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開放助推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王偉健

2020年01月02日06: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 2020年01月02日 10 版 版面截圖

原題:蘇州工業園區

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

粉牆黛瓦、金屬鋼索,兼具中國風和工業感的哈金森亞洲創新中心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揭開神秘面紗。

哈金森集團主席及首席執行官杰克·梅涅專程飛抵現場,確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這裡創新氛圍濃厚、人才資源豐富,相信我們將全球第三家創新中心落戶園區會是正確的選擇。”

從1998年第一條工業橡膠生產線啟動運轉,到2019年源源不斷的創新理念和技術迸發火花,哈金森為園區的高水平開放投下了信任票,也用深化布局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搶抓蘇州自貿片區建設機遇,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投資“回頭客”,也練就了邁步未來的強大“內功”。

創新資源加速引進來

多年前的蘇州城東,還是一片農田。如今,農田變成了新城。飛利浦、哈金森、康美包、摩登納、喬治費歇爾……近來,園區迎來五大外商項目的20億元投資。

與哈金森一樣,跨國企業SIG康美包也是園區開放創新、轉型升級的“見証者”和“參與者”。經過10多年發展,康美包蘇州公司綜合實力逐步攀升至國際領先地位,成為集團亞太總部,每年約有120億包紙盒片材從園區下線發往全球各地。

2019年11月18日,康美包投資人民幣14億元在園區再建新廠,佔地12萬平方米,預計2020年投產。“未來,我們將加大設計和研發力度,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康美包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羅爾夫表示。

2019年是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走過的第十個年頭,公司在園區設立全球第七大服務中心,探索為亞太地區市場提供財務、人事、供應鏈、客服等專業服務。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園區一直是外企持續看好的投資熱土。20多年來,園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2.7億美元,進出口額達1萬億美元。僅2019年前三季度,全區新增注冊外資就超12億美元。

取舍之間跳出圓舞曲

在園區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內,一家大型外資工業企業正在搬遷,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場巨變悄然展開。幾年前,園區與該企業決定,在工廠原址上聯合籌建金光科技園,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為主攻方向,集科研、生產、總部於一體,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高科技園區。

無獨有偶,另一個外資巨頭美國禮來制藥也在園區邁出了轉型的步伐。2019年4月,禮來宣布向江蘇億騰醫藥公司出售旗下抗生素產品希刻勞和穩可信在中國大陸的所有權,以及位於園區的希刻勞生產線。隨即,禮來宣布在園區設立的胰島素新生產線將在2020年底前正式投產運營。舍棄經營多年的老牌產品,瞄准新興領域的全新機遇,禮來的選擇顯示了其深度參與園區創新發展的決心。

外向型經濟是園區發展重要支撐,對於產業能級如何提升,園區也始終有清醒認識。不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項目,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項目,該拒之門外的還得拒之門外。

為了更系統地提升項目層級能級和產出綜合效益,園區還編制了重點產業圖譜,推動制造業向“制造+研發+營銷+服務”轉型、制造工廠向企業總部轉型、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轉型。園區鼓勵開放與創新融合,產業鏈與創新鏈對接,迄今已集聚近500家研發中心及技術中心,經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達40家,佔全省26%。

盡心傾情打好親商牌

連日來多個外資項目相繼開業,外商投資人不約而同地在致辭中提到了園區的魅力和優勢——專業、貼心的親商服務。

去年7月,《蘇州工業園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正式發布,包括30條主要任務、122項任務清單的“一攬子”計劃,從精簡企業辦事環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等維度入手,開啟了園區向改革“深水區”邁進的新一輪跋涉。伴隨著去年9月初蘇州自貿片區正式揭牌,園區更是緊鑼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紅利,《關於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從放寬外資准入、吸引外商投資、優化外商服務、保護外商合法權益等4個方面進一步增強外資企業在園區投資發展的信心。

辦事環節再精簡。通過人工智能審批系統,外資企業注冊地址變更備案的時間由原先的一個工作日,縮短到現在的一至兩分鐘,實現了全程無人化。

運營成本再縮減。開展“關助融”項目等多項制度創新,深入實施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評價、貿易多元化試點等優惠政策,制度紅利為園區外資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發展帶來最強動力。

后勤服務再升級。對於人才的關切體現在細節上,暢通高端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提供創新創業、出入境便利等全方位咨詢與幫辦服務。

“以前不少外資企業只是將制造車間落戶在園區,但在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下,研發、服務等環節也正在逐步轉移過來,中國公司在集團總部的地位越來越高。”園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人民日報》 2020年01月02日 10 版

(責編:張妍、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