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老舊小區整治:既要"面子"新更要"裡子"實

2020年05月18日07:1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既要“面子”新,更要“裡子”實

5月7日,南京市正式啟動梅鋼片區51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整治工程。在今年南京列入整治名單的68個老舊小區中,梅鋼片區體量最大。這裡年代最早的建筑距今已有50年,外立面出新、處理基層防水、修復屋面破損、完善隔熱防水功能、增設排水設施等,無不是這一帶居民的“急難愁盼”。

隨著城市發展由增量步入存量時代,這些受限於當時建設條件,規劃不足、布局雜亂、配套不全的老舊小區,正迎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今年全國老舊小區改造量比去年增加一倍。我省今年省定50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總量,也比上年多出近200個。

梳肌理,攻堅看不見的“痛點”

76歲的梅鋼老職工丁偉住在梅清苑小區近30年,和小區一起步入“老齡”。去年附近小區改造,他十分關注:“剛開始大家存疑,會不會又是拿涂料刷刷、搞搞面子工程?后來馬路、排水、屋頂防水等都做了,我們看在眼裡,惦記在心裡,盼望自家小區也能趕緊改造。”

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滯后於社會發展,是很多老舊小區的通病。下雨漏水、排水不暢、環境雜亂……這些基礎功能不足,會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南京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童聲龍說,10多年前進行的小區改造,整治費用標准每平方米隻有10元至50元,隻能簡單刷刷外牆涂料。現在,不含二次改水、水電氣管網改造等費用,南京整治費用標准基本在每平方米300元。“這輪整治堅持雪中送炭和問題導向,不局限於‘給建筑穿衣戴帽’的簡單化改造,而是以滿足群眾基本居住需求為核心,堅持功能為先,改善老舊小區的內部肌理。”

老舊小區要改成什麼樣?我省出台的改造意見中歸納了“十有十無”標准,明確了20項內容,比如:要有整潔小區環境、有規范停車場、有安全供水供氣、有安防設施設備,無違章搭建、無亂拉電線、無屋面滲漏、無排水不暢,等等。而且,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拓展環境整治和功能提升的內容。

南通市崇川區今年將老舊小區整治經費標准提升一倍,增加到每平方米400元。外牆面涂料使用更加美觀耐久的真石漆,水泥磚換成陶土磚,水泥路牙換成石材路牙,管線入地、平改坡屋頂、雨污分流更加徹底。

破難點、除痛點、疏堵點,南京排出拆除違建、整修房屋、疏通管道、整治道路、景觀綠化、方便停車、安防技防、線路序化、適老改造等16大類72個子項整治“菜單”,其中,11大類為基本項目,5大類為升級內容,讓有條件的小區居民因地制宜“點菜”。

治頑疾,清“飛線”補安防

電動車停在樓下,一根“飛線”從樓上挂下來為它充電——這是老舊小區裡常見的場景,由此引發的火災也時有耳聞。

徐州泉山區蘇堤小區已經“20多歲”了,小區裡有16棟居民樓,720多戶居民, “飛線充電”很常見。“我們清點過,一棟樓最多時有50多根飛線,密密麻麻,凌亂不堪,看著實在讓人擔心。”泉山區永安街道蘇園社區黨委書記張玉華說。小區改造時新裝了6組充電樁,有69個充電位,“飛線充電”現象基本消除。

一旦小區功能缺失,安全隱患就會越來越多:電線、網線像蜘蛛網一樣東拉西扯,單元防盜門年久失修無法使用,監控設施不足,物品失竊、車輛被撬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讓居民缺乏安全感,完善安防迫在眉睫。

蘇州市姑蘇區三元二村整治交通安防時,建起7個非機動車停車庫,基本滿足了小區居民的停放需求。車庫實施智能刷卡充電,1塊錢充兩小時,充滿自動斷電,大大降低了發生火災的風險,裡邊煙霧報警器、消防噴淋等設施都配備到位。

姑蘇區圍繞拆違治亂、交通序化、停車增量、環境美化、安防升級、管理提升六方面,對老舊小區進行交通安防整治改造。記者在現場看到,車庫一側原先用來住人的小屋,已改為小區公共衛生間。小區所有路口、每棟單元樓前都安裝了監控,在社區綜合管理站大屏上顯示實時情況,居民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到社區申請調看監控。3年前,姑蘇區裡河新村居民楊全梅的電瓶車在小區丟失,無處可找,隻能自認倒霉。“現在不怕再發生類似問題了,小區實現了視頻監控全覆蓋,防盜門重修了,路寬了,停車位也有了,能修的都修了,改造很到位。”她滿意地說。

筑牢安全防線,要補歷史“欠賬”,深入梳理小區內部肌理,這個“大動作”推進起來並不容易。姑蘇區城管委副主任倪俊告訴記者,僅弱電管線梳理一項,就需要協調多家單位多層級部門協作。

“摳”車位,拆違改綠找空間

停車難也是老舊小區一大頑疾。今年我省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以上。在原本就空間不足的老舊小區如何“摳”出停車位,考驗著各地智慧。

每到夜晚,泰州市鵬欣麗都小區干道上總是停滿車,還有很多車因無處可停,直接停在綠化帶上。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后,小區從20號樓北側的一條綠化帶上“摳”車位,保留大樹,把小型綠化改造成生態停車位,這一下就增加了30多個車位。

姑蘇區把小區的交通安防與公安的交通規劃相整合,通過車位改造、道路改造、技防設施的升級、不合理綠化的調整,打通小區的機動車微循環,這樣既滿足百姓需求,又解決了小區裡隨意停車、破壞綠化、堵塞消防通道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管怎麼改,小區的樹木一棵都不少,對有的樹會做必要的移位。”倪俊說。

走進姑蘇區三元二村,隻見兩棵大樹之間見縫插針地鋪設了植草磚,設置一個停車位,有的單元樓前綠化一分為二,嵌入一個停車位,部分違建拆除地安排上車位,在保証消防通道暢通基礎上,拓寬的道路上劃設了停車位……就這樣一點一點“摳”出了665個停車位。“現在小區沒有亂停車現象了,車位多了,我女兒開車回來就方便地停在家門口。”居民吳文英說。

南京不少老舊小區也在“摳”車位。去年完成整治的世紀苑小區,通過在小區原有部分裸地上增設停車位,在宅間綠地增設嵌入式生態車位,將原來的斜線車位改為直角車位,滿足4米消防車道基礎上劃設路邊停車位等方法,新增了100個停車位。自2016年啟動此輪老舊小區整治以來,南京已累計增加1萬余個停車位。

“從根除困擾居民多年的小區‘老大難’問題出發,地上地下統籌,裡子面子並重,南京整治后的老舊小區基本達到路平、燈亮、水暢、便捷、有序、景美等標准,小區房價也得到顯著提升。”童聲龍說,到今年底,南京將基本完成主城六區2000年以前建成、尚未整治的非商品房老舊小區整治。

本報記者 白 雪 劉玉琴

陳雨薇 王曉映

觀察者語 >>>

補齊“住”的功能

對於老舊小區的廣大居民來說,由於房屋原來的建設設計標准較低,加之維護、養護不到位,經年累月,房屋的居住功能就會表現出太多的不足,進而影響生活。

過去,很多地方已對老舊小區展開修補,但大多聚焦於水電氣路等單項改造,或簡單刷刷外立面,因此會出現反復改造、多次擾民的現象。作為城市機體上局部衰老的組織,老舊小區要重新煥發活力和光彩,太需要一場深入內部、全面補齊短板的綜合整治了!

“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對住房回歸居住本性的民生期盼,同樣也是老舊小區居民對補齊房屋居住功能的渴求。摒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地上地下統籌,面子裡子齊抓,從地下管網到道路通行,從整修房屋到小區景觀綠化、方便停車、安防技防等,把滿足“住”的功能都補齊到位。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更方便、更舒心的家園中,過上與現代城市發展同步的美好生活。 白 雪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