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秦皇島市、中儲糧集團、河北港口集團以及益海嘉裡舉行視頻簽約會議,共同簽署了中儲糧集團海港糧食儲備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備受矚目的秦皇島千億級糧油加工基地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益海嘉裡公司供圖)
“根據我們規劃,在未來三五年,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會超過之前三十年在中國投資的總和。疫情剛剛穩定,我們又啟動了好幾個項目的簽約。”5月10日,在第四個中國品牌日活動中,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穆彥魁晒出自己的“復工大單”。
作為國內糧油生產的重要企業,益海嘉裡在疫情期間不僅向社會捐贈了3300萬元的現金和物資,而且克難復工,堅持“不漲價”,保証糧油食品穩定供應,“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不計成本穩價保供,彰顯中國品牌的擔當。”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豐說。
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在深圳南海油脂順利下線。(益海嘉裡公司供圖)
克難復工 穩產保供
民以食為天。疫情期間,要搶購的東西除了口罩,就是糧油食品。
穆彥魁介紹,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對益海嘉裡來說,如何保証糧油食品的穩定供應成為頭等大事。
益海嘉裡在1月27日向廣大經銷商合作伙伴提出穩價保供倡議,並承諾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各工廠、分公司克服物流限制、人員短缺等困難,第一時間組織復工生產,全力實現穩價保供。天津、秦皇島工廠放棄春節假期堅持生產,北京等地工廠大年初三就開始組織復工,武漢工廠也於2月3日全面復工。截至3月6日,益海嘉裡集團分布全國26個省、市的100多家生產企業已全面復工,積極穩價保供。
盡管經歷了搶購風波,益海嘉裡仍然堅持“不漲價”。“4月3日那一天,我們銷售了六萬噸大米,是我們平時半個月的銷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些工廠的總經理壓力很大。”穆彥魁解釋,因為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每噸已經漲了三四百元,但是益海嘉裡堅決不漲價。“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每天犧牲掉了兩三千萬的收益。但是作為大品牌大廠家沒有漲價,小廠家也很難去漲了,所以一定程度上穩住了糧油價格。”
益海嘉裡(武漢)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克服重重困難,2月3日提前復工復產。(益海嘉裡公司供圖)
追加投資 回饋社會
一方面承諾不漲價,一方面承諾將在中國內地追加投資。穆彥魁表示,根據規劃,未來三五年,益海嘉裡在中國的投資會超過之前三十年的總和,而且力度將不斷加大。
疫情剛剛穩定,益海嘉裡又啟動了多個項目的簽約。“前段時間我們利用網絡雲平台跟中儲糧集團、秦皇島市政府和秦皇島港口集團簽約,在當地建設一個食品工業園區。” 穆彥魁介紹,根據規劃,這是個千億級別的食品工業園項目,益海嘉裡將在其中起到龍頭作用。
益海嘉裡作為新加坡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內地,創始人郭鶴年及郭孔豐是著名愛國華僑,懷著愛國情懷,從改革開放之初就不顧風險投資中國,與祖國共同發展。
“此次在京津冀地區的沿海城市打造一個進出口糧食加工基地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在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的當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的施行,益海嘉裡堅定看好中國前景。法治的完善是最明確的信號、最穩定的根基。“益海嘉裡也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穆彥魁說。
益海嘉裡(武漢)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復工生產、及時配送,確保武漢市場糧油充足、價格穩定。(益海嘉裡公司供圖)
根植中國 升級品牌內涵
據了解,益海嘉裡是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先生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糧油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的統稱。益海嘉裡擁有的“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豐苑”“金味”“銳龍”等品牌,已滲透到百姓餐飲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近30年的時間裡,益海嘉裡在中國的總投資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約3萬人,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成和在建生產基地70多個,生產型實體企業100多家,擁有300個以上的綜合加工車間,涉足油籽壓榨、食用油精煉、專用油脂、油脂科技、玉米深加工、小麥深加工、大豆精深加工、水稻循環經濟、食品原輔料、糧油科技研發等產業。
郭孔豐表示,當前,受疫情影響,尤其是不少國家的疫情形勢還非常嚴峻,全球實體經濟都受到非常大的沖擊。中國在很短時間就恢復了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真正體現了中國政府的國家治理能力。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使益海嘉裡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更加堅定。益海嘉裡作為華人華僑企業,根植中國,立足中國,不斷創新,創造並升級中國品牌內涵。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彰顯了中國品牌的擔當。
財經評論員王冠認為,中國品牌升級助力經濟發展,更開放的中國擁抱更開放的中國品牌,“在中國這片開放的、奔騰的熱土上來成長起來品牌,為大家提供了價值、提供了保障、提供了承諾的優質品牌就可以認為是廣義的中國品牌。”在品牌化還有所不足的糧油行業,益海嘉裡金龍魚作為領導者對於行業品牌升級具有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