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戰疫常態化:走好基層防控、復蘇"平衡木"

2020年04月15日07:27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戰“疫”常態化,社區在行動

“常態化”,中國疫情防控迎來新階段。4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明確表示,推進防控常態化是當前社區工作首要任務。我省有兩萬多個城鄉社區,生活要復蘇、疫情要防控,各地正在調整新形勢下的戰“疫”措施,破解難點痛點,努力走好基層防控、復蘇“平衡木”。

助老送餐小哥,

變身防疫“小助理”

人手不足、無法輪休等問題,是防控轉入常態化后,城鄉社區面臨的難點。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地方通過吸納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力量,讓社區防疫多了一批“小助理”。

今年25歲的社工張子豪連續3年駐點在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三裡亭社區,他負責運營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是一個涉農社區,有1700多戶居民,其中1100多人是老人。

今年大年初一,看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張子豪在家坐不住了。他主動回到社區,帶著一個大喇叭,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村入戶,一邊摸排情況,一邊宣傳防疫知識。

“我們雖然不是醫護、警察等專業人員,但做一名排查員、宣傳員和服務員,還是可以的,社區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張子豪說,疫情期間,社區養老助餐點和活動中心都沒有開放,但他覺得自己應該加入到戰“疫”中。摸排結束后,張子豪又主動請纓,到村口勸返點值班。

張子豪3年前進駐三裡亭社區后,把“愛心助餐”計劃擴展成“全村助餐”項目,他騎著三輪車,風雨無阻給農村老人送餐,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送餐小哥”。“全村助餐”項目為偏遠地區的老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為張子豪村庄戰“疫”提供了群眾基礎。

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后,張子豪覺得“要做的事更多了”。他和社工們最近都在為孤寡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打掃、代購、送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好社區的幫手。

快遞家政進小區,

生活有了復蘇感

4月12日,南京市建鄴區快遞小哥唐佳林熟門熟路地來到一位老客戶樓下,給客戶打了個電話:“您訂購的冷凍食品到了,我在單元門口。”電話中,客戶語氣有些驚訝:“你能進小區啦?”

對專門負責派送生鮮的唐佳林來說,快遞“解禁”意義很大:“生鮮講究時效,送到家門口,客戶可以立即放冰箱。如果隻送到小區門口,擺一陣子就解凍了。”快遞能否送到家,直接影響訂單量,現在客戶訂生鮮的顧慮少了,也意味著生鮮訂單將節節攀升。

京東快遞南京夢都大街站點站長佘小磊告訴記者,目前已有約80%的小區允許快遞進入。他坦言:“很多顧客買的是大米、油等較重的生活物品,特別是老年人,非常希望包裹到家。”

小區有序開放,也讓家政從業者們感到高興。4月11日是周六,上午8點,家政保潔員陸敏來到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的一位客戶家,進行4個小時的日常保潔。在出示証件、測量體溫后,保安直接放行。

陸敏3月初從安徽老家回到南京復工:“我們家政工拿的是時薪,不工作就沒收入。南京的房子還租在那裡,不去住也要付房租。”回到南京后,她先居家隔離,隨后按照公司要求檢測了核酸。憑借綠碼和核酸檢測,她才正式上崗。但由於小區封閉、客戶有顧慮等種種原因,陸敏的訂單量僅有疫情前的一半。進小區的“寬鬆”政策讓她看到希望:“也許,訂單很快就會多起來!”

南京銀城物業聚福園小區西園負責人喬凌告訴記者,在接到上級通知后,物業立即調整了門禁管理:快遞、外賣、家政等人員登記好身份信息,出示蘇康碼、軌跡碼后,即可進入。業主對這一調整非常支持,認為既保障了安全,也便利了生活。

公共服務外包,

為社區減負增能

疫情防控常態化,意味著這是一場持久戰,如何激發基層社會工作者的戰斗力?南京鳳凰熙岸社區原有專職社工6人,但要服務居民9000多人、商戶500多家。戰線長、事情多、人手少是長期困擾社區的難題。該社區通過“政府購買、組織運行”的模式引進惠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這次戰“疫”,惠仁的3名專職社工充當了“急先鋒”。

“95后”社工袁宣老家在睢寧,大年初二坐車近5個小時返寧工作。她租住在江寧區,每天趕第一班地鐵上班,坐最晚一班地鐵回家。袁宣說:“雖然社區告知,家不在南京的社工是否復工可視情況而定,但大家都回來抗疫,作為社區最年輕的兵,我怎能獨自休假!”

經過兩個月的奮戰,社區防疫形勢趨於穩定,社工們又開始協助轄區內500多戶商家和門店復工復產。“作為鼓樓區第一家承接政府公共服務外包項目的組織,我們摸索出了一套制式化的服務方法。”惠仁駐點負責人張翼說。

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孫斌表示,全省兩萬多個城鄉社區將區分低中高風險,並分為未出現病例、發現病例或暴發疫情、傳播病例三類,根據具體情況精准提出社區防控、社區服務、居民參與的具體策略。同時,省級層面將推動建立社區應急管理體系,明確針對重大公共事件的社區應急管理策略,為常態化戰“疫”提供制度支撐。(唐悅 劉霞)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