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民被金掌櫃APP反復強行放貸 利息高達28%

2020年04月15日08:19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銀行卡上突然多出1560元 竟是不經客戶同意,APP強行放貸

金掌櫃貸款被許多人投訴。

周先生與客服的對話。

當天放款了1560元。

一天需還1998元,5天需還3000元。

受疫情影響,從事服務行業的南通市民周先生最近工作量減少、收入縮水,“手頭有點緊”的他偶然看到了一條網貸廣告,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下載APP並注冊了個人信息后,發現利息太高,沒有點擊確認借貸。誰料,5分鐘后,竟然有1560元自動放到他的銀行卡中。“我掉進‘坑’裡了!我‘認栽’把本金利息1998元全還了,但是平台又放了第二筆款給我,真是沒完沒了。”周先生撥打揚子晚報熱線96096求助,希望能尋求徹底的解決方法。

讀者投訴

注冊資料后,被APP反復強行放貸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生活壓力大,想著借點錢周轉一下。”34歲的周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2020年4月8日上午9點左右,他在手機上瀏覽網頁時看到跳出一條網貸廣告,宣稱利息很低,“我很好奇,想嘗試下能申請多少額度,具體利息多少。”於是,他下載注冊了“金掌櫃”APP,提交了包括手機號、身份証等各種資料后,顯示可貸款1560元,5天期限,還款3000元。周先生立刻清醒地意識到,這是高利貸,因此,沒有點擊確認借貸。

然而,5分鐘后,1560元卻自動放到周先生的銀行卡中了。周先生當即聯系“金掌櫃”APP的在線客服,但是客服回復:“您在注冊的時候就已經默認借貸了”。周先生覺得很冤,稱在注冊的過程中沒有看到任何文字提醒。4月8日上午10點17分,周先生到派出所報案,目前警方還在處理中。

當天11點11分,周先生思來想去,還是選擇立即還款,連本帶息共計1998元,“我認栽了,就當438元買個教訓吧!”令周先生氣憤的是,4月8日下午5點多,突然又有一筆1560元的現金放到了他的銀行卡中。周先生再次聯系“金掌櫃”客服,告知其已經報警,客服稱是“系統自動放款的”,還表示,這次隻要周先生把本金歸還,就把他的資料信息給刪了,以后不會再打擾他。4月9日上午9:04,周先生還掉本金1560元。

噩夢並沒有結束。4月10日上午,有一個自稱“第三方”的人向周先生電話催款,周先生出示了還款截圖后才消停。但是到了4月12日,又有一個自稱是“金掌櫃”客服的手機號打來催周先生還利息,並辱罵周先生。4月13日,另一個手機號的來電又來催利息。“這些我都有電話錄音。”周先生說,他也不清楚后續這些催款電話跟“金掌櫃”是否有關聯,但至少可以說明信息被泄露了。周先生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在整件事情的過程中,“金掌櫃”APP未經他同意就擅自放款,放款1560元當天還款就需要1998元,當天的利息就高達28%!

周先生的遭遇並非孤例。鎮江市民李先生近日也撥打揚子晚報讀者熱線96096稱要投訴“全網快貸”APP。他稱下載該APP之后,系統會自動生成風險評估訂單,還要收取278元的高額評估費用。“前兩天和APP客服聯系了,始終沒人理我。據說有許多人受騙,希望記者能夠關注。”李先生說。

記者探訪

強制放貸、砍頭息,“金掌櫃”投訴真不少

揚子晚報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有關金掌櫃的投訴非常多。無論是在新浪的黑貓投訴平台,還是公益性消費投訴平台21CN聚投訴平台,都有不少類似的投訴。在聚投訴平台,記者看到,有關“金掌櫃”自動放款、違法高利貸、砍頭息的專題已有近2萬的訪問量,其中有277個人進行了聯名投訴,仔細梳理后發現,投訴者反映的情況與周先生情況類似,最初是出於好奇,想看下自己能申請多少額度,當發現貸款利息過高后,並未選擇確認貸款,而是選擇退出,沒想到后期竟然遭遇強制放款,隨后就有催收電話不斷進行騷擾。

那麼,這個讓眾多人投訴的金掌櫃APP到底是哪裡發布的呢?揚子晚報記者在蘋果手機的APP store中並沒有找到這款應用軟件,而在安卓系統的應用商店裡,也同樣沒發現這一軟件的蹤跡。

揚子晚報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的形式進行尋找,發現金掌櫃官網介紹稱金掌櫃是由廣東銀聯與廣東匯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創新支付產品。然而,當記者瀏覽金掌櫃官網時發現,該公司曾在今年3月2日發布公告《關於近期非法冒用我司“金掌櫃”收銀軟件名義貸款的嚴正聲明》,公告中稱,公司未開展任何貸款業務,非法貸款活動與公司沒有任何關系。

幾經周折,揚子晚報記者發現一個貸款軟件金掌櫃APP的下載頁面,正是周先生所說的帶有“小財神”標志的APP。軟件介紹為“不上征信,純線上操作,無擔保無面簽,極速放款到賬,操作簡單,動動手指寫資料就能申請借款。”記者看到,頁面中沒有留下任何客服電話以及發布方等信息。隨后,揚子晚報記者又以金掌櫃、客服電話等為關鍵詞上網搜索,發現貼吧裡有人公布客服號碼,但無法打通。

專家說法

可向12315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投訴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周先生遭遇的是非法放貸、暴力催收,建議向APP平台所在省份的“掃黑辦”、全國“掃黑辦”投訴,網上可以查詢到舉報電話。

北京市寶盈(南京)律師事務所雷穎律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按照投訴者周先生的描述,將借貸約定作為格式條款並入注冊協議中,屬於無效格式條款。這種情況明顯是違反個人意願進行的強制放貸,還可能同時存在“砍頭息”、利率過高等違規行為。遇到此類情況不必驚慌,注意保存截圖、通話錄音等証據,如遇暴力催收、電話威脅、個人信息遭泄露等情況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金融類APP違規行為非常之多,國家逐漸在健全對網絡金融APP的管控,投訴者可以選擇12315官網或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進行投訴舉報。他表示,現在網絡貸款仍舊處於違規行為頻發、不能被及時監管的狀態,在貸款時盡量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進行貸款。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套路貸”的本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收取“砍頭息”等費用,虛增貸款金額的行為。具有行為目的非法性、債權債務虛假性、“討債”方式多樣性等特征。在上述案例中,消費者因好奇金掌櫃APP 在瀏覽器中投放的廣告,點擊注冊后平台默認借貸並在后期還款中再次自動放款,惡意迫使被害人簽訂或變相“借款”行為,是有悖相關法律規定的。

蒙慧欣表示,“套路貸”一般都是以“溫水煮青蛙”方式,通過一些醒目的文字、廣告語等將消費者引誘到貸款中。如果消費者意識到自己遭遇“套路貸”,一定要及時維權,避免“越陷越深”。此外,“套路貸”維權需要收集証據,注意收集雙方的聊天記錄、通話錄音、借款協議等証據,以及借款的宣傳界面等必要信息﹔其次,及時報警尋求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或幫助。(宋南飛)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