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精准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重點產業鏈復工面超95%

2020年05月03日07:4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汗水澆灌,重大項目工地熱氣蒸騰

南京長江五橋建設現場。周天琪攝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統籌“兩個戰場”,精准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截至3月底,全省220個重大項目開復工數量、用工人數、完成投資額均達到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重點產業鏈復工面均在95%以上,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超過85%。

亮眼的宏大數字背后,是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身影,他們以熱情和智慧,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不平凡的奮斗故事,最終匯聚起全速奔跑的磅礡力量!

火熱的五月,為勞動者而歌。我們奔赴省內各地,用筆和鏡頭,為讀者描繪新時代勞動者的風採。

南京:長江上,再建一條銀色“巨龍”

4月29日上午11點,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3公裡處的長江五橋A2標段,施工人員張選選站在作業平台上,為梁段間的鋼齒坎安裝螺絲。抬頭是建設中的大橋橋面,低頭是滔滔江水,風從耳邊呼呼卷過,被問及是否害怕,他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珠,朴實地笑道:“咱就是干這個的,都習慣了。”

這個36歲的陝西漢子跟隨重大項目的腳步四處“遷徙”。他曾在黃石、溫州參與修建大橋,2018年初來到南京,成為長江五橋的眾多建設者之一。隨著項目的推進,他的工作地點不停變換。從江堤到橋下,從橋面到167米高的索塔,他親眼目睹這條銀色“巨龍”在江面上逐漸成形。

建設單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負責人介紹,長江五橋起自浦口區,跨越長江主航道后,經梅子洲下穿夾江,接江山大街,全長10.335公裡,主橋為縱向鑽石型中央雙索面三塔斜拉橋,於2017年5月開建。

中交二公局長江五橋A2標段總工程師荊剛毅透露,今年初,施工進程因疫情耽誤了半個月。2月中旬人員歸位,通過工藝優化和流程改進,原本吊裝一對梁段需要10天,現在縮短到8天,中跨與南北跨以每天4米多的速度加速“相遇”。

五橋橋面由多個梁段拼接而成,濕接縫處加裝有300斤的鋼齒坎,精軋螺紋鋼筋內穿其中,通過拉伸鋼筋,帶動梁段緊緊頂在一起,加強梁段間的穩固性。讓張選選欣慰的是,如今的施工條件比起從前大有改進,鋼齒坎有專門的起重運輸車,安裝螺絲有電動扳手,全靠人力的時代正逐漸遠去。

也有依賴經驗的人工工序被保留。記者注意到張選選黝黑又粗糙的手上,有處豌豆大小的傷疤,已經結了痂。原來,前段時間他做電焊,被火星濺到,尼龍手套上燙出個窟窿,直接燒到了皮膚。一身黃色的工作服上,破洞也星星點點。“這對咱們來說,不是常有的事嗎?”

與此同時,南京長江五橋A3標項目的夾江隧道也正在地下緊張施工,直徑15米、總重達3500余噸的“超級盾構機”以每天10米的速度向前掘進,同時鋪設隧道管片。

“切口壓力多少?”“液位變化如何?”中鐵十四局南京長江五橋A3標項目部總工程師武文清站在操作台前,密切關注著屏幕上的各項參數。從去年國慶到現在,他已經半年沒有回山西老家。

“我在外跑項目是常事,家人也習慣了,但這次特殊,女兒出生9個月了,我就看過兩次。”說到這裡,原本語速飛快的他慢了下來,“我每天下班晚,小孩睡得早,視頻電話打過去總是扑空,到現在她還不認識我。”

去年,隧道右線洞通。今年1月13日,左線盾構始發,沒過多久就遭遇疫情沖擊,但由於隧道開挖的特殊性,工程不能停,200余名工人留在島上繼續工作。2月上旬,其他工人才陸續回寧。

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人員、設備增加,原先的白天施工變為兩班倒24小時連續施工,所有人都在和工期賽跑。目前,夾江隧道已穿越江底到達南岸,預計5月中旬全線貫通。

今年年內,長江五橋將正式通車。作為南京第七條過江通道,它將成為連接南京主城區和江北新區的又一條交通大動脈,為一江兩岸的聯動發展裝上強勁引擎。

蘇州:醫療器械產業園喜添“加速器”

“有了這4000平方米載體空間,公司微創手術機器人項目就能大膽按下‘快進鍵’!”5月1日,蘇州高新區富春江路188號,新開園的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加速器內一片繁忙,蘇州康多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文龍站在7號樓下往上看,其中一層樓,將成為他和同事們創業路上的新戰場。

康多機器人於2014年在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南區創辦,是國內較早開展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去年,該公司的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入選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項目榜單,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

“醫用機器人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都需要較大的空間載體。產業園南區300平方米載體不夠用,北區也快飽和,我們隻能臨時去附近租廠房,但產業生態和園內不好比。”楊文龍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省級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有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東大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江蘇省醫療器械檢測所蘇州分所等眾多創新平台﹔集聚魚躍醫療、中生北控等20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可以說,這裡是醫械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理想地。”

兩年前,為更好地拓展醫療器械園產業發展空間和載體,江蘇醫療器械產業園三期項目——加速器被列入蘇州高新區重大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18億元,建筑面積達28.4萬平方米,主要面向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醫療器械細分領域領導者等。得知消息的康多機器人第一時間表達入駐意向。如今,作為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康多機器人將把投資3億元的微創手術機器人項目整體搬進加速器。

總投資5億元的恆瑞集團“恆瑞健康產業總部”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虎丘影像總部醫療影像產品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諾一邁爾(蘇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D生物打印納米纖維支架材料”項目……手捧首批入駐企業項目資料,同樣在“小長假”奔忙的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總經理王欣感到肩上擔子“沉甸甸”。

作為我省唯一重點支持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國家級高新區、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地標“二翼”中的重要“一翼”,蘇州高新區的醫療器械產業要實現跨越發展,產業園無疑是“主戰場”。王欣說:“今年疫情突發,不少准備入駐的企業擔心受影響。我們向他們承諾,加班加點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讓王欣欣慰的是,目前產業園超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研發辦公樓、醫療器械標准廠房、配套用房等已進入最后的內部裝修階段,如期交付成為可能。

南通:日行兩萬步,為動車建個“家”

“前視1.398,后視1.586,儀高6.5901,中視5.1921,符合設計要求!走,下一個點!”4月29日下午1點,南通動車所建設現場,測量員夏進文對搭檔帖鑫說話間,一輛工程車駛過,揚起四五米高的灰塵。

放眼佔地近千畝的南通動車所,存車線、檢修庫、道路、圍牆、綠化等正同時施工,到處是忙碌的建設者。在眾多四五十歲的工人中,夏進文和帖鑫特別顯眼——他們都是90后。

“疫情影響了工程進度,我們現在是一天當兩天干。”夏進文說,復工以來,兩人沒有歇過一天,每天早上6點半到工地,夜裡10點以后才能洗漱休息。

夏進文和帖鑫屬於中鐵二十四局集團鹽通鐵路站前七標三分部。項目經理劉宇峰告訴記者,動車所俗稱動車“4S店”,南通是繼南京和徐州之后,全省第三個擁有動車所的城市,南通動車所建成后將承擔通滬鐵路、鹽通高鐵等動車組列車的入庫檢修和維護保養任務。

“因為疫情,工程被耽誤了近一個月,但竣工時間按計劃沒有絲毫延遲。”劉宇峰說,南通動車所5月20日將進行靜態驗收,7月份和通滬鐵路同步開通。現在工地上有大約2500名工人同時施工,大家都鉚足勁,努力把時間“搶”回來。

測量,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我第一次過來時,這裡還是大片的麥田。”夏進文清楚地記得,2018年“五一”勞動節,他作為“先遣隊員”進入位於港閘區幸福街道的項目現場,周邊群眾把他圍在中間,打聽工程何時開工。夏進文這才知道,位於江頭海尾的南通還沒有一條鐵路跨過長江,“向南通”是這座城市的迫切願望。

測量,也是施工最關鍵的一步。“必須測得准,才能保証按設計圖紙施工。”夏進文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們測好的標高被施工單位弄偏,導致已建好的幾十米排水溝全部返工。為確保工程進度,兩人扛著沉重的設備,每天步行超過兩萬步,完成300多個點位的測量。

高強度的工作使夏進文的腳上生了好幾個疣子。“那個沒事,不疼不痒,等工程結束了,做個小手術就好。”夏進文笑著指向旁邊的帖鑫,“這是職業病,他也有。”“我的腳沒有夏進文嚴重,就是工地的灰塵,害我得了兩次角膜炎。”帖鑫說,“這點小毛病不算什麼,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把數據測准,給動車建個高質量的‘家’。”

給動車建“家”,他們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夏進文過年時留在老家湖北孝感,3月15日孝感“解封”,公共交通還沒有恢復,他就匆匆打了出租車趕到南通。帖鑫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外省,每次他去探親,孩子總是怯生生地往后躲,要過好幾天才肯喊爸爸。

轟隆隆……又一輛工程車駛過,揚起灰塵。“綠化工程就快完成了,這裡將成為一座花園,每個季節都開著不同的花。”夏進文說,“那個時候,我們也將離開這裡,在新的工地為中國速度加油助力。”

徐州:搶抓工時打造產業新高地

5月1日,徐州東部的東湖醫學產業園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混凝土罐車來來往往,高壓霧炮車巡回降塵,6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生產熱情高漲。

“昨天定的人員上來了嗎?怎麼分配的?西區的材料運到了,焊接時記得滿焊,注意火花,安全帶不佩戴不能登高……”上午八點,深圳中海建筑有限公司東湖醫學產業園項目部一標生產經理孫立,裝備好鋼卷尺、檢查尺(塞尺)、手電筒及圖紙,開始了一天的安全生產巡視。

縱橫交錯的鋼筋樓面不好走,孫立卻輕車熟路。“這裡是施工面較好的4-2區,正在進行鋼筋綁扎工作,沿著已綁扎大梁的鋼筋上行走會比較好走。”檢查完之后,他又來到2號樓C區屋面的施工現場,下午這裡將對屋面進行混凝土澆筑。“老張你們今天進度如何?一定得保証今晚能夠封頂。”孫立一邊說,一邊在記事本上寫著。

2月17日,園區獲得復工審批,建設方從深圳總部增援了近200名施工與技術管理人員,孫立是其中之一。“為了彌補落下的工程進度,人員充足后我們實行三班四運轉的工作模式,既能使每個施工人員得到充足休息,又能使工期不間斷。”孫立介紹。

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黨委書記吳磊表示,醫藥產業園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1萬平方米,包括醫藥孵化中心、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中心、檢測檢驗中心、行政生活服務中心、商務總部中心五大板塊,將打造集研發、生產、物流、醫療服務於一體的復合型生物醫藥產業園,力爭用三年時間成長為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50強。1號樓現已全面封頂,8月份即將交付給徐州醫科大學使用。

“包括行政辦公區在內的5#建筑單體將採用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裝配率超過50%,這也是我們中建首次在徐州經開區試點採用該項技術。”孫立說,裝配式建筑在廠房預制后現場拼裝,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都有很大提升。

圍著工地勘察了兩圈,很快到了午飯時間,孫立來到食堂,給妻子發了條微信報平安。“選擇了建筑這個行業,就注定要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提起妻子,孫立有些愧疚。自從2月上旬來到工地,他就一直沒有回家,妻子卻毫無怨言。

就在這個月初,他接到電話,得知妻子生了二胎,“感覺像做夢一樣”,但為了趕工期,他僅僅跟老婆聊了幾分鐘,又繼續投入工作。

“現在趕工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我沒結婚,多干一些理所當然。”孫立的同事陳躍躍今年29歲,從產業園項目開始就一直擔任現場安全負責人。“大年初二,我從老家邳州趕回工地,用兩天時間給施工人員傳達政府推遲開工的文件,才安心回家。春節后他又第一時間趕回工地,聯系採購防疫物資,完善防疫措施,幫助工地搶抓工期。

孫立表示,自己和同事會按時完成工程,給徐州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工程結束后我要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家人,為踏上新的征程做充分准備,繼續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徐 超 俞聖彤 陳雨薇 韓 雷 張耀文 董 翔)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