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棲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預計1500億元

2020年01月13日07:2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動能迭代,棲霞產業“量質齊升”

“預計2019年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在南京各行政區中位列第一。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62%,位居南京‘郊區組’第一。”南京市棲霞區人代會3日亮出這組“量質齊升”發展數據。這背后,是棲霞區堅持創新驅動、項目為王,加速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久久為功。

項目競速刷新棲霞新高度

2019年,棲霞區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0億元,同比增長8%,對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3%,人均GDP位居全市前列﹔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8.1億元,同比增長10.8%,處於蘇南板塊前列。

這一年,棲霞區狠抓大項目夯實發展之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均保持兩位數增幅﹔一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49個,勇奪南京市招商擂台賽優勝獎流動紅旗。44個市級以上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360億元,同比增長31%,31個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竣工投產,刷新棲霞項目建設的速度和高度。

這一年,棲霞區產業升級“主引擎”轟鳴。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主導產業營業收入達1200億元,同比增長18%。科技和信息服務業年度主營收入突破100億元。綠色智能汽車產業加快發展,中智行獲得首批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牌照。同時,精心培育的“潛力股”蓄勢待發,中國(南京)智谷新引進重點項目47個,建設全省首家人工智能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突破60億元。

創新資源聚合發展新動能

去年12月19日,韓國科學院與棲霞高新區聯合創辦的南京仙谷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正式揭牌,雙方將在生物醫藥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及市場拓展。棲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吳丹介紹,這是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鏈接的海外資源“落戶”高新區,也是行政區、經開區和大學城“三區聯動”的生動寫照,更是棲霞放眼海外、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最新成果。

深耕國際朋友圈,去年9月11日,以色列-棲霞高新區產業對接活動在紫東國際創意園舉行,4家駐區企業與以方簽署合作協議。9天后,一場中比科技文化交流活動展開,6位國外創客帶著項目登台路演尋求合作。棲霞還抓住南京“創新周”活動契機,和美國斯坦福大學、西班牙馬德裡理工大學在聯合研發、產業化應用等方面開展國際化合作,與全球頂尖加速器MC共啟創業加速計劃。

坐擁大學城“富礦”,如何打破院牆、構建活躍創新生態?棲霞區在內合外聯上雙向發力,不斷優化校地融合機制,目前已有17所高校加入棲霞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藥科大學高校技術轉移分中心落戶“霞科行”技術轉移市場。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突破50億元,達成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128個。

2018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均在棲霞設立人工智能領域新型研發機構﹔2019年10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來棲霞設立網絡安全領域新型研發機構……高端人才帶來科創要素集聚,2019年該區新增新型研發機構17家,累計落戶達49家,全年新增孵化和引進企業453家。全區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67家,增長50%,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18%。新增省、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

區位變局助推產業加速度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南京都市圈建設、寧鎮揚同城化發展、紫東地區加快開發,多種戰略機遇疊加,為棲霞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棲霞區區長王生表示,該區將對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如何把區位優勢、稟賦特色轉化為發展勝勢?棲霞區委提出,發揮區內大學城創新圈、行政區孵化圈、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圈“三圈聯動”融合發展的獨特優勢,開辟發展新境界。棲霞區將全力支持南京開發區做好“提質增效、以港興區、產城融合”三篇文章,站牢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十強位次。同時,充分挖掘仙林大學城科教資源,實現與駐區高校融合發展,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在產業定位上,棲霞區堅定不移把發展制造業作為穩經濟的基石,繼續做大做強光電顯示、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下一代汽車等智能制造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產業這一“新地標”也將展示新形象,該區將規劃建設“智谷大道”,力爭2020年重點產業規模突破7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660億元。

棲霞區委書記黎輝表示,棲霞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聚焦產業強支撐、聚焦創新增后勁、聚焦項目見成效,推動經濟逆勢上揚、實現彎道超越。(仇惠棟)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