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蘇省重點打造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是以徐州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帶,地跨蘇魯豫皖四省,涉及總人口3188萬人。
具體而言,包括:江蘇省的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山東省的棗庄市,濟寧市的微山縣﹔河南省永城市,共8個地級市,其區域構成以江蘇省境內為主體。
徐州都市圈的說法,要追溯到21世紀初。
2003年,江蘇省提出建設三大都市圈的概念,南為蘇錫常都市圈,中部是南京都市圈,北部是徐州都市圈。
2017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央層面明確:“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就資源來看,徐州可謂地大物博。
徐州都市圈土地面積48043平方千米,相當於江蘇省的47.71%,擁有兗州、濟寧、曲阜、滕州、新汶、肥城、棗庄等大煤田,萊蕪鐵礦等自然資源,擁有漢文化景區、項王故裡、駱馬湖、花果山等著名景點。
區位方面,徐州都市圈位於東部沿海和隴海蘭新的交匯處,京滬鐵路、京九鐵路、隴海鐵路、商杭客運專線、徐蘭客運專線等在其中縱橫交錯,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連雲港港口坐落其中。
外部環境方面,徐州不斷吸引跨國公司在徐州落戶,爭取成為跨國公司在隴蘭帶的管理中心,成為淮海經濟區交通、信息和技術中心。
產業方面,徐州都市圈以徐州為中心,計劃重點打造成金融、物流信息、重型機械、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群,成為蘇北地區首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實施全江蘇省區域共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
可以說,徐州都市圈內既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豐富的旅游資源、快速發展的城市群落、迅速崛起的現代化工業基礎和規模初具的現代物流中心,又地處連接我國經濟東西結合和南北交流的樞紐地帶﹔既有優良海港、新亞歐大陸橋與國際經貿聯通,又承接著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輻射和產業轉移。
彭城為何“失落”?
談及江蘇的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創新名城”“文化之都”——南京為核,都市圈擴容升級指日可待。蘇錫常都市圈搶搭上海“快車”,跨區域融合發展后勁十足。但唯獨徐州都市圈,雖地跨四市、地緣廣袤,且屢次被中央“點名”,可卻仿佛經歷了“被遺落的時光”,鮮有問津。
徐州都市圈為何“備受冷落”?
從地圖上看,徐州都市圈與淮海經濟區有著很大重疊,皆以徐州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徐州旺則都市圈強,這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017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在中央層面明確:“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然而,徐州的文化底蘊、交通要塞、經濟中心等優勢卻沒能有效轉化。與省內聯系不夠密切,與鄰省合作不夠“交心”,讓徐州落入“孤軍奮戰”的尷尬境地。
文化——融入難
徐州的文化自成一脈,它不同於蘇南吳越文化氛圍,不同於蘇西的徽派文化,也不同於接壤的山東齊魯文化,而是黃河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在此地交匯后,形成的有地域特色的徐州文化。徐州方言是中原官話-徐淮片-徐州話,與江蘇絕大多數南方文化方言圈截然不同。徐州的地方戲曲、民間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剛烈、粗獷、朴實的風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細膩、優美的特點。
日前,農業農村部在其官網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征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擬將狗作為伴侶動物不再按照畜禽管理。徐州沛縣正是以喜食狗肉聞名,歷史上沛縣的兩位名人——劉邦和樊噲都是狗肉的忠實“擁躉”,而這樣的習俗也曾廣受詬病。
語言、文化、習俗的差異,讓徐州與“鄰居”山東、河南更為親近,而與自家人——江蘇相隔甚遠。
交通——受掣肘
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的徐州,交通條件不可謂不便利。地處東部沿海和隴海蘭新的交匯處,京滬鐵路、京九鐵路、隴海鐵路、京滬高鐵、商杭客運專線、徐蘭客運專線、京台高速、連霍高速在徐州都市圈內縱橫交錯,區位優勢可見一斑。
然而,徐州的鐵路線四通八達,卻獨獨不“青睞”江蘇。京滬高鐵和2016年下半年開通的鄭徐高鐵距離徐州最近的一站是南京。直到去年徐宿淮鹽高鐵的順利通車,才終於成功讓蘇北挽起了手。
淮海經濟區——規劃很圓滿,現實很骨感
蘇南的長三角城市群打得火熱,蘇北有且僅有的淮海經濟區理應抱團取暖。然而,淮安不在淮海經濟區與徐州都市圈之列,鹽城距離遠,連雲港著力於自貿區,獨剩下宿遷一員。但宿遷的GDP在江蘇處於墊底位置,經濟潛力挖掘較為困難。
與鄰省溝通更有難度。盡管徐州倡導發起淮海經濟區,但目前淮海經濟區仍各自為戰,鼓掌的多,動手的少。受行政區劃與制度壁壘的限制,鄰省、鄰市發展側重點不同,相互博弈,實現整體區域協作尚需時日。且江蘇的重心在蘇南,山東重心在膠東半島,河南則以鄭州、洛陽為核心,安徽則是著重打造合肥與南京之間的毗鄰區域,所以徐州都市圈、淮海經濟區內的城市都並非四省發展的增長極所在。
徐州都市圈,克難前行
“發揮好徐州特色優勢,危中尋機、克難前行,隻爭朝夕、奮發有為。”3月17日至18日,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前往徐州市邳州、新沂、高新區以及經開區調研時這樣強調。
徐州的優勢正在逐漸顯現。4月1日,江蘇發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徐州都市圈獲得了空前的關注:
1、加快推進都市圈發展。加快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推進淮海國際陸港建設,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宿遷與長三角中心區深層合作,加強產業鏈深度對接,提升與徐州區域重點城市的緊密度、融合度,努力走出一條后發地區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2、支持徐州與宿州、淮北合作共建產業園區。
3、協同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4、優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推動大中城市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布局,全面實施醫師區域注冊,鼓勵採取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等形式,促進醫療服務均質化發展,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范圍。
事實上,徐州都市圈的聯動態勢已愈發緊密。2月底,徐州、淮北、連雲港、商丘、宿遷、宿州、菏澤、濟寧、臨沂、棗庄等市交通部門日前聯合發出“淮海經濟區建立疫情防控交通管控聯動協調工作機制倡議”,在淮海經濟區10市范圍內交通管控聯動“一盤棋”。
徐州、宿州、淮北是徐州都市圈中聯系最緊密、距離最近的。目前,徐淮快速路建設用地獲批,徐州市區——蕭縣/段園——淮北市區——宿州市區三市一縣已連成一片,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城市群。出任安徽蕭縣縣委書記不到四個月的黃韡,也已兩次赴江蘇徐州招商考察,並提出要堅持空間向東,全方位、深層次對接徐州的思路。
與此同時,近日,徐州交通運輸網站發布消息,將對34條公交線路進行優化,將加快推進徐州至淮北、棗庄以及直達各縣的城際公交開通。
為了增強自身的帶動力,徐州也正在發力。日前,商務部公布了最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徐州經開區躍居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第25名,位次較上年度前進了9名。高端產業、智能制造等特色產業成為了徐州經開區的“過人之處”。
4月10日,徐州一季度重大產業項目觀摩點評會舉行。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在觀摩后說出了三點感受:“看出了方向,看出了信心,看出了壓力。”並強調,要始終突出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主攻方向,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不等、不靠、不要,地跨四省的徐州都市圈唯有攜手並進,才能共同撐起省際邊緣城市的一片天。
交匯點記者 沈佳暄 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