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讓百姓從"微變化"中感受"微幸福" 

2020年05月05日10:1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海安:“微變化”中感受“微幸福”

  4月份以來,海安市民孫堅驚喜地發現自己家小區周邊及市區很多地方新增了一批小游園、健身小廣場和停車位,周邊環境和城市面貌變得更加美麗了。這是海安市今年實施城市“微空間”治理的生動體現。

  去年11月,海安市在強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回應群眾關切,滿足群眾訴求,啟動實施“微空間”治理工程。今年,“微空間”治理建設工程被納入民生實事工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表示,黨委政府從百姓期盼的事做起、從百姓不滿意的事改起,讓百姓從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的“微變化”中感受“微幸福”。

  順應民意,消除創建“盲區”

  去年底,顧國標在海安城區錦繡花園北大門附近調研文明城市創建,小區居民陳同生等人反映,距大門不遠處的一處空地變成垃圾堆,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調研發現,部分社區綠化帶存在毀綠種菜、一些居民區夾有“插花田”、部分廢溝塘長滿雜草無人清理等現象,成為城市文明創建中的“牛皮癬”。

  讓海安城市更精美、讓群眾生活更美好,開展精細化治理勢在必行。顧國標隨即召集相關部門、區鎮主要負責人專題研究治理良策,著眼消除城市文明創建死角和盲區,立足從細節上凸顯創建“繡花功夫”,城區“微空間”治理由此成為各創建主體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認真摸排的基礎上,海安主城區210處地塊被納入“微空間”治理工程范圍,總面積41.87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苗圃7個,街頭綠地105個,生態停車場77個,小游園21個。海安市政府向群眾立下“軍令狀”,承諾給百姓一個舒適感強、滿意度高的生活環境。

  各方聯動,“微雕”精品迭出

  “微空間治理既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思考題。”海安城建集團董事長魯德平告訴記者,為了把城市微空間打造成順民意、合民心、有品質的工程,自從領受任務后,相關設計人員就一直奔波於各個施工地塊,根據居民的合理訴求,調整和優化設計方案。

  在三塘村39號地塊改造中,城建集團把消極空間變成更高效、更有活力的使用空間,以更好地為人服務為目標,實施“填塘造園”,將原先水體黑臭的廢溝塘和建筑垃圾成堆的地塊,經過精雕細琢,打造成“開門見綠,出門聞香”的微雕精品,給居民們穩穩的幸福感。

  拉開城市“微空間”治理序幕后,各相關部門、區鎮迅速行動,各司其職。規劃局第一時間拿出規劃建設方案,城管局建立專門隊伍清理垃圾、拆除違建,住建局負責工程建設。工程推進涉及到的海安開發區、高新區分別組建了工作協調小組,吸納有關村、居委的人員參加,承擔做好群眾工作的任務。此外,該市還組織了一支由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的工程監督隊伍。

  海安高新區平橋社區2組與二裡社區交界處,有一片在建設千禧大橋時取土留下的荒地,一度成了附近居民的菜地和雜物堆場,與周圍環境很不協調。“微空間”治理工程啟動后,昔日的“插花田”治理成了花團錦簇、綠意盎然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現在大伙兒非常愛護這裡一草一木,自發垃圾分類,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好環境。”村民周建軍說。

  細節入手,效果“一石二鳥”

  自從錦繡花園北大門附近垃圾堆場被改造成生態停車場后,陳同生每天都把愛車停在這裡。4月8日,整齊排放的汽車、場內栽植的景觀樹與春日夕陽相映成景。“環境改善了,居民停車難也緩解了,一舉兩得,挺好的!”陳同生豎起大拇指說。

  “微空間的治理,還鈍化了居民間常為爭車位、樓道堆放雜物引發的矛盾,增強了認同感和歸屬感。”海安高新區星海社區黨總支書記陸麗華說,“微空間”治理工程實施后,海安城區不僅環境變美變亮堂了,還新增停車位1200多個,有效緩解了居民停車難。

  海安高新區二裡社區居民馬興華,閑暇溜達時發現距離家門口300多米的廢水溝,短短幾個月變成春意盎然的小游園,香樟、桂花、櫻花,草木蔥蘢。游園中心還有一個休閑廣場,人們在這裡悠閑地鍛煉身體,好不愜意。“現在,我們一家老小晚飯后都喜歡來這裡溜達,這裡成了附近居民的‘幸福園’。”馬興華開心地說。

  據了解,目前海安210處“微空間”治理項目已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通訊員 金 文 吳 薇 盧 洋 記者 丁亞鵬)

(責編:孟二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