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援鄂醫務人員中護理人員佔七成 撐起造福患者“半邊天”

2020年05月12日07:2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他們,撐起造福患者“半邊天”

11日,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青年護士將鮮花獻給在此執勤的退休前輩。 葉首衛 王樹文攝

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一頂白帽豎起的是聖潔的情懷,一襲白衣擔起的是生命的責任。今年也是現代護理學創立者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此次疫情我省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護理人員佔比高達70%,他們在戰“疫”斗爭中功勞卓著,撐起造福患者的“半邊天”。

擺脫“老三樣”,與世界接軌

在許多人印象中,護士的工作就是打針、發藥、量血壓“老三樣”,技術含量不高。其實,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護理學變成技術含量高、專業分工細的一級學科。

相較於醫生,護士群體獲得出國進修的機會少之又少,然而,近年來各大醫院越來越重視加強護理專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護士走出國門學習先進的護理理論與實踐知識。南京市兒童醫院近兩年先后選派14名護士到美國、以色列、愛爾蘭等國學習,該院消化科護師曹金金就是其中一位。“我曾在愛爾蘭特拉利理工學院學習碩士課程。”曹金金說,“學習可以提升實踐能力,但更多的是促進思維的轉變,尤其是在評判性思維和循証思維方面的訓練,讓我學會更多元、更加嚴謹地看待事物。”

“學習期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一名40多歲的農民,為多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而專門參加護理方向的培訓。”曹金金說,外國護士不少是“半路出家”,在他們看來做護士更有社會價值,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南京市兒童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梅表示,“國外進修一方面可以為醫院帶來更加先進的護理理念,提升護士群體專業化技能,更重要的是為護士提供職業方向的規劃和指導,增加護理隊伍的穩定性。”

專業分支細化,地位逐步提升

省護理學會秘書長吳金鳳介紹,護理對於患者康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臨床上有“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說法。此次疫情我省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護理人員1935名,佔比高達70%﹔累計參與護理患者5500余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1400余人。“許多危重患者搶救成功離不開白衣天使們的艱辛付出。”吳金鳳說,可以說,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護理學科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護士工作辛苦,社會地位不高,還上大小夜班,顧及不了家庭和孩子,因此願意從事護士職業的人不多。現在這種情況在逐漸好轉。” 吳金鳳告訴記者,目前江蘇在崗護士達26萬多人(注冊護士近28萬),醫生與護士比例接近1:1,雖然沒有達到國際標准,但與前些年比有了很大好轉。護理教育體系與醫療體系逐步並軌,“過去護士學歷以中專為主,現在大專、本科、碩士、博士都有,我省大醫院中碩士學位護士比例約1%。”

南京護理學會理事長陳湘玉告訴記者,隨著臨床醫學專業分支的日益細化和亞專科的不斷完善,護理專業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比如過去隻有大內科、外科、兒科等簡單分工的護士,現在出現造口師、呼吸治療師、手外科護師等專業性非常強的專科護士,精細化護理大大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我省護理有16個專業方向,有5000多名專科護士。

抗擊疫情戰斗中,我省有12名護理人員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8名護理人員獲“杰出護理工作者”(中華護理學會)稱號﹔18名護理人員獲江蘇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還有許多護理人員獲得“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江蘇最美人物” “五一勞動獎章” “江蘇省十佳抗疫職工”等榮譽,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贏得全社會的尊敬。

中醫護士“獨門絕技”造福患者

疫情期間,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如果哪裡排著長隊,那麼隊伍的源頭通常是刮痧、耳穴貼壓等中醫特色理療點。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段培蓓介紹,與西醫護理不同,中醫護理獨立進行簡單的中醫干預治療。比如針灸科護士,當他們拿起針或刮板時,需要有獨立評估和判斷能力。

省中醫院外科片區科護士長張園園告訴記者,刮痧可以緩解患者頭疼、失眠等症狀,耳穴貼壓可以緩解患者失眠、胃痛等不適症狀,穴位貼敷可以緩解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撳針可以緩解患者胸悶、心慌、氣促等症狀,八段錦、八邪操等有助於調動氣血、暢通經絡,通過呼吸吐納能緩解焦慮情緒,“這些都是中醫護士的‘獨門絕技’。”

省中醫院專門為中醫護士們提供修煉這些“獨門絕技”的沃土。為讓中醫護士們更好地提升技能,省中醫院搭建中醫護理學術平台,成立中醫經典學組和特色技術學組。其中,中醫經典學組分為傳統功法組、經典理論組,特色技術學組分為痧罐組、耳穴針法組和灸法組。段培蓓告訴記者,這就相當於“中醫興趣班”,中醫護士們在一起研討技術,互相幫助提升,打破了醫院科室之間的壁壘。(仲崇山 王 甜 葉 真)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