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豫:“七進十聚焦”學黨史一著不讓辦實事

2021年05月07日17:34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宿豫區組織志願者進社區為老人義務理發。沈晶晶攝

人民網宿遷5月7日電 初夏時節,走進江蘇宿遷宿豫九龍花園小區,通暢的樓道間干淨整潔,各式車輛規范地停放在新規劃的車位裡,增設的健身器材上多了許多鍛煉的身影,“聆聽黨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小區環境可以說是‘大變樣’了。”李翠蘭是九龍花園的老住戶,在這裡生活了十來年,說起小區近來的變化,她如數家珍:“路面變平坦了、車位增多了、小區中間的池塘也翻新了一遍……”不止地上有變化,地底下的雨污水管道也重新修整,不再堵塞。

九龍花園小區環境“大變樣”是宿豫區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行動的一個縮影。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宿豫區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要求,通過進機關、進社區、進村居、進學校、進企業、進商圈、進家庭等七種方式,聚焦服務民生、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文明實踐等十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七進十聚焦”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堵點”化解群眾燃眉之急

干淨的外牆、現代化的裝修風格,智能掃碼取紙機、便民充電寶、醫藥箱一應俱全……穿行在宿豫城區,一座座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公廁遍布大街小巷,既美化了環境,也讓市民“方便”變得更方便。

“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能在公廁裡量血壓。”在五台山路公廁,不少市民卷起袖子,熟練地用公廁裡新配備的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走進衛生間內部,隻見地面、牆面潔淨干爽,洗手台和鏡面擦拭得一塵不染,牆角還點著一盤檀香,正向外散發裊裊煙霧。

為解決市民出行如廁難問題,宿豫區城管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實施“廁所革命”作為民生工程、文明工程來抓,新建、改建了140余座新型公廁,全力推進 城區公廁“升級換代”。

不僅僅是城管局,為解決群眾身邊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化解群眾燃眉之急,宿豫區各部門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七進”活動,聚焦“賭點”,各展所能,涌現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模式、措施和做法:區行政審批局立足“個人全生命周期”,探索拓展“異地代收代辦”渠道﹔區人社局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接續開展“春風行動”“雙送雙促”活動﹔區婦聯積極建設“婦女微家”,幫助留守婦女脫貧致富……在宿豫的大地上,為民辦實事的氛圍日益濃厚。

找准“重點”文明實踐助力

4月30日下午,宿豫區新庄鎮朱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幾個小朋友正安靜地坐在書桌旁,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的書籍。“這個地方離我們家很近,放學之后,我經常到這裡來畫畫、看書。”看完一本《長征的故事》,小學生張圓夢把書放回架子上,又拿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不懂的地方,我會問這裡的志願者哥哥、姐姐,他們會給我講解的。”

學黨史,辦實事,其中不乏志願活動的身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豫區依托區、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陣地,統籌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建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圍繞助力鄉村振興、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內容,調動三級志願服務隊伍到文明實踐站(所)和社區為群眾服務,幫助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截至目前,宿豫區開展各類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共計500余次,達到了志願服務遍地開花、文明實踐深入人心的效果。

回歸“原點”辦好民生實事項目

迎著溫暖的清風來到宿豫區曹集鄉集西雅苑小區,幾位居民正在社區干部的帶領下參觀小區建設情況。2019年,集西雅苑小區投入建設,規劃建設總戶數374戶,建筑總面積5.1萬平方米,目前主體已全部完工並通過分戶驗收。

“社區蓋的這個小區是真不孬,俺早都想來住了。”望著即將完工的房子,曹集鄉居民熊士彬滿面期待,“我們這邊的居民隔三差五會來看看工程進度,就希望建設的速度能再快一點,能早點把房子交到我們手裡。”

改善住房條件、住進漂亮的新房,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辦好這項民生實事項目,曹家集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廣泛聽取群眾對於新建小區的改進意見,“對於群眾提出的的意見,我們會及時吸收採納,做出調整和修改。”曹家集社區便民服務崗專干陸憶說:“現在我們集西雅苑小區已具備所有交房條件,正在進行最后的查漏補缺工作。希望房子交付以后,廣大群眾能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衡量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如何,既要看認識成果,更要看實踐成果,不能學歸學、干歸干,學用脫節。”宿豫區委宣傳部部務委員蔡妍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千萬百計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真正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 (沈晶晶 趙璐璐 黃啟源)

(責編:張妍、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