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耕地才能端穩飯碗

左中甫

2020年05月04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善待耕地才能端穩飯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來糧食安全問題受到關注。作為農業大省,我省水稻和小麥等口糧不僅百分之百能夠自給,而且還能向其他省市外銷。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江蘇人是有底氣的。

  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要保証糧食安全,首先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的要求,把有限的耕地保護好、管理好。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耕地面積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江蘇城鎮化率超過70%,全省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六成,可謂“寸土寸金”。在此背景下,我們尤其需要增強耕地保護的“紅線意識”,切實落實國家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佔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依法制止亂佔、毀壞耕地的行為。

  本報日前報道過一個典型案例:蘇中某鎮一片200多畝的農田,被10多名養蟹老板流轉后違規開挖成蟹塘。當地農民多次向有關部門和政務熱線反映,均沒有結果。管理部門之所以避重就輕、無所作為,一個重要原因是隻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隻顧局部利益而淡漠整體利益,把嚴格保護耕地的“紅線”當成“虛線”。在耕地流轉過程中,少數地方變著法子改變耕地用途,有的還冠以建設“管理用房”“休閑農業設施”等名義。這些問題亟待引起重視,絕不能“睜隻眼閉隻眼”。

  保護好存量耕地,只是一條“及格線”。在守住數量的基礎上,還應當提高耕地質量。近年來,我省一些地方開展耕地輪休計劃,讓疲憊不堪的耕地輪流“放假休息”﹔也有的地方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為耕地定期“體檢”,按照檢測結果精准為其補充“營養”﹔還有些地方積極推行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結構,等等。這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多措並舉提高耕地的“健康水平”,才能持續提升其產出能力和品質。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多一些 “反哺意識”。

  “人養地,地養人,鋤頭底下出黃金。”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保持播種面積和產量基本穩定,提升產能、品質和效益。在新形勢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重視和善待土地,精心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每一寸耕地。人對地好,地才能對人更好,我們的飯碗才能端得更穩。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