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兄弟倆扎根家鄉養豬致富 帶領貧困戶脫貧

2020年04月21日14:06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兄弟倆扎根家鄉養豬致富

今年戚家兄弟農場的生豬出欄數超過2000頭。徐報融媒記者 周杰 攝

◎徐報融媒記者 於瓏

在沛縣張庄鎮鄧樓村,提起生豬養殖,戚后強和戚后良哥倆經營的后強生豬養殖家庭農場有著響當當的名氣。11年來,戚家兄弟扎根家鄉大力發展生豬養殖走出了一條致富路,還帶動一批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加入到生豬養殖隊伍。

哥倆養豬11年

“這幾天產房區12張床鋪爆滿,每天產豬仔好幾窩,不得不新增加24張產床!”在這家生豬養殖家庭農場的產房區,12頭母豬被護欄隔開,每處隔離區內小豬仔們圍著母豬爭相吃奶,很是可愛。

“現在有母豬106頭,基本是排著隊待產,3個月后就轉到產房區,廠房不擴大不行啦。”44歲的哥哥戚后強帶記者又來到待產區,100多平方米的待產區裡,待產的母豬們得到特殊照顧,農場裡每天定時給它們喂食、喂水、體檢、消毒。

“保育區和育肥區也是嚴格隔開的,一般4—6個月后養到300斤以上就可以出欄上市了,今年的出欄數量超過2000頭,比去年多一些。”42歲的弟弟戚后良說。

戚家兄弟養豬已有11個年頭了,此前他們曾分別在外地四處打工,沒有找到好的前景掙錢。2004年春節后,哥倆留在村裡養鴨子,干了5年沒有虧本,但也沒掙到多少錢。兩人請當時的鎮獸醫站站長孔德陽和村支書耿洪田一起探討,最終,決定轉行養豬。起初,他們在自家院落裡養了20多頭豬,之后逐漸擴大規模,到現在養殖場規模擴大到15畝。

村民上門取“養豬經”

“玉米從2100元 /噸漲到2300元 /噸,麩皮從1200元 /噸漲到1500元 /噸,進口的膨化大豆4200元/噸,漲了400元,豆粕從2900元 /噸漲到3600元 /噸。重要是信心,消毒、隔離防疫等措施很重要!”弟弟在微信“鄧樓村養豬交流群”裡不停地給村民們溝通養豬經驗,不少猶豫的村民聽到“養豬王”的指導表示要從小做起,一步一步擴大規模。

他們每天在微信群裡交流,還經常去鎮獸醫站參加養豬經驗交流會、培訓班。戚家兄弟通過11年的生豬養殖已經基本掌握了生豬飼養管理技術。2019年是豬病高發年,很多養殖戶虧了本,他家農場勉強保本。今年農場裡的幾百頭豬在哥倆的悉心照顧下,長勢喜人,這個月10頭母豬產的200多頭豬崽全被搶購一空,光豬崽就獲利好幾萬元,而且圈裡的10頭育肥豬出欄后也賣了6萬多元。村民們從戚家兄弟的養殖經驗受到啟發,家家都想借鑒“養豬王”模式實現脫貧“摘帽”。

“消毒、防疫是首位的,養豬的最大風險是疫情,飼料成本是有波動的,計算成本要算投入平均數。”兩位村民上門來請教。哥哥放下手中活,細致地講解。他說,凡是來人進入農場首先要進行15分鐘的超聲波霧化消毒,待產區和產房區的母豬嚴格消毒隔開,避免病毒感染。今年以來,哥倆投入數十萬元增加了消毒、防疫設施,看似與育豬沒有大的直接關系,但他們認為這是養豬的生命之根。

政策幫扶 養殖戶信心倍增

“馬建國和李長永等十多名村民都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次他們都從縣裡享受了‘生豬’活體抵押貸款,村民們的養豬積極性明顯提高。”沛縣張庄鎮鄧樓村黨支部書記耿洪田說。2月中旬省裡出台“新九條”,生豬養殖戶信心倍增。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不少農場的飼料和生豬銷售均受到影響,資金周轉緊張。疫情期間,沛縣農商銀行啟動了“百千萬復工復產支持計劃”。單列2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支持100戶小微企業、1000戶個體工商戶和10000戶農戶復工復產。此次生豬活體抵押貸款產品,是“生豬活體抵押+銀行信貸+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模式在沛縣的首次嘗試,解決了養殖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也為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保障工程盡了一份力。

據沛縣農村農業局提供的數據,去年,受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和環境污染治理影響,生豬產能持續下滑,截至去年12月底,全縣生豬存欄隻有27.49萬頭,同比減少24.8%,存欄母豬、苗豬、肉豬都呈現急劇下降趨勢。但是,“新九條”出台以來,生豬存欄數量有了大幅回升。為確保居民吃上放心肉,沛縣農業農村局協調部分生豬企業復工生產,並加強檢查指導。目前,生豬屠宰企業——徐州安邦食品有限公司正加快生產恢復,平均日宰殺生豬 100 頭,基本滿足沛縣當地居民消費需求。(於瓏)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