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故事走出歷史街巷深處 《鼓樓街巷錄》將出版

2021年04月15日16:22  
 

青雲巷裡,建有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是南京市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寧海路上,坐落著頤和路社區將軍館和寧海路街道海洋國防教育館,成為一處愛國主義的重要教育基地……“隱藏”在鼓樓道路街巷裡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為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近日記者從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了解到,《鼓樓街巷錄》即將出版,它是全市首個以區級為單位,匯集街巷資源的地情書籍。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的同時,該書還將展現鼓樓獨特的街巷文化。

在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記者看到了《鼓樓街巷錄》的樣書。它以道路街巷名稱為分類標准,共分15個類目,匯集了該區范圍內357條道路街巷的基本情況。

每條道路街巷包括文字和圖片兩部分。文字分為基本情況和拓展鏈接,基本情況是記述道路街巷的現狀和沿革,拓展鏈接則是挖掘與道路街巷有聯系的歷史文化、社會熱點、先鋒人物等內容。圖片分為實景照片和位置示意圖,實景照片顯示路牌路標。

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吳向鬆說,關於鼓樓街巷的圖文,10年前就有文稿材料。從去年4月份開始,工作人員開始更新並增加內容,預計本月底可以正式出書。

突出“紅色文化”是《鼓樓街巷錄》的一大特點,內容佔到全書的三分之一。吳向鬆說:“在書中,匯集的街巷‘紅色資源’,主要分三個部分,即建筑物、戰役、人物。比如,寧海路上的頤和路社區將軍館和寧海路街道海洋國防教育館,就歸入建筑物一類。”

記者來到寧海路上的頤和路社區將軍館和寧海路街道海洋國防教育館,兩館在一起,都位於寧海路54號。市民徐先生帶孩子來參觀海洋國防教育館。他說:“館內運用光、聲、影像等全媒體技術,介紹了我國的海洋資源和海防力量,讓孩子增加了海洋知識,也增強了我們保衛領海的決心和力量。”因為“兩館”等精品紅色資源,寧海路街道在城區“黃金地段”,打造公益性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空間,讓“紅色文化”深植於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心中。

例如熱河南路,被歸入“紅色資源”戰役類。它北起熱河路廣場,南至三汊河橋,是下關地區主干道之一。熱河南路北端就是著名的渡江勝利紀念碑﹔渡江路,東起鄭和南路,西至渡江勝利紀念館。2010年,道路因臨近渡江勝利紀念館而得名。

除了“紅色文化”外,《鼓樓街巷錄》還包括了東晉、明文化和大橋文化。例如翠亭路,位於象山以東,西北起幕府西路,東南至戎軍路。東晉大臣溫嶠在此對抗反叛軍,留下了“騎虎難下”的成語﹔承德路,西起熱河路,東至繡球公園西大門。相傳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馬娘娘在山上觀戰,看得心急,狠跺一腳,在如今的繡球公園裡留下一處“腳印”。來此游玩的人,都要與馬娘娘比比,誰的腳大﹔還有市民熟悉的大橋南路,該路為配套南京長江大橋通車而開。大橋南路高架路也是南京第一座高架橋。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孔慶茂說,10年前,他組織學生整理了鼓樓街巷的文稿材料。他說:“此次,我們與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合作,重新梳理並添加內容,拍攝實景圖片,將為大家帶來一本覆蓋范圍全、內容精煉、格式齊整、材料真實的街巷實錄書籍。”鼓樓區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盛捷說,《鼓樓街巷錄》不僅僅是工具書,還是一本查尋功能齊全、歷史遺跡豐富、可讀性強的圖書,未來計劃引入數字技術,讓街巷錄更加“活靈活現”。(來源:南京市鼓樓區檔案館)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