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基建”競爭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三

2020年04月29日07:4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解析江蘇新基建“動力源”

2020年開年,“新基建”成了熱詞。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就“新基建”作出官方權威解讀:“新基建”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不久前出爐的全國首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報告《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顯示,我省“新基建”競爭力指數達86.3,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居全國第三。

機遇當前,《科技周刊》記者盤點江蘇三大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全景解析江蘇“新基建”全國領先的“秘訣”。

“工業互聯網”

代表新工業革命發展方向

在信息基礎設施中,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被放在了首位。

2020年,5G牌照正式發放,5G真正走向商用。在距真正商用1年的時間裡,相關廠商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以搶佔5G商用的先機。南京、蘇州是國家確定的5G試點城市。在南京,聯通已在江北新區進行5G連續覆蓋組網試驗﹔在蘇州,電信進行5G規模組網以及車聯網、無人駕駛等5G應用試驗。4月15日,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江蘇正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全年新建5G基站5.2萬座,完成相應投資127億元。

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中,“工業互聯網”也是熱門詞匯。早在2018年,江蘇省政府正式出台《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江蘇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路線圖。意見提出,到2020年,江蘇將建成20個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平台。

“包含著工業互聯網在內的‘新基建’,代表著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 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平台副總經理仇衛文談道,“新基建”的提出有利於把原本零散的行業“串聯”起來,打通壁壘,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可以聯合起來集中發力。當前,擎天科技承建了江蘇、蘭州等省市級低碳城市管理平台和國家碳直報、國家碳清單等碳排放數據統計監管平台,形成了從數據採集、核算、分析到跟蹤展示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運行機制。

新技術基礎設施中,雲計算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江蘇雲計算企業華雲數據董事長、總裁許廣彬介紹,雲計算為用戶提供雲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化零售及遠程醫療等解決方案,解決了很多政企客戶的實際困難。“雲計算是一切新基建的基礎。”許廣彬表示,抓住“新基建”的機遇,突破口隻有一個,那就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

人工智能同屬新技術基礎設施,江蘇人工智能已佔據了先發優勢。據江蘇省人工智能協會數據統計,目前在江蘇,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的企業超過400家,2017年底業務收入285億元,初步形成涵蓋人工智能平台、智能軟件及算法、智能機器人及相關硬件、人工智能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汽車充電樁

搭上高速發展“快車”

融合基礎設施主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作為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足一直是遏制智慧交通發展的“短板”,此次入選“新基建”,將搭上高速發展的快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3月中國31省區市充電樁數量排名表,江蘇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3.9萬,位列全國第三。自國家發布政策以來,江蘇各地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迅速投身充電樁建設。4月15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布推動充電樁建設八條服務舉措,2020年將投資約3.7億元加快充電設施建設,預計年內率先實現充電樁鄉鎮全覆蓋。充電樁行業回報周期較長,大多數充電樁企業盈利困難。在新基建的風口下,新能源充電樁行業將迎來一波紅利。

有“電力超級快遞”之稱的特高壓工程同屬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特高壓產業鏈長,對整個電力行業的發展帶動力極強。目前,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已順利開工,江蘇電網將建成世界首個省級特高壓環網。

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主力代表為城際高速鐵路及軌道交通。近日印發的《江蘇省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顯示,今年共安排省重大項目240個,其中包括交通、能源等47個基礎設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212億元。鐵路部分主要有滬通鐵路一期、滬通鐵路二期、南沿江鐵路、北沿江高鐵、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11個項目。

無人駕駛也是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5G商用將至,不管是汽車制造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像移動、聯通這些通信商都對自動駕駛領域虎視眈眈。早在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江蘇就發放首批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同年,江蘇自主研發的首輛無人駕駛電動巴士也在南京江寧上路測試﹔現在,無人駕駛向軌道交通延伸,江蘇首條無人駕駛地鐵——南京地鐵七號線正在施工中。

科技基建

成城市競爭力“新底座”

創新基礎設施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基礎研究則是創新的原動力。《2020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科技的創新發展,也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在江蘇,重大基礎研究平台正不斷涌現:截至目前,江蘇共獲批和預研建設的重大科研設施6個。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這些科研設施包括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三大科技基建,其中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屬於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南京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先進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目前均由地方先期投入建設。

“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的實施和運行將為我國天然氣高效利用、煤炭能源高效清潔低碳利用及聯產,可再生能源利用、第四代核能、儲能、工藝應用、工業節能中的燃氣輪機乃至航空發動機和艦船用燃氣輪機的技術研發提供世界先進水平的試驗平台,提升相關產業自主化水平。”連雲港市科技局局長許東方說,項目計劃用4年時間,投入25.8億元在連雲港和上海浦東,建成總體技術水平和研究支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目前,項目已經全面復工,正在加快建設。

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被視作決定城市未來競爭力的“新底座”。中科院南京分院聯合中科曙光圍繞江蘇城市、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布局,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副院長王元兵介紹,今年計劃在全省落地建設多個“先進計算中心”,具備智慧城市大腦、工業互聯網城市中心節點、中小企業服務雲等功能。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為區域發展打通‘底層數據’,綜合分析各單元各環節的有效數據,針對某一具體問題,提供有助於政府決策的數據分析報告。”王元兵介紹,當前已與南京江寧區、浦口區以及徐州等地建立合作。例如,利用自主可控的“超算”技術,提升徐工集團在“機械設計”環節的效率,節省時間的同時,降低殘品率。(王 拓 王夢然 張 宣)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