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前巷社區:文明新風尚傳承21年

2020年05月22日17:31  來源:宿遷網
 
原標題:沭陽:文明新風尚的21年傳承

  宿遷網訊 “村民遇紅白喜事,要勤儉節約,反對大操大辦,宴席不得超過規定桌數,反對封建迷信,喪事禁止使用紙扎品。”“喜事新辦,簡化環節,不講排場、不攀比,倡導嫁娶不要彩禮,拒絕不良鬧婚習俗﹔白事簡辦,不請吹鼓手,不放高音喇叭,不‘迎祭桌’,不撒紙錢,不扎紙人紙馬。”“前面這條是原前巷村1999年制訂的村規民約內容,后面這條是今年年初《人情新風‘宿9條’》發布后,我們前巷社區新制訂的村規民約內容。這些文明新風尚前后已經傳承21年了。”5月19日,沭陽縣南湖街道前巷社區黨委書記姜斌介紹時,言語中頗有些自豪。

  原前巷村1999年制訂的村規民約,緣於當年的一場“白事”。前巷社區位於沭陽城區井岡山大道兩側。1999年6月,村民姜亞前的母親去世,出於當時當地的習俗,也為了家人的面子,請了兩班吹鼓手20多人,3天時間,包括吃喝花費7000多元,這筆錢成了家庭的沉重負擔。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姜冬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濟發展了,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但群眾陳舊的觀念沒有改變,鋪張浪費嚴重,有必要遏制這種不良風氣,倡導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尚。在征求大家的意見后,他草擬了《前巷村村規民約》,提出人情減負,將反對大操大辦、禁止請吹鼓手等寫入其中。《前巷村村規民約》經過反復討論修改通過后,被張貼到全村每家每戶,廣泛宣傳。村裡同時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村民進行監督管理和提供幫辦服務。

  長期形成的習俗,起初制止起來難免有難度和阻力。村民姜若防的母親在當年夏天去世,他雖然想執行規定,但在外地的姊妹還是請了吹鼓手想“長面子”。村裡發現后,以村委會的名義送去了花圈,並以臨近高考影響學生、《村規民約》有規定等理由進行勸阻,紅白理事會出面幫助料理后事。最終,姜若防的姊妹取消了請吹鼓手這項安排。

  就是從這次開始,原前巷村再也沒有響起吹鼓手的聲音。用老會計黃國誠的話說:“東西南北吹鼓手,遇到前巷繞道走”。勤儉節約、崇尚文明在當地蔚然成風,一直傳承下來。

  2018年,周邊的項蕩、劉洪等村居陸續有村民因為拆遷被安置到前巷名園小區,成了新前巷人。對這些新戶,社區兩委、紅白理事會和物業公司都主動上門,開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新風宣傳,讓《村規民約》得到廣泛遵守。

  在2018年,安置戶中一位孫姓老人去世,其子女想請吹鼓手,托關系找人說情。對此,社區負責人的態度很堅決:“我們前巷20年沒有人家遇喪事請吹鼓手擾民,一碗水端平,不能因為一家壞了規矩。”最終,老人子女打消了念頭,簡辦了白事。

  文明新風尚引領鄉村新生活。近年來,前巷社區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以集體資產、資源、資金有效利用為切入點,以租賃經濟、物業服務經濟、發展用地經濟等突破口為總抓手,積極探索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社區集體經濟的連年快速發展,2019年達到1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0183元。

  今年年初,《人情新風“宿9條”》推廣后,前巷社區對原有的村規民約進行了補充調整,重新出台了《前巷社區村規民約》,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每名黨員干部和鄉賢都簽訂了承諾書,確保繼續帶頭開展人情減負,讓文明新風在前巷繼續傳承。(顧青龍 趙金浩)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