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促農業生產保豐收
◎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顏子舒 於瓏 蔡思祥 通訊員 王春生 雷文濤
3月25日,一場春雨不期而至,給我市春耕生產帶來了利好,各地紛紛抓住有利時機,技術下鄉、機械進田,“線上線下”一片繁忙……
技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吳技術員,我們這片小麥啥時候打藥施肥啊?”“技術員,您給俺家大棚看看,黃瓜秧苗上是不是有虫子?”……在邳州市岔河鎮橋北村的設施大棚前,該市農業農村局專家吳川被一群農戶圍著請教問題。
近日,邳州市組織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單位的精兵強將,組建黨員技術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對小麥、大蒜和設施果蔬進行分類指導,向群眾發放《設施蔬菜配套生產技術》《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指導意見》《已拔節的小麥發生凍害后補救措施明白紙》等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材料,現場解答農戶的生產問題。目前,邳州全市因旱茬小麥生育進程提前,指導施用拔節孕穗肥36萬畝,施肥率90%以上﹔全市59.8萬畝大蒜已完成返青肥的追施。
盡管還有些春寒料峭,但廣闊田野裡卻是萬象“耕”新。豐縣王溝鎮農技部門緊緊圍繞精准扶貧和農民增收目標,將“春耕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為農戶春耕春種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助力群眾增產增收。
該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全力幫助農民抓好種植和銷售,把技術要領傳遞給廣大農戶。技術員在幫助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的同時,將防疫知識傳播給他們,並走進田間地頭開展技能培訓、指導果農修剪枝條……
“農技部門為了村民增收盡心盡力,我是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該鎮張蔣河村老黨員張昌雷不禁感嘆。
“雖然疫情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挑戰,但我們還是會想方設法為廣大農戶提供服務,確保做到疫情防控與春季農業生產兩不誤。” 王溝鎮農技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春耕要做到又好又快,發展出路在於農業的現代化、機械化,植保機械化程度不僅體現勞動力使用強度,也是農藥零增長的晴雨表。
日前,記者在賈汪區採訪時了解到,該區有高效植保機械350余台,重點推廣應用擔架式、牽引式、自走式噴杆式等噴霧機械,其中自走式噴杆式噴霧機近百台,無人植保機30余台,機械植保防治面積195萬畝次,同時配合使用新型植保測報工具。有小麥精量播種機、玉米精量免耕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等糧食種植機具2100余台,保障了糧食種植機械化。
賈汪區以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主推小麥精量播種、水稻機插秧和玉米精量免耕播種等技術,控減直播稻、撒播麥等粗放農作技術,努力實現水稻機插秧75%以上,小麥精量播種90%以上的水平。
為了搶抓農時,促進春耕生產,日前,沛縣組織1萬台套農機具開展春耕備耕,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檢修機具,通過新媒體培訓農機手5000余人次。同時積極組織各農機專業合作社做好跨區作業准備,開展農機代耕、代插、代收、代管服務。
引導農戶線上學技術賣產品
針對疫情影響,沛縣通過網絡平台向農機手發布春耕作業和機具要求信息等,做好信息對接。縣農機維修中心、農機推廣站、農機監理所等單位為保障農機具和農機手能夠及時投入春耕生產,積極組織線上開展農機具駕駛操作、維護保養及手機端申報農機補貼培訓,深受農機手歡迎。
疫情之下,隔空進行的“雲春耕”,在我市各地漸漸興起。
沛城街道辦事處小李庄村種植了400多畝蔬菜,疫情期間為加強對蔬菜的科學管理,沛城街道農技中心運用農技耘、手機微信等平台進行線上指導,積極引導農戶在網上學習農業科技知識。
“親們,自家生態園的大櫻桃肉軟、汁多、蜜甜,有需要的聯系我。”下面還配有幾幅圖片和兩段小視頻。這幾天,豐縣王溝鎮趙集村大櫻桃園主變身為主播,通過朋友圈吆喝搞促銷,很快引來了眾多關注。
春耕生產開始以來,豐縣王溝鎮張蔣河村小櫻桃採摘園、趙集村大櫻桃生產基地等紛紛搶佔微信朋友圈,晒出了種植、養殖日常花絮掠影,引來圍觀搶購,有力助推了春耕生產進程。該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全力幫助農民抓好種植和銷售。通過微信群、信息交流平台,將“技術明白紙”發送至村裡,把技術要領傳遞給廣大農戶。
下基層、問農時、助春耕、促銷售。王溝鎮“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農業生產指導服務,指導農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用藥、棚室溫度掌控等,全力引導農民種“科技園”“明白田”,培養“明白人”,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