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甘曉妹
徐州歷史上是一座煤城,長期的煤炭開採和運輸對徐州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污染。近年來,徐州市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建設工作力度,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轉變。在此基礎上,2020年,徐州市將以改善生態系統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系統保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牢固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
生態是賈汪最大的優勢,2019年,賈汪區又被確定為江蘇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為進一步強化生態底蘊、放大生態優勢提供了重大機遇。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市將以賈汪區“山水林田湖草”省級試點工程為重點,扎實推進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化自然岸線和重點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加強湖泊綜合整治,依法依規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和全面禁捕工作。
同時,我市將繼續推動市區、賈汪區、銅山區、豐縣、沛縣等地區煤礦塌陷區防治和修復工程開展,改善全市域廢棄礦山宕口環境生態現狀,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礦地融合示范區建設。
加強江淮生態大走廊等生態廊道建設,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提高林木覆蓋率和自然濕地保護率,全市將完成成片造林6萬畝、修復濕地3000畝。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繼續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禁止擅自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邊界,對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有序清理不符合保護要求的建設項目。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
同時,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技術規范要求,開展轄區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和管控措施,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完善生態保護紅線長效監管機制。
健全自然保護地管護
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
我市將推進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著力提升泉山森林自然保護區、銅山聖人窩森林自然保護區及九裡湖濕地公園、潘安湖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建設、管理和保護水平。
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動植物保護力度,實施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對重要生態系統和物種資源實施強制性保護。建立外來入侵物種監測、評估與預警體系,開展重點區域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和阻截帶建設,有效防范物種資源喪失和外來物種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