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治太"方案:削減三大負荷嚴控太湖總磷污染

2020年04月24日14:48  來源:無錫新傳媒
 
原標題:今年“治太”方案出爐

12年“治太”長跑后,無錫將如何繼續攻堅克難?昨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我市治太方案出爐,重中之重是削減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及農業農村污染這“三大負荷”,減少入湖污染物,嚴控總磷。

今年是國家治太總體方案的“交卷之年”,而太湖無錫水域總磷濃度連續三年持續高位波動,降磷是無錫“治太”交出高分答卷的關鍵之舉。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介紹,太湖湖體4項主要水質指標中,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氮等3項指標從2014年開始已穩定達到國家2020年目標要求。唯獨總磷指標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與國家提出的2020年0.05毫克/升的目標要求差距較大。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太湖總磷濃度為0.086毫克/升,同比上升36.5%﹔而無錫水域的濃度為0.072毫克/升,同比上升22%。這意味著,雖然太湖無錫水域的總磷濃度有波動,但優於全太湖。

氮磷元素在地裡是營養,流入河湖就是污染。相關人士表示,太湖總磷污染源主要是工業、生活污水排放和農業面源污染。今年我市“治太”方案明確“三大舉措”,一是我市將加大整治“散亂污”企業,二是提標改造60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重點行業直排企業,推進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三是實現化肥施用量較2015年削減5%,農藥施用量“零增長”。

監測數據顯示,太湖1/4的溶解性磷來自湖底淤泥。如何從淤泥中“除磷”?“清淤、種植水草可直接、有效地為太湖降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透露,太湖首輪清淤已結束。目前,全省正加快推進實施太湖第二輪生態清淤建設,涉及我市的2個試點工程均已開工,其中梅梁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已完成清淤7萬方,位於宜興的120萬方清淤項目已進場施工,預計今年8月底前完成。

“種植水草‘鎖住’淤泥中的磷,是修復太湖生態的一種選擇。”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坦言,去年,太湖無錫水域梅梁湖吳塘門附近種植了菹草、金魚藻等沉水植物6萬平方米,試驗區總磷濃度下降近一半,水質大幅改善。今年,我市擬投資9800萬元在白旄村湖灣、錦園湖灣以及檀溪村湖灣等水域種植80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加快恢復梅梁湖良性生態系統。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正在制定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相關方案,以破解水產養殖投餌投肥帶來的太湖總磷濃度升高難題。(馬雪梅)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