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速下跌 對症下藥防范沖擊

2020年04月02日10:01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原標題:全球經濟增速下跌 對症下藥防范沖擊

近期,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需求受到了較大的短期沖擊,各類生活場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棄或推遲了原本的消費計劃。如今,各省市復工復產正有序進行,產能也在逐漸恢復。對此,需求端能否消化這些恢復的產能,使其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還需高度關注。

當前,國內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因此,大多數人都對中國經濟的恢復抱有樂觀預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危機的結束,中國與世界經濟的關聯程度逐年上升,海外疫情所帶來的需求沖擊,很可能會延緩我國經濟復蘇的腳步,值得我們警惕。

2月下旬以來,疫情在全球范圍快速蔓延,目前,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70萬人,疫情影響到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的各國濟逐漸停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已經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認為在最好的情況下,2020年全球經濟將僅增長2.4%,相比去年11月時的預測下調了0.5個百分點,如果疫情繼續蔓延,全球經濟增速甚至可能跌至1.5%。

俗話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出口造成一定沖擊。作為處於全球產業鏈與貿易鏈的關鍵位置的經濟體,我國不可能避開海外市場變化帶來的沖擊。疫情年初在我國爆發時,中國經濟的一度停擺,曾使得全球供應鏈驟然緊縮。如今,形勢反轉,海外國家逐漸開始採取嚴格的隔離政策,實行旅行和物流限制措施,居民消費等需求受到抑制,全球范圍的需求放緩影響也反過來影響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動能。

不過,雖然全球疫情嚴峻,但疫情作為外生沖擊造成的需求緊縮,並不是市場因素造成 的問題,因此不大可能演變為金融危機甚至大蕭條。當前,各國需要更加注重本國國內市場供求,而對中國而言,需求收縮雖然值得警惕,但政府並不是無能為力,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如果我們未雨綢繆,提早做好政策應對,便能妥善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推進,政策效果在制造業PMI指數上已有顯現。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35.7%,比上月大幅下降14.3個百分點。但3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重返擴張,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

目前,在政策層面上對症下藥仍然至關重要,疫情外生性、暫時性的特征,意味著我國不宜採用總量的經濟政策,調節的思路應以有針對性的信貸寬鬆和需求刺激為主。要為企業降低成本,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共同發力,貨幣政策需繼續保持寬鬆的態勢,財政政策也要繼續發揮定向支持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結構性地發力,從而保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以盡快恢復經濟活力。

實事求是地講,海外疫情的逐漸惡化,的確在需求端給我國經濟帶來了“第二波沖擊”的風險,但是疫情所帶來的需求收縮,有階段性的特征,隨著疫情的好轉,社會需求回歸常態,只是時間問題。目前,我國供需都有增量空間,隻要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能對症下藥,“短期沖擊”便不至於發展成“持續沖擊”。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