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
2020年度江蘇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位列縣級綜合排名第一等次,全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5年穩居全省前列,李巷等一批村庄獲評“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這是一組來自南京市溧水區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征程上的喜人捷報。
2018年6月,溧水發布了《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及振興鄉村的10項重點工程,將鄉村振興作為推進“強富美高”新溧水的重大任務和機遇。如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近日,記者走進溧水探索創新驅動引擎推動鄉村振興上“高台”的密碼。
新技術,輸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塊莓田內有土壤墒情站、稈莖檢測器、孢子捕捉儀等高科技設備,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運用“藍莓種植數字化管理平台”,隻需輕點鼠標,就能為農作物施肥加水、遮光避雨……這是南京溧水白馬“兩莓”產業示范基地呈現出的一幕幕科技振興鄉村新景象。
近年來,溧水積極發揮作為南京國家農高區所在地的獨特優勢,專門出台“十四五”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努力在先進技術示范、科技振興鄉村方面探新路、立標杆,加快實現現代高新技術深度“下鄉”,蹚出一條科技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追雪”“春高”“夏普蘭”“貝姬藍”“巨藍”……徜徉在溧水佔地500畝的“兩莓”產業示范基地,一個個藍莓和黑莓新品種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錢銀震介紹說:溧水引進運用數字農場應用、數字化管理平台等技術,使果品的果型、糖度、口感實現多元化,果實成熟期也大幅延長,產量預計增加兩成以上,當地還引進5G+VR 技術,讓專業技術團隊與種植戶可以“雲”交流,實現種植戶在田間地頭現場接受農業技術指導,進行種植課程實訓﹔在南農大白馬基地,溧水融合仿生態尾水處理和物聯網兩大核心技術,建設現代化循環流水無人化漁場,探索“智慧養魚”項目,不僅實現了養殖過程標准化、無人化和生態化,還使養殖成本降低20%,產量是土塘養殖的6至10倍。
用科技成果賦能鄉村治理。近年來,溧水先后與阿裡巴巴、華為等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在全省率先建設“適度超前、實戰管用”的數字鄉村功能平台。該平台可在線上受理全區113個村(社)群眾訴求,有效解決村民“跑空趟”“沒人管”“不知情”等傳統鄉村治理弊端,2020年該平台累計受理各類訴求39萬多件,綜合處置率達到99.9%,逐步建成鄉村數字治理的合理體系。
圖為溧水區洪藍街道山凹村。俞小將攝
新業態,激發鄉村振興新潛力
今年初,溧水山凹村作為南京市首批民宿療休養試點地區之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南京市總工會組織18名勞動模范在此短憩。
山凹村,地處溧水無想山南、神山湖畔,村域面積300畝,毗鄰梅花山、桃花壩水庫等山水資源,素有“金陵桃花源”美稱,這裡鄉風淳朴、古韻清幽、山水秀麗,周圍十裡梅嶺、千畝竹海、萬畝草莓、花果飄香。
山凹村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台,充分利用民宿院落的優勢,打造集綠色、生態、休憩、娛樂於一體的特色院落,並對村裡的菜園、花園、院井等設施改造提升,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和民宿走上致富道路,先后榮獲“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宜居村庄”“南京市十佳美麗鄉村”“南京市農家樂示范村”等殊榮。
“十裡梅林,裝點起你的秀美﹔萬畝梅花,綻開了你的嫵媚……”伴隨著溧水民歌《溧水美》的優美旋律,游客們走進山凹村村民史瓊梅經營的迎客新型民宿,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可以在這裡租賃釣具到附近釣魚,在各個時令季節體驗採摘櫻桃、葡萄、梨、油桃、藍莓、火龍果、獼猴桃的樂趣,體驗農家樂、休閑樂,如今山凹村28戶村民中有20農戶經營家樂餐飲民宿,這裡已成為許多南京市民假日休閑好去處。
為推動民宿經濟規范有序發展,溧水劃撥專項經費支持村民修建改造特色民宿,同時圍繞民宿運營全面構建山凹村整體旅游服務保障體系,確立了“以民宿為主、配套餐飲會務”的業態布局,把當地的文化消費、現代農業、特色購物、鄉村民俗體驗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特色產業鏈。目前溧水全區共有市級民宿示范村1個,上線民宿30多家、床位1000多張,周末及節假日整體入住率近90%,民宿富民作用逐步顯現。
圖為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
新模式,搭建鄉村振興新平台
“芝山村有了自己的酒業公司,3385名村民成為‘股東’。”5月初,溧水晶橋鎮芝山村沿路一壟壟連成片的麥田,金黃麥穗隨風翻滾,田裡鷺鳥翩翩起舞,正是一幅美麗鄉村田園圖。麥田邊一座古色古香的酒坊裡,村民自產自釀的純釀酒香氣扑鼻。這個酒業公司是當地村民以農合生產合作社形式組建的,村裡盤活集體荒山、水塘、民房等閑置資源開展規模化經營,村民入股實行“保底分紅,盈利共享”。
2018年,溧水區委區政府發布《關於推進創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試驗示范的實施意見》: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依托,以村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為核心,以村主導產業為支撐,以全體村民互助合作、收益共享為目標,摸索出一條合作社股份合作的新路徑。村集體股份分紅用於村級公益事業,修橋鋪路、整治村庄環境等,有力發揮綜合社集體經濟組織功能,發展了主導產業,有力激發農村發展新動力。
楓錦農地股份合作社位於晶橋鎮楓香嶺社區,農田種植面積達2600畝,森林覆蓋率達65%,生態環境優越,土壤蓄水透氣性能好,富硒含量豐富,非常適合優質油菜、2019年,楓香嶺社區黨總支通過領辦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讓全體村民成為“股東”,流轉了農民的2600畝低效益田地,實現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有機水稻、優質油菜等特色現代農業。2020年,楓錦農地股份合作社種植生產的“南粳46”富硒大米因為品質好、口感好、硒含量高,上市銷售后十分暢銷,銷售火爆,香飄各地百姓餐桌。2020年,楓香嶺社區增加村民務工及分紅收入213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0多萬元,使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