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直面疫情“大考”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

2020年05月21日07:0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石以砥焉 化鈍為利

春夏之交,晴雨交替,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

疫情如大考,考驗臨危克難的應變能力。

統籌防疫和發展,魚米之鄉江蘇行道如水、權時制宜,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准對沖疫情影響。一季度,江蘇經濟增速好於全國和其他經濟大省,4月用電量、外貿進出口實現正增長。

危機蘊生機,錘煉愈挫彌堅的戰略定力。

直面世界變局,開放大省江蘇立志如山、砥礪前行,守住“保”的底線、夯實“穩”的基礎、拓展“進”的態勢,把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創新性舉措,加速強鏈補鏈、化鈍為利,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知難而行,洞察變局時勢,奮力奪取階段性“雙勝利”

長江畔,江南柳綠。早上在南京七家灣吃完牛肉鍋貼,中午就能在泰州溱湖享受八鮮宴。5月1日,江蘇首趟省內動車旅游專列發車,為假日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波斯灣,熱浪依舊。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中江國際、江蘇海投等公司提前增配人員,多個重大合作項目緊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有望按期完工。

從旅游消費復蘇到“一帶一路”動能迸發,沿海經濟大省江蘇在鞏固疫情防控基礎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速恢復經濟秩序。

正視疫情,江蘇見事早、行動快,防疫和發展“兩手抓”。零死亡、全治愈……常住人口超8000萬、流動人口超2000萬的江蘇,精准研判、盡銳出戰,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筑牢防疫“銅牆鐵壁”。截至5月14日,全省631例本土確診病例無一死亡、全部治愈,連續80多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

“關鍵還是一個早字。”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李少冬說,早在去年12月下旬,江蘇已經關注到湖北方面疫情,開始部署全省啟動發熱門診。率先建立大數據研判專班,開展數據分析和核查管控。截至5月5日,“蘇康碼”申領總數6835.26萬人,其中入境4.4萬人,順利實現與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數據對接。

防疫不誤發展。2月21日,以視頻連線形式,短短半個小時,南京今年首批重點招商項目在“雲端”完成簽約,總金額超千億元。“雲簽約”“雲復工”“雲招聘”……面對疫情影響,江蘇科學精准施策,全面激活經濟社會發展。截至5月6日,全省工業企業綜合復工復產率達90.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94.9%。

春爭日,夏爭時。從無人機田間管理、機械化施肥,到“網絡備耕”“綠色通道”保農資運輸,疫情期間,全省日均投入農機裝備10萬台套以上,春耕備耕進度大幅提升。在南通、揚州、泰州等地,部分包田的外地種糧大戶因疫情未能及時返回,通過遠程委托代耕代種,實現“人未到,田已耕”。

直面沖擊,江蘇勤謀劃、重實效,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在外來人口超戶籍人口七成的昆山,年初率先推出復工專車、專列、專機,接外地員工平安回歸、集中隔離、健康上崗。通堵點、補斷點、解難點……更令企業家欣喜的是,當地政府梳理產業鏈“樹狀圖”,“一鏈一策”主動對接配套企業,破解復工復產梗阻。

早在2月中旬,江蘇省政府就發布“蘇政50條”,隨后細化為152項具體服務事項及指南。這個政策“大禮包”疊加支持中小企業、穩外貿外資、促進文旅消費等舉措,已為企業減負超1000億元。

加快落實技改補助、貼息、進口減免稅等政策,引導中小銀行發行小微金融債券,為紡織、文旅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展期續貸支持……一系列援企政策落地生效。一季度,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9%,新增貸款92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2617億元。小微企業融資綠色通道累計為近7000家企業對接融資。

同舟共濟,政府給力、企業努力,奪取階段性“雙勝利”。在“中國制造業第一縣”江陰,封裝測試行業龍頭長電科技克服疫情影響,快速復工復產,一季度收入、淨利潤均創5年來新高。“目前訂單充足、准備充分,有信心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公司CEO鄭力說。

政企合力,逆勢增長的動能不斷積蓄。江蘇一季度GDP同比下降5%,降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月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均實現正增長,外貿進出口增長11%,總體向穩向上的勢頭鞏固拓展。在“一帶一路”重要支點連雲港,一季度中歐班列累計到發188列,同比增加68.76%﹔中哈物流中轉基地進出場集裝箱同比增長24.92%。

城市回歸車水馬龍,工廠重現機器轟鳴,校園又聞朗朗書聲……截至5月7日,江蘇省重點聯系的486家城市綜合體、658家百貨商場和近2萬家便利店,復工率均超過98%,95%的高中和83%的高校已經開學,生產生活秩序正全面恢復。

迎難而上,夯實“六穩”“六保”,以變應變掌握發展主動權

夜色中,平江路上的文創商鋪陸續支起攤位,滄浪亭開始上演實景版“浮生六記”……天氣漸暖,外向型經濟大市蘇州向內挖掘消費潛力,全方位打造“姑蘇八點半”品牌,促進消費回補升級,釋放文化磁場效應,火熱的“夜經濟”成為“姑蘇繁華”的新注解。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外貿承壓下行態勢加劇,訂單、供應鏈、國際物流等面臨不確定性﹔市場需求明顯疲弱,居民消費受到抑制,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佔全國經濟總量十分之一的江蘇,以積極作為不斷夯實“六穩”“六保”基礎。

持續創新舉措“穩”,精准對沖,全力以赴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5月9日,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跨江鐵塔上,6套5G通信射屏無線裝置順利安裝,全國首個跨江5G基站建成。江蘇計劃年內新建5.2萬座5G基站,一季度已新建並使用7302個5G基站,居全國首位。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南京4月重磅推出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四新行動”,其中300多個新基建及相關產業項目正加快建設,力爭年內完成投資約千億元。

“穩增長是當務之急、擴內需是關鍵之舉。”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新基建要支撐經濟企穩運行、適度增長﹔新消費要優化消費供給,打造消費品牌﹔新產業要完善產業鏈條,構建創新平台﹔新都市要突出品質生活,增強城市韌性。

抓牢重大項目“牛鼻子”,江蘇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優先供給,省委省政府領導挂鉤聯系、示范帶動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截至5月8日,220個省重大項目中八成實現開復工。

釋放消費升級“驅動力”,蘇州設立“無理由退貨”資金池,讓消費者放心購物。全省各地財政共出資約5.7億元發放各類優惠券。省發改委明確5月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的景區,門票價格下調不少於10%。“五一”期間,全省消費品市場累計銷售額實現同比增長2.3%。

搭平台、破障礙、促升級,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揚州市聯合京東、阿裡、蘇寧等大型電商平台,提供入駐、倉儲物流費用減免等多項優惠措施,助力出口轉內銷。針對內外市場標准差異,作為階段性安排,江蘇省研究允許國內生產的其他國家標准商品在國內銷售。同時,制定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爭創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著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堅持底線思維“保”,就業優先,千方百計兜牢民生底線。疫情期間,通過鹽城市人社部門“線上求職”服務引導,鹽都區吳徐村村民孫娟娟找到了一份家門口的工作,“上班隻要10分鐘,待遇比在外打工差不了多少。”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六穩”“六保”中均居首位。江蘇開放線上失業登記和常住地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服務,開展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上百個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供勞動者免費使用。今明兩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崗位不低於70%。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9.2萬人,3月末登記失業率3.1%,未出現規模性裁員和失業現象。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疫情期間,老牌連鎖餐飲企業老媽米線在蘇州的31家門店全部歇業,200多名員工滯留,企業陷入困境。危急時刻,政府發放的穩崗補貼讓公司負責人緩了口氣,“一趟腿沒跑,29萬元穩崗補貼很快到賬,解了燃眉之急。”截至4月中旬,江蘇共發放穩崗返還32.3億元,惠及53.3萬家企業、800多萬名職工,返還額和受惠面居全國前列。

“米袋子”“菜籃子”是民生的根本。今年以來,江蘇層層壓實責任,抓好農業生產,夏糧面積與去年持平,小麥長勢近6年最好。3月末,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比上年末分別增長7.7%和1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呈逐月回落態勢。

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人員納入救助范圍,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並適當提高補貼標准,一場場“及時雨”滋潤特困群體心田。7月起,江蘇還將按照不低於5%的增長率提升低保標准,不斷筑高保障底線。

省長吳政隆表示,隻有兜牢民生底線,才能穩住陣腳,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隻有穩住經濟基本盤,才能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臨難不亂,錨定百姓福祉,不忘初心矢志為民謀幸福

五月江南,草長鶯飛。南京長江大橋東側,屹立江灘69年的金陵船廠正在搬遷,這段長江岸線騰出后,南京濱江風光帶南岸將全線貫通。不惜重金騰籠換鳥,南京算的是一筆“大賬”:生產岸線變生態岸線、創新岸線,廠區原址將打造總部經濟和產業創新中心。

叩問初心,明所將往。江蘇破除思維慣性、路徑依賴,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各項任務,錨定戰略方向,讓高水平全面小康可知可感。

壓力之下不亂方寸,堅守綠色發展理念,厚植百姓幸福感。監測發現,今夏氣溫將偏高,太湖藍藻暴發強度趨高。江蘇早預警、早處置,將應急防控時間提前一個月。3月1日以來,由物聯網構建的水質監測系統與打撈點、藻水分離站等實時聯動,護航環湖城市“清爽”度夏。

好生態推窗可見,好生活開門可享。今年以來,從長江、淮河、大運河到海灘濕地,江蘇持續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快岸線生態修復,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在宿遷駱馬湖、徐州雲龍湖、鹽城大縱湖……一個個水清岸美的生態之地,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PM2.5濃度同比下降8.5%,國省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類,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減排目標……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錢江表示,目前,江蘇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為近5年最好。

排除干擾不變靶心,全民參與筑牢防線,提升群眾安全感。在石化行業,設備上一處微小裂紋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3月19日,中海油氣(泰州)石化有限公司員工廖由偉巡檢時發現一處裂紋,公司查証后立即整改並獎勵2000元。微信隨時舉報、提高獎勵金額、舉報人匿名領獎……3月以來,泰州創新安全隱患有獎舉報制度,日均受理舉報達130件,比原來一年受理量還多。

“獎罰分明”,隻為警鐘長鳴。自去年“3·21”響水特大爆炸事故發生后,江蘇深刻汲取教訓,以成績每天歸零、隱患無處不在的清醒認識,舉一反三加強源頭治理、風險防控、監管能力、責任落實等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安全水平。

真正把“痛點”變成“新起點”“轉折點”。江蘇層層壓實責任、過篩重大風險、織密監管網絡,探索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安全格局。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以來,全省共排查問題隱患1.2萬個,關閉取締企業2000多家、停產整頓近5000家。截至4月底,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大幅下降。

民生實事不打折扣,查漏補缺壓茬推進,增強人民獲得感。青石白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在宿遷大興鎮周馬新型社區,一期500套新農房即將交付。“樓上樓下,四室兩廳,自己住一間,剩下做民宿。”村民馬振軍已等不及拿房裝修,過上“讓城裡人都羨慕的好日子”。

針對蘇北農房這一突出短板,江蘇在2019年改善10萬戶的基礎上,今年將再完成10萬戶,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全部住進新房。早在3月中旬,300多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就已開復工九成以上。一季度,江蘇財政收入有所下降,但民生類支出仍保持增長。4月22日,江蘇以視頻會議形式下沉到鄉鎮,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謀劃在新起點上創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村裡有了圖書館,洗腳離田的農民在這裡讀書看報﹔農村學校建起塑膠運動場,學生有了營養餐﹔標准化衛生室人員設施更全,小病不用出村……江蘇建設城鎮社區15分鐘醫療、文化、健身、養老等服務圈,讓城鄉居民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不斷感受到生活有新變化。

克難攻堅,始終應變求進,爭做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挖掘機揮舞機械手臂,水上勘察船晝夜不停……南通通州灣,206公裡長的海岸線一派火熱建設景象,正務實推進新出海口建設。

從爛泥灘變為投資熱土,通州灣被激活的背后,是江蘇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考量。在江蘇各地採訪,危中尋機、變中求進的強烈緊迫感隨處可見。

抵御世界經濟動蕩,江蘇以創造性工作爭取超常規成果,保持戰略定力推進結構調整、動能轉換。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一筆生產性戰略投資落地昆山,日企參天制藥在蘇州工業園新建最大眼科制藥基地……隨著中、英、日文版《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首發,外商到蘇州投資更加便利。一季度,全市實際利用外資42.3億美元,同比增長163.3%,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吃老本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轟不出‘推背感’。”在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看來,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盡最大努力、求最好結果。

在連雲港,加緊建設的盛虹集團煉化一體項目,僅環保投資就達38億元,力求打造“綠色標杆”﹔在無錫,總投資100億美元的華虹半導體加快產能爬坡,新推出行業領先的90納米BCD工藝平台……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越要培育壯大新動能。一季度,江蘇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數、計劃總投資、完成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8%、37.9%和17.6%。

抗擊“逆全球化”暗流,江蘇打造重點產業集群,加快強鏈補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一滴血,十分鐘,通過檢測是否攜帶新冠病毒抗體,倒推有無感染。這個“黑科技”試劑盒僅一周就研制成功,源於企業掌握了關鍵技術。“核心原材料自主研發、全部國產,保証了生產的持續性。”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林說,產品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單已排到7月底。

在江蘇,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率先“突圍”,帶動相關產業回暖。“疫情也給了我們檢視產業鏈短板的機會。”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張二震說,一些企業遭遇了關鍵零部件“卡脖子”難題。

攻關行業最“痛”堵點,江蘇圍繞高端紡織、集成電路、新材料等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梳理出一批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逐項攻關。同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完善生產配套體系,提高產業鏈協同制造的自給率和保障率。

一季度,江蘇5000萬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9%,增速較1-2月提高22.8個百分點。3月,全省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增長18.7%,一條“研發強、效益好、產業旺”的良性發展路徑日益清晰。

應對前所未有挑戰,江蘇變發展堵點為改革發力點,激活“沉睡”要素、“蟄伏”潛能。3月25日,以產業用地分段彈性年期出讓方式,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競得一宗地塊。這是“改革開放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又一全國首創,其靈活用地模式專為投入周期長、發展不穩定、技術變革快的新興產業“量身定制”。

簽約即發証、交地即開工,蘇州最新推出21條首創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推出試行“產業定制地”等一系列組合拳。不少跨國企業高管表示,落戶蘇州,就是看中這裡強大的基礎設施、前瞻性的戰略導向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從無錫出台76項企業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到南京推動開發區“去行政化”,貼心的改革舉措讓企業信心不減。江蘇近日還明確,從6月1日起,重大涉企政策必須有企業家參與制定,進一步增強涉企政策的科學性、規范性、協同性。

因勢而動,以大視野謀篇大格局。加快產業創新、綠色發展等“六個一體化”,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創新打造高標准沿江特色示范段,持續推動沿江產業轉型升級﹔圍繞合作園區、基礎設施等建設“一帶一路”重點項目100個……江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疊加機遇,努力建好“長三角的江蘇”“中國的江蘇”“世界的江蘇”。

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面對疫情防控和全面小康“大考”,江蘇識危化難、砥礪前行,“比”中增動力、“學”中強本領、“趕”中爭一流,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用過硬“雙勝利”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劉 亢 凌軍輝 陳 剛 朱 程)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