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尋訪紅色印記 還原《江海導報》印發歷史

2021年05月26日21:47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位於鹽城大豐區的《江海導報》遺址。

人民網鹽城5月26日電 (馬燾燾)從《江海導報》遺址所處的村舍走起,尋訪革命足跡。近日,鹽城大豐區啟動“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尋訪大豐紅色印記”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走進《江海導報》遺址。此次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將探尋紅色遺跡,挖掘先進事跡,弘揚紅色文化,彰顯發展成就,展示大豐紅色印記與眾不同的魅力,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江海導報》誕生於戰爭的烽火中,是蘇中地委機關報,隸屬新華社蘇中分社,於1945年12月創刊。盡管《江海導報》發行時間很短,發行量也不大,但《江海導報》的一些故事在草堰一帶還是廣為流傳。

1946年4月,新四軍軍報、蘇中地委機關報《江海導報》社址遷到了現在草堰鎮的西渣村四組。當時報社將一部電台安放在村民黃祖恩家西廂房,印刷車間設在黃家前屋和中廳,編輯部、排字房、裝訂和切紙車間設在隔壁的許姓人家。報社有大印刷機1台,小印刷機2台。印刷機靠柴油機帶動,缺油時就裝上搖把和大輪盤靠人力操作。另有5台手搖和腳踏的小盤印刷機。報社負責印刷對開和四開兩種報紙,也兼印學校課本和紙幣。除了印刷,報社還兼管發行,每天早上,來西渣裝運報紙的人絡繹不絕。

大豐區融媒中心查閱資料,用老電影、老照片的形式還原了《江海導報》印刷發行的情景。在那樣嚴酷的革命戰爭環境,一群人在這裡編輯、印刷、發行“精神食糧”,西渣小鎮既充滿了生機,又時刻處於危機。當時敵人准備北犯,經常有敵機在西渣上空盤旋窺探,報社同志就用草灰泡水將玻璃天窗全部涂黑起來,以免被敵人看到屋子裡的光亮,當地民兵也協同報社加強警戒,對來往行人嚴格檢查,盡力維護報社正常運轉。由於敵人瘋狂掃蕩,報社沒有長期固定的工作地點,一旦出現敵情,必須迅速將機器設備拆裝轉移,報社編輯跟記者們也都是平時拿筆,必要時握槍,隨時准備戰斗。

1947年10月,隨著形勢發展,蘇中、蘇北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在鹽城合並成立華中工委,《江海導報》改名為《華中報》。作為華中工委機關報,至此《江海導報》光榮地完成了它短暫又艱巨的歷史使命。

“大豐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回顧我國的革命斗爭和探索實踐,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我們能看到大豐人民英勇抗擊的一頁,也能看到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奮勇前進的每一步。”大豐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責編:張妍、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