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天藍水碧,高質量發展的最美“注腳”

2020年05月20日07:0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天藍水碧,高質量發展的最美“注腳”

過去的一年,無論是朋友圈晒出藍天白雲,還是身邊的龍須溝變身景觀河,無論是長江江蘇段江豚戲水、太湖“吉祥三寶”開始重現,還是連雲港灌河口四腮鱸魚和偽虎鯨結對回游,都是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最直觀的體現,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最美“注腳”。

天藍水碧,

書寫環境美的江蘇答卷

去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奮力書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環境答卷。

數字是最好的印証——

2019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77.9%,同比上升8.7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全部消除,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是“水十條”實施以來優Ⅲ比例最高、水質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優Ⅲ比例升幅在長三角地區最大﹔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91.1%,同比上升17.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太湖治理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湖體總磷、總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9.2%和5.1%﹔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89.7%,同比大幅上升41.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是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71.4%,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考核指標。

2019年,我省大力推進河湖治理,河長制工作從“高強度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激勵。

單家塘浜,一頭連著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港南村,一頭連著常熟市尚湖鎮福壽村。去年底,來自無錫、蘇州的兩地河長首次在這裡啟動村級跨市聯合巡河,開啟跨區域一體化治水新裡程。

在跨市河湖管理方面,蘇州在全國率先“破題”,2018年以來,蘇州市吳江區與嘉興市秀洲區、昆山市與上海市青浦區、太倉市與上海市寶山區先后開展跨界治水合作,去年底,蘇州又與無錫市建立了望虞河聯合河長制。扭住河湖長制這個“牛鼻子”,蘇州著力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美麗河湖群。

天藍水清,大美江蘇“顏值”越來越高。5月13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兩個“全省第一”:今年以來PM2.5均值37.8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9%,位列全省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87.2%,同比增加16.7%。

今年,南京將確保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以下,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升至72%以上。“沒有最嚴,隻有更嚴,要實現大氣污染物持續削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錢鋒說。

調輕調優,

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依江而建的無錫江陰臨港開發區,已投運的14台風機2019年累計發電超5000萬千瓦時,全年節煤2000多噸,減排二氧化碳1000多噸。

“培育新動能與淘汰落后產能並舉”,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嚴建定介紹,經過前期“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目前已關停取締667家,列入關停取締或整治改造1709家。與此同時,一批高端化項目接連上馬,赫伽力智能科技、飛邁智能科技、紅鷹新能源等13個項目進駐臨港科創園一期。

江陰的探索,正是江蘇調輕產業結構、調優生態布局、調綠發展底色的生動縮影。在江蘇,越來越多的地區主動探索綠色轉型,提升發展“含綠量”。

2019年,江蘇GDP超過9.96萬億元,增長6.1%。比數字增長更值得肯定的“含金量”在於:2019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比2016年減少2600萬噸,淘汰30萬千瓦及以下落后煤電機組42台、近120萬千瓦,超額完成國家年度目標。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735家,關停重組化工園區10個,關停“散亂污”企業4000余家。

近年來,江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咬定目標不動搖,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治理能力短板逐步拉長。

目前,江蘇已建成覆蓋全省的大氣網格化監測系統。新建污水管網約1300公裡,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67萬立方米/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萬噸/日。危廢處置能力超過200萬噸/年。

5月1日,《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地方生態環境監測法規。條例構建了覆蓋全省、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信息平台,並以“雙罰”等處罰手段嚴厲打擊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違法行為。

——部省共建為全國提供示范。

去年3月,江蘇成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江蘇建立高位協調機制,組建了綜合協調組、法規政策組、能力建設組、環境管理組、執法監督組、對外合作組、社會行動組等7個專項工作組,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不少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

——執法監管更嚴更實。

2019年初,我省新設9家環境資源法庭,開全國之先河。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加強環境損害公益訴訟領域合作,著力破解環境損害公益訴訟辦案鑒定難、周期長、費用高等問題。某環保科技公司向常州錫溧漕河非法傾倒廢酸污染環境案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典型案例。

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3月29日,作為我國應對疫情、保障物資供應的重要項目之一,中國石化儀征化纖首條熔噴布生產線順利投產,目前儀征化纖已累計生產優質熔噴布65噸,助力增產醫用口罩6500萬隻。從2月24日項目啟動,到熔噴布“火神山”在儀征拔地而起,背后的“中國速度”離不開生態環境部門的鼎力支持。

“揚州市儀征生態環境局接到我們的環評申請后,急事急辦,一路‘綠燈’,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過去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完成的環評審批。”儀征化纖環保負責人林廣曉說。

疫情發生后,省生態環境廳出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18條和《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23條。“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我們積極推進‘非現場’執法監管。”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成杰說,通過自動監控、用電監控等手段在線遠程執法,既有效監管企業污染排放,又避免重復檢查,支持企業安心生產。

近年來,江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省生態環境廳堅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通過一系列創新措施,在生態環境治理上加快形成由環保倒逼發展轉向激勵發展的體制機制,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率先推出“環保貸”,目前已累計為168個項目發放“環保貸”81.52億元,幫助節約融資成本約7000萬元﹔設立“企業環保接待日”,幫助1725家企業解決1980項治理難題,這一創新做法被其他省份借鑒﹔建立秋冬季錯峰生產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機制,已有1278家環保信用好、治污水平高的企業或工地納入豁免名單,該做法已在全國推廣。

省生態環境廳還創新建立“廳市會商”“部門聯動”機制,定期會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有力推動工作。

今年3月,省生態環境廳和省住建廳的第一次輪值會商舉行,就建筑揚塵管控等舉行會商。3月20日,省生態環境廳與南通市廳市會商會議召開。會上,南通提出請省生態環境廳會診把脈、幫扶指導的12項事項,省生態環境廳對問題逐一把脈支招。廳市會商機制建立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先后赴南京、連雲港、徐州銅山區召開現場辦公會,組織對徐州、南通、“武澄沙”地區開展精准幫扶,幫助各地解決一批重大項目落地、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污染防治難題。(許海燕 吳 瓊)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