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年度綜合考核結果出爐 “考點”有所調整

2020年04月27日21:35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2019年江蘇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近日出爐,這場“統考”考出了什麼?

  備受各界關注,2019年江蘇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近日出爐。這是江蘇第二次對全省高質量發展進行“統考”。

  全面實施綜合考核,是江蘇深入貫徹新思想新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作為統籌全盤工作的“總抓手”,2019年的這場年度“大考”通過考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優化、“考題”“考點”的動態調整,有力地發揮“指揮棒”的作用,“考”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認識、新動力,考出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新提升,“考”出了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考題”與時俱進,導向更鮮明

  考核是“指揮棒”。考什麼、怎麼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干什麼”“怎麼干”。綜合考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緊貼形勢任務、緊扣發展導向,才能保持強大生命力、承載使命職責。2019年各地各單位面對的,正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考卷,“考點”也有相應調整。

  “今年,省考核委出台了綜合考核‘1+5’政策文件和若干管理制度文件,對考核體系進行了優化,考核指標更加精准科學,在優選關鍵性、支撐性指標的基礎上,增強考核的牽引和撬動作用。”省考核辦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指標的導向性更強。

  比如,圍繞提高發展質量,增設“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等指標﹔

  圍繞加快發展速度,將水平指數與發展指數的比例,從5:5對半開,調整為4:6,在穩住總量的同時,鼓勵各地能快則快發展,以發展實績論英雄。

  新增“普通高中資源供給比例”“異地就醫定點醫院聯網覆蓋率”等指標,則回應廣大群眾上好學、看好病的期盼。

  另一方面,指標的精准度更高,體現差別發展,抓重點、破難點的新要求。“強化分類設置,明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分值比例為8:2,在強調全面發展基礎上,鼓勵差別發展。”該負責人舉例,對設區市的考核對標國家考核指標、突出引領性指標,比如,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政府債務率、營商環境、空氣質量等指標權重設定在4%以上。同時通過個性指標的設置引導地區差異化發展。“蘇南地區增設總部經濟、產業創新中心等指標,蘇北地區則強化鐵路、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指標,提高低收入人口脫貧、經濟薄弱村消除等指標權重,增加農村住房改善指標。”

  而對於省級機關來說,突出“重點工作目標”權重,彰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剛性要求,同時新增“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指標,把“放管服”、審批服務等情況納入考核,推動省級機關轉變作風﹔創新創優項目指標則引導省級機關加大創新探索力度,推動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對首次納入“統考”的72所省屬高校,則主要聚焦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與科研落地,包括科研成果有沒有實實在在地轉化?能不能對產業結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等等。導向鮮明地把高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擺在重要位置。

  在省地方統計調查局副局長劉學軍看來,指標的設置突出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任務,突出貫徹落實“基層減負年”要求,突出強弱項、補短板要求。“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十項民生實事’之一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我們據此新設‘農村廁所建設任務完成率’指標。”劉學軍說。此外,“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標准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建成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每項新增指標的設置,都是江蘇與時俱進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綜合考核也是力戒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的有力舉措。2019年,省級督查檢查考核數量從237項壓減到65項﹔年終考核在內容上進一步減少查核項目,在形式上進一步刪繁就簡。考核“瘦身”,被考核單位減了負。

  強化“乘數效應”,疊加兩個“高質量”

  2019年12月19日,江蘇13個設區市常委組織部長齊聚南京。一天時間裡,他們既是考生——輪流上台就本市組織工作情況進行述職,又是考官——參與對各市組織工作的評價打分。

  這是黨建“統考”從過去相關部門“下去評”,變為各設區市“上來述”的一次探索嘗試。既務實高效、公平公正評出得分,又集中展示了各地特色做法和亮點成績,方便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升。本次考核中,組織、宣傳、統戰部門都採用這一方式,對本系統的黨的建設成效進行了考核。

  對設區市黨的建設情況進行“統考”,通過黨建的“乘數效應”,取得高質量黨建與高質量發展的“疊加效應”,這是江蘇年度綜合考核制度設計的重要一環。2019年,黨建“統考”的對象從設區市拓展到省級機關和省屬高校。

  具體來說,就是把黨建考核得分作為系數,與高質量發展考核得分相乘,得出綜合考核總分。“綜合排名靠前,不光要發展得好,黨建也要抓好,不能‘偏科’。”省考核辦有關負責人說,黨建工作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如果輕視黨建,即使有了一時的發展成績,也只是暫時的、不可持續的。“實踐証明,黨建與發展是同頻共振的,隻要黨建有聲有色,基本能保証發展第一要務﹔進入第一等次方陣,以及排位進步大的,基本都做到了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

  記者注意到,2019年進入第一方陣的5個設區市,黨建得分排位都相當靠前。

  首次闖入第一等次方陣的宿遷,就是“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的典范。2019年,宿遷以“基層黨建提升年”為抓手,系統推進意識形態、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建設等各項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立足市情、對接“省考”,該市推進項目增速強發展、創新增效強改革、綠色增值強生態、收入增長強民生等高質量發展“六增六強”,打好精准脫貧、農房改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四大戰役”,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發展新突破。列統的16項主要經濟指標有10項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全面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92.5%,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考核結果運用,激勵警示更“剛性”

  記者注意到,2019年度綜合考核的獎項有了較大變化。在繼續評選20個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20名優秀縣(市、區)黨政正職的基礎上,新評選出9個爭先進位獎,包括爭先進位綜合獎以及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單項獎。

  “既褒獎‘全能冠軍’,又鼓勵‘單項冠軍’﹔既激勵基礎條件一般但進位明顯、態勢可喜的,又鼓勵單項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打開局面的。不斷放大考核效應,更加充分地調動積極性。”省考核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考核結果的剛性使用,有正向激勵,也有反向鞭策。“考核排名靠前的,用起來﹔排名靠后的,綜合運用約談、函詢、通報等措施,幫助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提高。經分析研判確不勝任現職的,該調整的調整,能‘下’的及時‘下’。”

  無錫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崔榮國告訴記者:“無錫2019年提拔使用的干部,70.9%是在上一年年終高質量考核獲得‘優秀’的干部,充分體現干得好的也要用得好的導向,極大地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次高質量發展考核的28個共性指標中,無錫取得了較好成績,其中營商環境指數、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等綜合性指標均位居全省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支事不避難、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

  考核結果的剛性使用,還體現在“點對點”發送到被動考核地區或單位“一把手”手上的綜合考核結果反饋意見書上。

  這份意見書上,所在設區市的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共性指標、個性指標和黨的建設得分情況,在全省13個設區市所處的位次,以及相關指標的全省高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一目了然﹔此外還有公眾滿意度評價情況、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民主測評情況,可以說是一份相當立體、客觀的“成績單”。

  “綜合考核的最終目的,是讓過去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入’的地方深化認識,讓‘行動跟不上’的干部加快步伐,讓‘落實缺乏創造性’的部門打開思路、有所突破。”省考核辦負責人說,一年的實踐顯示,考核的“指揮棒”效應明顯,各地各單位緊扣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不斷深化對“六個高質量”和“黨建高質量”的思想認識,主動對標找差,補短板強弱項。

  以省會南京為例,以指揮棒引導實踐,該市把年度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對標先進城市進位情況、核心指標序時進展情況等納入考核,確保一切工作圍繞高質量、發展全程體現高質量。2019年GDP增長7.8%、增速居東部地區GDP超萬億城市首位,人均GDP居省會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省會城市第3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在上年淨增1274家基礎上再增1517家﹔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連續4年跑贏GDP。

  “最強地級市”蘇州,進一步豐富高質量發展內涵,突出有效投入、創新發展、產業招商考核,激勵引導各地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深入推進科技創新,狠抓產業招商引資,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19年,該市牽頭推進的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32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135%。全市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3.6%﹔全市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名列全省第一。

  去年GDP已逼近萬億的南通,落實國家、省有關部署要求,把長江大保護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有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以長江沿岸生態修復為抓手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經驗獲全國推廣。

  放眼全省,剛剛過去的2019年,江蘇創新體系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三大攻堅戰”、民生領域等一批重點工作有力推進,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交匯點記者 郁芬

(責編:張妍、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