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京4月9日電 (李子佩)4月9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未來五年,南京將錨定“四高”的城市發展方向,從大城市走向超大城市,實現常住人口突破1千萬,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突破2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美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0%左右。
“十四五”時期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 成超大城市
《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是: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聚力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探索走出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子,打造富於現代化內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超大城市。具體表現為“四個高”,即: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高能級輻射的國家中心城市、高品質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韌性城市。
“十四五”時期主要指標,結合“四個高”目標,設定4類28個主要指標,總體概括為“12345”的總體特征:常住人口突破1千萬,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突破2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美元,研發投入佔比提高到4%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0%左右。
據分析,相比於“十三五”時期,“十四五”指標中增加了每萬人口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數、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數佔比、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內容,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
同時,《綱要》擘畫了2035年遠景目標: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名城,並在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民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綠色低碳發展、人民共同富裕等領域進行了具體展望。
劃定創新名城、城鄉區域協調等11個重點發力方向
《綱要》分領域闡述了“十四五”發展的11個重點方面,包括創新名城建設、優化產業體系、暢通經濟循環、全面深化改革、城鄉區域發展、江北新區建設、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古都建設、文化建設、城市現代化治理等內容。
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綱要》提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目標,實施基礎研究領航支撐、重大創新平台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三大計劃”,開展8條重點產業鏈突破行動,建設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
圍繞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綱要》提出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設,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積極打造滬寧產業創新帶﹔構建以江南主城區為“主核”、江北新區為“主城拓展極”、紫東地區為“創新引領極”、南部片區為“新興增長極”的“一核三極”市域功能布局,促進六合、高淳高質量發展。
同時,南京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下一步,南京將加快《綱要》主要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推進,抓緊推進與《綱要》配套的重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圍繞重點領域謀劃推出一批三年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