特品牌,去年一位上海客商來到該鎮投資考察,最終決定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佔地530畝的康養小鎮項目。該項目涵蓋酒店、商業街區、房車營地、醫療服務等,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該鎮耀眼的文旅地標。據了解,“十四五”期間,該鎮將在“產鎮融合,促進共建共享”上做足文章,不斷放大“長壽之鄉”的品牌效應,依托康養小鎮這一項目,加快打造集康養、購物、休閑、旅游、娛樂為一體的新鎮區,努力讓全鎮人民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筑生態,滋養“長壽之身”

“我們這裡的環境好,空氣清新,特別養人。生活在這裡很幸福!”家住該鎮城鄉村二組的百歲老人顧蘭英說道。老人生活在村裡幾十年了,長壽的秘訣除了每天出門散步、鍛煉外,食譜裡總少不了大蒜和韭菜。

據了解,該鎮共有耕地面積7.8萬畝,其中大蒜、韭菜的種植面積合計5.5萬畝。大蒜、韭菜自然成了當地群眾餐桌上的“常客”。“我們這裡地處沿海地區,土壤偏鹼性,是典型的夜潮土,更適合蔬菜種植。在勤勞的南陽農民精耕細作下,我鎮大蒜和韭菜的畝產量分別高達4000公斤和3000公斤。”該鎮農技中心負責人陳正東介紹,大蒜、韭菜辛辣味更濃,殺菌效果好,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滋養“長壽之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該鎮聚焦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累計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鎮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網絡、可腐垃圾厭氧發酵處理站以及微動力處理設施,鋪設污水管網12.4公裡,創建區級美麗宜居村庄14個、示范自然庄點5個。與此同時,累計投入2000萬元,疏浚各級河道49條,新建小型公益橋梁78座,建成生態示范河道6條。新實施“一片林”面積4615畝,建成森林村庄5個,2020年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4%,創成省生態文明示范鎮。有土皆綠、是水皆清,正是這樣優越的生態環境,成為了滋養南陽人民長壽的關鍵因子。

優服務,呵護身體康健

“顧奶奶,您身體不錯,血壓、血糖都正常。”3月11日,祥北村衛生室醫生丁瑋瑋帶著醫療包,冒雨來到83歲的顧蘭芳老人家中,為其測量血壓、血糖和體溫,並叮囑她有關注意事項。據了解,顧蘭芳患有糖尿病2年多,早在2014年就簽約家庭醫生享受貼心服務。寒來暑往,年復一年,丁瑋瑋漸漸成了顧蘭芳最信賴的“健康守護人”。

在祥北村,簽約服務的80歲以上老人有120戶。面對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丁瑋瑋和同事們主動上門服務,為老人健康把脈問診。如今,該鎮1500多名80歲以上老人均已建立健康檔案,48名家庭醫生與他們逐一“牽手”,免費提供健康包、高血壓包、糖尿病包等20多種個性化健康服務。

不僅如此,該鎮還有一支由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隊。10名助老員分工負責 13 個區域,面向80歲以上老人的多樣化需求,隨時提供修剪指甲、理發、按摩、打掃等服務。去年以來,該服務隊先后為1500多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城鄉村五組復員軍人朱世美因病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助老員烏菊香每月定期登門一次為其理發、修剪指甲,被老人親切地稱贊為“就像多了個女兒”。

淳民風,傳承“長壽基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見到廣豐村102歲老人唐金娣時,她正和孫女在自家樓上聊著天,不時傳出老人開心的笑聲。盡管唐金娣白發蒼蒼,拄著拐杖,但依舊精神矍鑠,笑容滿面。“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現在每個月有500元尊老金,每逢重陽節,鎮裡還來看望慰問我。我一把年紀了,能被人惦記著,是一種福氣!”唐金娣聲音洪亮地說道。每天清晨6時,唐金娣自己動手穿衣、洗漱,吃完早飯后便出門活動。家人們十分孝順,對她照料細致入微,讓她晚年生活十分幸福。心情舒暢身體好,自然健康長壽。

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助鄉風。近年來,該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不斷厚植鄉風文明沃土,樹立起一座座精神燈塔。先后涌現出“中國好人”候選人單德鳳,“江蘇好人”肖雅涵,“鹽城好人”及“鹽城市敬業奉獻模范”朱成書,“大豐好人”曹明、劉海英、劉德新等一批先進典型,尊老助老、孝親敬老也在當地蔚然成風。

“好兒媳”宋娟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中風在床的婆婆,盡心盡力毫無怨言。每天,她都會和婆婆聊天,幫其翻身、擦洗、按摩,定時更換衣服被單,避免老人因長期臥床而生褥瘡。“她盡心照顧婆婆,從未聽到有任何怨言,她的行為讓我們深受感動。” 熟悉宋娟的人無不這樣評價道。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