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藥企戰"疫"逆風揚帆 靠的不止是旺盛需求

2020年05月11日07:2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藥企逆風揚帆,靠的不止是旺盛需求

在疫情沖擊席卷各行各業時,不久前公布的一組數據,印証了醫療醫藥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年3月,江蘇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2%,一季度醫藥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0.8%,在八大高新技術行業中增幅最高,顯示出江蘇醫藥集群持續釋放的強勁動能。

戰“疫”突圍是醫藥行業的當下要務,轉型升級才是長遠目標。日前,記者專程來到剛獲評醫藥類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探訪了多家頭部藥企,從中亦可管窺我省醫藥產業的轉型之路。

“黑天鵝”光顧, 藥企未幸免但能應對

上下游產業鏈滯緩、產品銷售受阻、資金壓力巨大……事實上,疫情暴發后,“黑天鵝”同樣光顧了醫藥行業。

早在疫情暴發之初,中藥“龍頭”康緣藥業就接到一封來自武漢市武昌區的緊急求助信:委托其加工由前線專家研究的抗新冠肺炎中藥協定方。“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生產專項組,1000多名生產人員24小時‘輪班倒’,3天就生產完成並捐贈了可供2萬人使用14天的中藥協定方顆粒劑。”公司副總經理吳雲回憶說,為保障非常時期防疫藥品的市場供應,大年初六,康緣藥業數字化提取工廠、液體制劑車間、小容量注射劑車間等就已恢復生產,集中生產金振口服液、銀翹解毒軟膠囊等防疫藥品。

市場需求雖旺盛,但企業同樣面臨著生產物資無法及時到貨、產品無法及時發運、一線銷售員工臨床推廣受阻等重重困難。為攻堅克難,集團旗下康緣商業啟動醫藥儲備調撥應急系統,智能物流中心春節期間保持儲運、發貨、調撥等各環節運營暢通,確保醫療機構臨時性、急救性藥品及時配送到位。

“公司承接了5個抗疫情協定方藥物的免費委托生產,對一季度經營達標確實造成一定影響。但隨著3月中旬公司員工全部返工、產能利用率恢復100%,銷售供應鏈和產業鏈上下游逐步恢復。”吳雲透露,目前,公司經營已恢復如常,庫存滿足市場供應需求。

在疫情初期便進入“戰備”狀態的還有國內首屈一指的老牌藥企恆瑞醫藥。公司副總經理蔣素梅坦言,2月初由於疫情影響,碘佛醇浙江原料供應商無法正常復工,導致原料斷貨,原料藥廠區產能一度僅維持在60%左右。

對於恆瑞等創新藥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影響在於研發和臨床開發方面。不少企業的研發中心一般設置在北上廣等人才輸入型城市,以海歸及非本地籍員工為主。受疫情影響,創新藥企業大量員工無法及時返工,導致部分實驗室的研究不得不中斷,對臨床試驗的影響更不必說。

不過,“家大業大”的頭部藥企顯示了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靈活度。恆瑞一手抓藥品品質提升“基本盤”,公司有30多個國內首家上市的品種,而且對比進口藥有價格優勢﹔一手抓國際市場開拓“新陣地”,憑借注射劑、口服制劑和吸入性麻醉劑等19個獲准在歐美日銷售的產品,以核心技術叩開海內外市場。一季度恆瑞實現營收55.3億元,同比增長11.3%,不懼“黑天鵝”取得逆勢上揚。

業內人士分析,疫情催生了病毒檢測、防護等醫藥“新風口”。“萬馬齊喑”背景下,醫藥行業的整體表現反映出藥企增長的剛性和持續性。盡管一季度開工率有一定影響,但並未動搖醫藥先進制造方向的景氣。

創新不輟,

保障藥企的“生命線”

3月1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1類創新藥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這是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通俗說,阿美樂將為肺癌靶向治療帶來更多選擇。

“經過20多年的持續研發投入,目前公司已上市4個1.1類創新藥,在研藥物超百個。”在豪森藥業現代化的展示館裡,公司項目部總監馮征給記者展示了豪森昕福、孚來美、邁靈達等多個細分領域“全球首制”或“國內首款”產品。

疫情僅短暫延阻了新藥的研發與推廣,創新基因是藥企永遠的“生命線”。在這一點上,記者走訪的幾家企業不僅有共識,而且領先業內,從研發投入就可見一斑——一季度,恆瑞累計投入研發資金8.1億元,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4.6%,無論投入淨值還是佔比均引領國內行業﹔康緣、豪森每年也都投入銷售收入10%以上經費用於研發與技術創新,遠高於行業2%—3%的平均水平,也從一個側面驗証了“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雲港”的業內說法。

在連雲港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受制於城市體量與定位,發端於當地的大部分藥企採取的是“上海等發達地區研發+連雲港制造”的發展模式,頭部藥企的研發基地更是遍布全球。

創新並非隻有研發一個環節,很多“研發在外”的藥企早已著手全流程創新。走進康緣現代中藥數字化提取精制工廠,仿佛來到一間植物園,一個個現代化智造車間掩映在各類植物之間,極具未來感——這裡是工信部中藥生產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也是全國第一個中醫藥數字化提取車間,有各類智能化設備700多台套,實現中成藥生產全過程“點點一致、段段一致、批批一致”的精准制造,解決了中藥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技術難題。

“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擁有13個劑型20余條藥品生產線。”吳雲指引說,在提取工廠旁邊,中藥固體制劑智能化工廠也已於去年封頂,實現從中藥原料提取、精制到制劑的全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能滿足66個固體制劑品種的生產,可新增超100億元產值規模。

醫藥行業本質上還是制造業。在此次疫情下,大藥企頂住沖擊也給人以啟示:除了充裕的現金流,其多年來搭建的成熟體系與技術積累不可忽視。可以預見,疫情將大大加速制藥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或將推動藥品質量的迭代提升。

市場競合加劇,

藥企集群作戰“如虎添翼”

5月初,連雲港市經開區中華藥港建設現場一片繁忙。“項目去年7月底啟動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在中華藥港核心區西片區一期項目工地上,施工方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2月下旬已復工。

在偌大的中華藥港展示館,記者見識了藥港“一區兩園”的恢弘布局——在這個自貿試驗區、經開區、綜保區“三區疊加”、規劃建設3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西園布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藥輔藥包等產業﹔東園布局中藥制劑、飲片、高端化學制劑等產業。核心區則包含智能制造、科技研發、教育培訓、金融服務、人才公寓等功能,鏈條完整、要素齊備。

“通過強化政策、金融、人才、平台、運營等配套扶持,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成長企業、引進一批種子企業,壯大產業鏈條和規模,打造國際化醫藥產業集群,又可以反哺這些企業的發展,實現轉型提升。”在連雲港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慶科看來,通過集群發展、平台培育、智能改造、交流合作,將讓藥企發展“如虎添翼”,也必將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像區內藥企建立了42家各類實驗室,恆瑞、康緣、豪森都有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完全可以形成科研合力,申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受訪藥企也認為,類似中華藥港平台的打造可謂恰逢其時,將助力企業的轉型發展。

一方面,隨著國外生物醫藥技術迅猛發展,跨國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劇了醫藥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中國雖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但市場規模尚不及美國1/5,一家企業單兵作戰闖市場愈發困難。另一方面,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是我國三大核心醫藥集聚區。連雲港經開區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醫藥類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作為制藥大省,醫藥產業是我省重點培育發展、競爭力明顯的優勢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想要進一步推動創新水平和質量標准與國際接軌,讓更多的高端制劑“走出去”,亟需培育一批年主營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制藥示范企業,形成生物制藥國際知名品牌。延長鏈條、組團“出海”,形成集聚的“乘數效應”勢在必行。(付 奇)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