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推“互聯網+護理”服務 護士上門服務

2020年04月10日07:3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手機下單,“網約護士”上門服務

採集標本、生命體征監測、更換鼻飼管……輕點手機下單,就有“網約護士”上門服務。南京市建鄴區借助第三方平台,創新推出11種線上申請、線下上門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為特殊人群護理免去奔波之苦。

九旬老人在家更換鼻飼管

近日,建鄴區雙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王禹和護士長王貽芳,來到江灣社區仁恆江灣城小區為臥床老人高兆蘭更換鼻飼管。此前,老人家屬通過“建鄴網約護理”平台進行預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天接單,次日醫護人員就按約定時間來到老人家中提供護理服務。

高兆蘭今年90歲,不久前因消化道出血做了胃部手術。“術后我媽一直臥床,不能進食,飲食靠鼻飼,同時還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老人女兒告訴記者,術后老人需要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定期抽血化驗、定期更換鼻飼管等服務,跑醫院太折騰,疫情期間還擔心出現交叉感染。建鄴區推出“網約護理”服務后,家人先后通過手機下單十余次,老人在家接受血常規和腎功能抽血化驗、更換鼻飼管等服務。

“建鄴網約護理”平台去年11月正式開通,使用第三方泰樂e家微信公眾號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術后需護理人群及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線上申請、線下上門護理服務。居民一鍵預約,平台根據患者預約申請向相關醫療機構派單,醫療機構安排護理人員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目前,平台已納入華世佳寶婦產醫院、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家護理院,已完成100余次上門服務。

建鄴區衛健委副調研員劉玉龍介紹,結合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對象和服務定位,建鄴首批推出11種風險小、操作相對簡單“網約護理”項目,包括鼻飼管灌食、女患者留置更換導尿管、血糖監測、氧氣吸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灌腸、霧化吸入、標本採集、物理降溫和生命體征測量。

遇難題護理人員可“報警”

老人長期臥床需要褥瘡護理,孕期婦女在家保胎需要定期注射黃體酮,重病后從大醫院治療出院需要在家康復……記者走訪多家基層醫療機構發現,居民存在大量上門護理需求。以建鄴區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蓮花北苑社區家醫團隊高峰時期一天可接到20多通居民電話,其中近一半居民有上門護理服務需求。

基於旺盛的需求,此前已有民營機構搭建平台,護理人士可自行注冊,自己接單。在肯定“網約護理”模式創新的同時,業內人士擔憂,由於缺乏監督管理,上門服務的護士是否具備相關資質?護理過程中的安全如何保障?醫療廢棄物如何處置?出現醫療糾紛怎麼辦?

“‘網約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有嚴格要求,建鄴遴選的是具有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士,統一進行專業培訓並取得合格証書后才能上崗。”劉玉龍介紹,當前試點階段,建鄴區採取“一醫一護”模式,護理人員首次上門必須由醫生陪同,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護理人員可“一鍵報警”,后台專家團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在線提供應急處置意見,並同時開通120綠色搶救通道。

“上門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我們會放入專用的廢棄物收集袋,帶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廢棄物專用點進行專業處理。”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李瑞說。

專家認為,建鄴區“網約護理”模式明確醫患糾紛的責任主體是醫療機構,其背后有強大專家團隊進行應急處置,提供的護理服務也更優質、更專業。

全科護士亟需培訓

根據建鄴區“網約護理”的服務價格,醫護人員上門服務費最低為135元/次,耗材費等與門診收費標准一致。“曾有患者告訴我們,他從出明基醫院ICU到進家門,中途總共花費178元。”李瑞說,相對臥床患者出門就診需要支付的非急救轉運車費用,上門服務費並不高,盡管如此,由於目前互聯網收費系統和醫保系統不能對接,病人隻能自費支付“網約護理”費用,對部分患者而言依然是個“檻”。

基層護理人員隊伍不足也限制“網約護理”的進一步開展。建鄴區衛健委醫政科科長班俊敏說,隨著分級診療實施,建鄴區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陸續開設康復病房,基層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繁重。護理人員既要參與臨床護理,又要完成慢性病建檔、家庭醫生隨訪等公共衛生任務,“網約護理”需要補充新鮮血液。

“因缺乏專科人才,‘網約護理’當前能開展的項目有限。”蓮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沈韋舉例,深靜脈置管是一種創傷性操作,其術后護理對無菌要求十分嚴格,一般需要每周換藥,盡管大量居民有此需求,但因此項護理缺乏參與靜療專科培訓的護士,並未納入首批“網約護理”選項。此外,插胃管、產婦催乳護理等都缺乏專科護理人員,現有的全科護士亟需進行專科化培訓。(鹿 琳)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