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春光中,不少宅家已久的市民在家門口的游園綠地休閑娛樂。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色福利”,正得益於我省多年對園林綠化的建設。記者近日從省住建廳獲悉,今年我省將繼續推動綠道建設、游園綠地優化布局等,進一步推動全省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數全國第一
1月22日,住建部公布的去年8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我省南京、太倉、南通、宿遷4市上榜,新增數量全國第一。蘇州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覆蓋的設區市。
“我省是全國第一個開展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省份。”省住建廳園林綠化處處長張蔚介紹,2017年,我省便印發《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標准和申報評選辦法》,明確創建標准包括綠地生態系統構建、自然文化資源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公園綠地建設管理、城市綠色開放空間建設等9大項44條內容。3年多來,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大力推進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在構建城市綠色生態系統、優化城市綠地結構和布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省目前已擁有10個省級生態園林城市。
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的高標准建設,城市園林綠化品質的逐步提高,為高水平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打下良好基礎。省住建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數量居全國第一,佔全國總量(19個)的47%。同時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
年底各設區市建成綠道100公裡
濱江風光帶綠道、環紫金山綠道、明城牆沿線綠道……類型豐富、串聯南京山水人文景觀的綠道,為市民貼近自然、健身游憩、感受歷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廊道。
南京將市域范圍主要景點通過結構性綠道串聯,形成江南江北相對獨立、環帶相接、串點連景的兩個綠道系統。城市型、郊野型、濱水型、山地型等特色鮮明的綠道,遍布江南江北、鬧市鄉野,為美麗古都增添了韻味,也為百姓增加了綠色活動空間。
南通則依托豐富的城市水體岸線,打造特色濱水空間。在濠河風景區,南通以綠地、綠道為載體,將南通博物苑、珠算博物館等有機串聯,打造了環濠河博物館群,賦予綠地更多的文化內涵。
“目前,我們正組織修訂《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標准》,也向住建部提出優化完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准》的意見建議。建議增加城市清風廊道建設、公園綠地全民健身設施設置、將‘存在野生動物交易類場所’作為否決項等內容。”張蔚說,城市園林綠化是改善和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重要載體,也是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建成綠道5000多公裡,今年將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系統推動城市園林綠地建設,貫通城市綠道、生態廊道和通風廊道。到年底,每個設區市建成綠道將達100公裡。
預留重大疫情時期開放空間
“這次疫情防控,我們也在反思,未來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等建設,該怎樣優化?”省住建廳園林綠化處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將進一步統籌城鄉生態空間,把城市綠地系統與城市外圍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態要素有機連接,確保生態廊道暢通,並結合綠地等公共空間優化城市通風廊道,預留重大疫情時期的開放空間和疏散通道。
我省還將進一步完善公園綠地布局,增加老城區公園綠地面積,加強公園綠地防災避險、全民健身、疫情防控等設施的協同、融合建設。按照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讓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今年全省各地將新改建80個便民型公園綠地,並推動城市公園免費開放率達95%以上。園林綠化建設中,還將優選鄉土適生植物,進一步增強綠地系統中植物的穩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此外,結合美麗宜居城市建設,還將把城市公園綠地建設與人民生活健康相結合,如倡導在居住區種植鬆柏類、芸香類等有優化保健環境作用的植物,控制住宅樓南側的常綠喬木高度及數量等。(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