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大屯街道安庄村:綠色銀行藏著幸福寶藏

2020年04月29日16:56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百村調研行|徐州沛縣大屯街道安庄村:“綠色銀行”藏著“幸福寶藏”

春光正好,沛縣大屯街道安庄村格外熱鬧。村裡的120畝樹林連成片,堪稱“天然氧吧”。村民在林下遍種花草,鋪設步道、沙灘,裝上座椅和健身、娛樂設施,引來一撥撥游客到這個緊挨著微山湖的漁村“打卡”。

綠樹、花海、碧浪清波,在記者看來,以生態打底的安庄,擁有一座讓人羨慕的“綠色銀行”,裡面藏著的是百姓取之不盡的“幸福寶藏”。

景色宜人滿眼“綠寶石”

“景色真漂亮,感覺真舒服。”家住大屯的王玲一家專門開車來玩,親近大自然,感受生態美。

沉醉在花香裡,沐浴在春風中,孩子興奮地又跑又跳,老人休閑地坐在木椅上好不愜意,王玲不時拿起手機留下一個個難忘的瞬間。

“風水寶地啊!”見到記者,老藝人徐知任忍不住叫好。75歲的老徐,是非遺項目荷葉落子的傳承人。他時常來到林子旁的小廣場,登上“百姓大舞台”,給大家唱上幾段。“安庄漁村生態美,水清樹綠百花鮮。環境衛生搞得好,精神文明譜新篇。”說起這部去年下半年創作的新作品,老徐給記者現場演示,字字句句都展現出村裡發生的巨大變化。

“原來這裡是一片雜草地,房子破破爛爛,現在舞台的這個地方曾是個臭水溝。”老徐告訴記者,安庄今昔對比,真的是“天淵之別”,讓他有了不少的創作靈感。近些年,他每年都要“義演”上百場,一心想唱出心中的喜悅。

林下花海,正是鑲嵌在安庄的一塊“綠寶石”,成為村庄生態轉型的生動見証。近些年,安庄先后榮獲“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文明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成為龍城水鄉的一顆耀眼明珠。

鄉村整治戴上“綠項鏈”

安庄披“綠裝”,發展闖新路。退漁還湖、退耕還湖、退企還湖等一系列“大動作”,處處體現安庄人“向綠向美”的決心。

“我們的魚塘清理了3600畝,5家磚窯廠全部拆除,村集體僅每年的廠房租金收入就少了50萬元。”雖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不過安庄村黨支部書記寧道龍看重的是“生態賬”。他給大家撂下一句硬話:生態是紅線,更是底線,絕不能犧牲生態換效益,不然就是給子孫后代“挖大坑”。

認准對的理,就要走到底。寧道龍深信不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帶著大家橫下一條心,堅決切斷污染源,並結合著人居環境整治,為鄉村提檔升級。

一組數字,讓人看見“美顏”后的新安庄。杆線入地6000米,道路硬化、亮化3500米,實現全覆蓋﹔新增綠化8萬平方米、村體綠化覆蓋率超過50%﹔區域供水入戶率100%,雨污管道改造2600米﹔建設水沖式公共廁所4座,286戶農戶全部完成改廁﹔新建微動力污水處理廠1座,生活污水再利用率80%以上……

一項項全村整體改造成果,相當於為“綠色銀行”儲蓄,也為美麗鄉村鑲上了一條“綠項鏈”。

“打通‘兩座山’,我們有了大發展。”寧道龍說,村裡按照特色田園鄉村規劃,整合提升原有漁家樂體驗區、民風民俗展示區、森林氧吧休閑區和東部景觀區等四個休閑觀光區,著力打造千畝花海,規劃建設百果採摘園,積極發展民宿和特色餐飲,讓生態旅游產業不斷壯大。去年,到安庄旅游的游客達40萬人。

旅游“東風”刮來“金元寶”

借著鄉村旅游的“東風”,百姓也從“綠色銀行”提取一個個“金元寶”。

兩年多前,村民陳克戰結束了多年在南方的打工生活,在村裡的支持下,回到安庄和愛人一起開辦“微湖漁館”。“現在家鄉環境這麼好,一點不比城裡差。在外打工當廚師,不如回家當老板。”陳克戰做得一手好菜,特別是各種湖鮮,燒得真是味兒。游客嘴饞,愛吃這口,他家的生意不孬,一年純收入超過30萬元,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打出“旅游牌”,安庄除了特色餐飲,還有幾張“王炸”。

要說“一手炸”,非工藝品加工莫屬。62歲的孫錫林有一雙巧手,是村裡設計工藝品的“土專家”。“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就在鄉鎮的工藝品廠干設計,一干就是十多年。”1991年,孫錫林“下海”創辦了自己的工藝品公司,主要制作毛絨玩具。

走在孫錫林的加工廠裡,簡直就像進入“動物世界”。工人們把人造毛,細心貼在模具制成的小貓、小狗、小鹿、小鬆鼠等動物身上,看起來特別逼真。“我們有70多個專利,出口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一年能賣幾百萬個,收入超過一千萬。”在孫錫林的帶動下,300多位村民加入進來,平均月收入3000元。

“外國客商過去來村裡考察,基本是看完產品轉臉就走,現在看到村裡變化大,都喜歡到處轉轉,他們說‘安庄比很多歐美鄉村看起來還有味道’。”孫錫林告訴記者,鄉村游逐漸興起,也給他的產品銷售添把柴,他相信生意會越做越大。

寧道龍說,安庄還有杞柳編織加工、果園採摘等“幾手炸”,接下來,還將建成集為民辦事和游客接待為一體的30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也為發展“會務經濟”埋下伏筆,堪稱村裡的又一手“同花順”。“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315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98萬元,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安庄,正如160余年前,人們在此落戶取名時希望的那樣,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王岩)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