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鹽城市亭湖區新興鎮新場村,216畝的足球場地,白綠相間、平整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去年一年,新場村黨總支書記袁建進每周都會接到來自周邊市區各個球隊的“預約”電話,“平時來踢球的人可多哩!時間排不開,都來找我協調。”踢比賽、搞團建,曾經的“鹽”場村“變身”如今的足球小鎮,每到周末熱鬧非凡。
新場村位於風光旖旎的串場河畔,鹽城市區北郊。曾是鹽城九大鹽場之一,因后起之興,得名新興場,亦為新場。在周邊幾個縣中間很有名氣!隨著體制改革,老新場村東移,隻有原本從事傳統農業的幾個組被保留下。2001年,新興鎮傳統薄弱村北灶村與新場村合並,沒了“鹽場”,又添了一口“大鍋”,“新生”的新場村一落千丈,倒逼致富下的新場人走上了一條棄鹽從商之路。
2004年,江蘇高精機電裝備有限公司在新場村“安家落戶”,16年間,公司和新場“同呼吸”,共發展。生產廠長劉錦貴介紹,通過技術創新,公司擁有不少專利項目,生產的“非標”設備,一台價格從幾十萬元到五六百萬元不等。2019年,公司年產值1.3億元,帶動新場村117人“家門口”就業。鉗工班班長何道勝靠技術“吃飯”,每月收入過萬元,這樣的生活讓他“很滿意”。在新場村,像江蘇高精機電裝備有限公司一樣購置土地或房產的工業企業還有23家,共帶來流動人口2000人,創造總產值4.8億元。
在地理上,新場村被隔成東西兩半,以連鹽鐵路為界,一分為二。鐵路以西工業發展“紅紅火火”,鐵路以東則是通榆河,大型車輛無法進出,新場發展一盤活棋成了死局。
村兩委將破局之子定為“農旅互動”。“緊鄰通榆河,離大市區隻有20分鐘車程,這是天然的優勢!”袁建進說。優勢有了,又該如何布局?新場村規劃了2500畝土地,農、文、體、旅融合發展,四位一體打造田園綜合體。
“足球小鎮”是田園綜合體中的重點項目,2個五人制球場,1個八人制球場,今年再建2個11人標准球場。“你看,那一片都是,草皮已經開始鋪,這邊有一個2000人的看台,還帶大屏。”在新場鎮新場田園綜合體足球教育培訓基地的規劃板前,袁建進對照著眼前的規劃板,手指指向一望無際的開闊草坪。規劃圖的左下角描繪著森林氧吧、親子樂園、觀光列車等項目,一條26米寬的大道橫穿規劃圖,南到234省道,北到上岡鎮,“路通了就更方便了,新場村要變‘足球鎮’了!”
“十二個月的採摘季,你聽說過嗎?”袁建進笑著問。金百匯果園裡,火龍果一年開十二個月花,結十二個月果,無論哪個季節,游客都可以進行採摘。“果實成熟時,還可以聞到淡淡玫瑰花香。”不用吐籽的突尼斯軟籽石榴、獼猴桃、三紅柚、櫻桃、水蜜桃......園區裡各類品種的綠色高檔水果果樹有近萬棵。沒了季節限制,果園裡的水果等不到上市,就會被採摘完。金鱷湖農場則飼養著各色“新奇”動物,鴕鳥、鱷魚、孔雀、野雞和野兔......鴕鳥的長頸如同“回形針”一般彎彎折折﹔山坡上上演現實版“狡兔三窟”﹔精品店裡擺有鱷魚腰帶、錢包﹔花上不多的錢,你就可以帶走一筐新鮮“土雞蛋”。
“城裡人”來了,踢場球、喂喂雞,走之前再去果園採摘些水果,“一條龍”服務,好不愜意。袁建進坦言:“我們搞農旅,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單打獨斗,而是整村規劃、全面布局,要讓農業與旅游“火起來”、“動起來”。
如今,通過產業致富,新場村成為真正的“后起之興”。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9萬元,村集體積累超1000萬元,集體經營性收入近100萬元。把綠色產業做成強農產業、富民產業,建設好鹽阜大地“北大門”,新場村的小康“藍圖”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