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設區市黨政代表團密集互訪的“常”與“不常”

2020年04月27日07:58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觀潮︱熱!江蘇設區市黨政代表團密集互訪的“常”與“不常

熱熱熱!春暖花開四月天,不僅溫度一天熱似一天,江蘇設區市之間的走動也更熱絡,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觀潮君梳理了一下,4月份以來,我省一些設區市交流溝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4月7日、8日,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考察,雙方簽署《關於加強蘇通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

4月8日、9日,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赴無錫考察,雙方簽訂《關於加強錫通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

4月9日,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赴常州考察,兩市分別與上海市江蘇商會簽署經濟合作備忘錄,加快推動常通跨江融合。

4月14日,蘇州市黨政代表團在宿遷考察,並參加蘇宿工業園區拓園發展開工儀式、蘇州宿遷兩市工作情況交流會暨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四次會議,簽訂《2020年度挂鉤合作協議》及相關補充協議、商務協議。

4月14日,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南京市交流,考察學習南京在先進制造業發展、創新驅動、城市規劃管理、生態環境提升等方面的成功做法。

4月16日,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考察學習園區建設、發展“三新”經濟、建設現代新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先進經驗。

4月17日,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赴無錫,考察學習先進制造業、發展“三新”經濟、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城市規劃建設等方面先進經驗。

4月20日,無錫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學習考察,尋求無錫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4月21日,首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在蘇州召開,三市簽署《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

4月25日,淮安市黨政代表團來南京考察,就加快推進寧淮特別合作區建設、挂鉤合作、南京都市圈發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項、重點項目進行交流。

……

為什麼在這段時間,設區市之間的交流學習活動如此集中和頻繁?

觀潮君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疫情之迫。一些原定於年初的例行考察交流被迫擱置,疫情形勢好轉之后,這些交流活動紛紛提上議事日程,給人造成一種視覺和心理上的“密集”感。

二是發展之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不輕,擔子不小。各市有各市的優勢和短板,一則取長補短,不無裨益﹔二則抱團發展,以期共贏。

三是形勢之需。從公開報道中可以看出,這段時間大市之間的交流,不僅節奏快、效率高,而且成果不少,其中不乏干貨硬貨。與以往類似活動相比,更重問題導向,更重落地實效。各市來往頻繁,也在一個側面反映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推進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形勢迫人、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對每個地方來說,都是對其資源整合、發展視野和治理能力的現實考驗。

其實,市與市之間的交流,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梳理一下這些城市的交流軌跡,可以發現主要有這麼幾種類型:

(1)關系友好。比如南京與淮安本身就是對口支援地區,蘇錫常“蘇南三虎”時常相伴而行。有這種友好或特殊關系在,就像走親訪友、相互串門一樣,常來常往、互通有無,除交流經驗外,還會洽談具體合作。

(2)目標明確。以南通和常州為代表,幾日之間馬不停蹄考察三市,釋放出起步就是加速的強烈信號。南通有望成為省內第四家跨入“萬億俱樂部”的成員,常州剛剛吹響“文旅休閑明星城”建設集結號,發展的干勁和勢頭都很高漲。

(3)以鄰為師。觀潮君此前曾在《以鄰為師!江蘇這個大市要向蘇州學“法寶”》一文中提到,南通明確提出學習蘇州“三大法寶”,就是典型的以鄰為師。

不難發現,赴其他地區考察學習,一般是黨政“一把手”親自帶隊,這具有很強的政治意味,也顯示出各地重視程度。同時,考察團人員組成通常由不同層面、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組成,可以視為一個地區向另一個地區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學習。

同時,觀潮君發現,省內市域之間溝通交流目的地,蘇南為多,尤以蘇州為最﹔蘇南城市之間的交流互通也更為頻繁。可以說,蘇州的“溝通力”或者說“聯通力”是省內城市最高的,這也符合蘇州作為中國“最強地級市”的示范效應和美譽度。事實上,蘇州吸引的不止是省內兄弟的青睞,放眼全國,紛至沓來的省外“粉絲”也有很多。

城市之間如此頻繁的交流?對於自身發展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不妨看一下我們身邊的例子。

隸屬安徽的滁州,緊鄰南京,高鐵十幾分鐘即達,對南京人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很熟悉的老朋友。據澎湃新聞報道,處於南京都市圈、大打“南京牌”的滁州,其經濟總量已躋身安徽省內第三,而此前滁州長期在省內坐第五把交椅。

從“第五”到“第三”,滁州“逆襲”的背后,是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之下,城市不斷“洗牌”的一個實例和縮影。應該說滁州的彎道超車,與其主動“入群”“結友”,善用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紅利不無關系。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曾發《中國城市之間的政策學習:網絡、結構與特征》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城市之間的政策學習越來越明顯,集中表現為考察學習的次數逐年遞增。”在學習與被學習之間,城市逐漸呈現出四種主要類型:學習型城市、明星城市、海綿城市以及孤立城市。蘇州顯然屬於典型的“明星城市”,而更多的城市,屬於雙向的“學習型城市”。某種程度上,誰的聯系越廣泛,“朋友圈”越多,“溝通力”和“影響力”越強,誰的發展空間就越大、發展機遇就會越多。

顯然,與自我封閉相比,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有助於少走彎路、開拓思路,並推動城市之間政策協同。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之下,城市之間的聯系比以往更為重要。城市之間早已告別以鄰為壑或各自為政的“零和博弈”,而是追求一種更為緊密、協同的“雙贏”或“多贏”。正如一位市領導在首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上所說,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做好“我們的事”。

當然,除考察學習外,城市之間相互取經的方式還有很多,也不能說這種考察學習越頻繁就越好,還是要基於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同時,城市之間的相互學習,要避免照抄照搬、千城一面,與一哄而上的跟風相比,理性審慎的思考更為重要。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