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1月以“省委、省政府印發”這樣的高規格,頒布實施《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以來,產改工作在全省更加有力有序、有聲有色地展開,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也是產業工人集聚大省,現有產業工人2300多萬,約佔就業人口的48%。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無疑是江蘇高質量發展所必需。今年2月,江蘇被確定為全國產改兩個全面試點的省份之一,這是信任、機遇,更是挑戰。
“榮選”全國全面試點省份
與江蘇一起列為全國產改全面試點省份的是黑龍江。江蘇“榮選”,既是對我省前期產改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中央交給的政治任務,即,為全國推進改革探路。
去年以來,江蘇產改經驗兩次在全國產改專報刊登,在全國推進產改電視電話會議上作了交流。“江蘇經驗”體現在“三個突出”:突出思想引航把好“向”,突出示范引路抓好“點”,突出支持引導聚好“力”。
我省將政治建設列為產改“五大工程”之首,一個具體做法是堅持黨建、產改、工建一體推進。
“我省正推動構建黨建與產改政治上帶、組織上帶、工作上帶、作風上帶,聯合謀劃、聯合推進、聯合表彰、聯合督查‘四帶四聯’機制。”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省產改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朱勁鬆說。各地、各單位積極在產業工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特別是在產改試點企業和勞模工匠群體中加大發展黨員力度,把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推進產改的“試驗田”,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黨支部227個、黨員先鋒崗711個,一批勞模先進獲得省市“七一”表彰。
去年,我省在蘇南、蘇北、蘇中分別確定了無錫、徐州和南通開展產改試點工作。試點企業涵蓋了國有企業、非公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企業,試點行業則挑選了紡織行業實行整行業推進。
紅豆集團是省試點企業,今年初又成為全國產改項目試點單位。在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竹倩看來,讓產業工人事業有望,重要一條是提供學習機會、打通成長通道。去年集團開展的線上線下各類培訓累計2789場,惠及員工45萬人次,今年一季度線上培訓已達28萬人次。
省產改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圍繞產改總目標,協同發力,先后制定出台了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等21項配套文件,如,我省迄今為止第一個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專門文件、全國首個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意見、全國首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等。
全面試點“路線圖”亮相
在4月17日召開的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推進會上,我省做好全面試點工作的“路線圖”正式亮相。根據這份《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下稱《試點方案》),明確我省要發揮改革先行先試、示范引領作用,探索解決矛盾困難的辦法舉措,形成針對性操作性強、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今年我省產改工作將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擴面提質增效,突出提升職工素質和維護職工權益‘兩個重點’,抓好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紡織行業‘三項試點’。”省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負責人對記者說。《試點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如,針對現實存在的工作重點不突出的問題,明確了9個項目試點和9個部門試點,每個單位重點探索解決1個問題。作為項目試點單位,沙鋼集團“受命”承擔的任務是“探索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作為省有關部門,省科技廳的試點工作是在部分產改試點企業中,探索群眾性創新活動納入企業研發體系的有效機制。
《試點方案》圍繞建設新江蘇、協同發力而謀劃。如,緊扣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建設與高端紡織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工人隊伍,在紡織行業、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開展試點﹔緊扣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與新基建戰略的實施,在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吳區)、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開展試點。
《試點方案》注重地區和部門、國企和民企、試點鞏固和試點培育相協同。除去年開展試點的無錫、徐州和南通3市外,今年又將南京、蘇州納入全面試點,進一步擴大了試點覆蓋面。110家產改試點企業中國有企業41家,非公企業69家,涉及產業工人37.8萬人。把經過一年試點、有一定基礎的62家企業確定為鞏固試點,同時,將今年新確定的38家企業確定為培育試點,實現新老試點的有機銜接,接續推進。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攻堅克難
產改知易行難。拿高技能人才來說,去年江蘇全年新增36萬人,居全國第一,全省總量428.9萬人,同樣居全國第一,但高技能人才佔全省產業工人的比重隻有19%,相比於日本、德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40%-50%的佔比,差距明顯,而縮小這一差距無疑還有很長路要走。
基層企業是產改的執行者,也是受益者。顯然,推動江蘇產改攻堅克難,在全國創特色、走在前,必須要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
我省7100多家國有企業擁有50多萬產業工人,創造的生產總值佔全省五分之一。非公企業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產業工人。而擁有 350多萬從業人員的江蘇紡織行業,其銷售規模佔全國五分之一。省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負責人表示,我省產改工作聚焦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紡織行業,旨在為推動國有企業發揮政治優勢勇當先鋒、非公企業發揮機制靈活優勢勇探新路、紡織行業發揮產業引領優勢勇作示范。
事實上,迄今為止,我省企業在推進產改過程中已形成了許多好做法和經驗。中車戚墅堰所為技能人才量身定制了10級晉升階梯,建立起從制造員到首席制造專家的發展路徑﹔徐工集團一線生產人員年薪平均增幅超過30%、人均年收入突破11萬元,使工人有了更強獲得感﹔黑牡丹集團實行職工創新成果收益專項集體合同,做法得到了全國總工會的肯定﹔康乃馨織造公司成立商學院,實施全員“雙元制”培訓,為其成為全球酒店紡織用品的隱形冠軍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吉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