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吳穎 通訊員 王鶴靜) “不見面審批”政務改革已在全省全面推行,申請人通過手機App、網頁、微信或應用程序,“不見面”就能辦成事,但全省范圍內尚缺乏統一標准。記者昨日從棲霞區獲悉,作為“不見面審批”改革的首發者,棲霞區“不見面審批服務”標准化項目以優秀的等次順利通過江蘇省服務業標准化試點終期評估驗收,形成由539條標准組成的江蘇省級標准體系。
近年來,棲霞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自2017年發出全國第一張不見面營業執照以來,一直致力於優化“網上辦、不見面”。2018年4月,該區“不見面審批服務”標准化作為全省唯一,被確定為2018年度江蘇省服務業標准化試點項目。標准化建設開展以來,棲霞區“不見面審批服務”不斷實現提檔升級。
從2017年開發“商事登記不見面審批”系統1.0版開始,到2018年研發升級“不見面審批服務”微信版公眾號和小程序2.0版,再到2019年與“寧滿意”工程相結合的3.0版,棲霞持續拓展不見面服務領域、延伸審批服務觸角。“我們在參照GB/T 32170.1-2015、GB/T 32170.2-2015《政務服務中心標准化工作指南》國家標准的基礎上,制定編寫標准467條,採納國家、行業、地方標准72條,構建了由539條標准組成的標准體系。”棲霞區行政審批局相關人士介紹,“我們先后在‘我的南京’App、江蘇省政務服務網開辟‘不見面審批服務’端口,建設全市首家區級旗艦店,形成了全方位、全業務、全環節、全流程的‘不見面審批服務’體系。”
“材料提前告知,辦事不用跑現場,全程網上辦理,我很滿意。”2019年9月舉行的第三方滿意度評價調查中,“不見面審批服務”以總體情況滿意度96.62分排名前列,這背后得益於對“不見面審批服務”的全程規范性要求。
棲霞區不見面始終把辦事方便、程序規范、提高效率作為首要前提,針對“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從受理條件、適用依據、辦理程序、辦理時限、收費依據、收費標准、申報材料等方面按照“三級四同”進行清理和規范,深入推進“一門一戶一網”行政審批改革。尤其是棲霞的商事登記審批實現了從企業登記到企業注銷的全流程不見面套餐化辦理,申請人可以通過掌上填報、掌上登記、掌上刻章、掌上開戶、掌上稅務,實現一步不跑、一紙不交、一字不重填。
據悉,標准化工作創建以來,不見面審批總辦件量達到72111件,事項發生率達到69.04%,其中在商事登記辦理上,2019年有10563家公司、1876家個體工商戶通過不見面審批系統完成登記注冊,不見面率超過95%。
棲霞區將以“不見面審批服務”標准化試點為契機,進一步規范窗口服務各項業務,將標准化服務理念傳播公眾,通過“不見面審批服務”標准化試點打造地區品牌效應,並不斷普及到其他地區,為全國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借鑒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