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民生底線 發改委解讀"六穩""六保"工作重點

2020年05月26日08:2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守住多民族文化的語言寶庫——代表關注少數民族語言傳承保護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溫競華)“壯語是很生動的,光是吃飯就有各種說法,比如qiang和gen都表達吃飯的意思,前者說話對象是親密的朋友,邀請對方一起去吃吃喝喝,后者則表現出一種客套的、可有可無的情緒。但這些具有豐富情感的語義表達在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就被簡化、流失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影視創作中心副主任樊一平說。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文化共生,語言資源豐富。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住著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12個世居民族。今年兩會,樊一平代表帶來了關注加強少數民族語言傳承和保護的建議。

  “對民族的認同,語言是最重要的。但現在廣西九成在城市出生的壯族都不會講壯語,隻能聽懂。我們家是壯族,我的女兒30歲,這個年齡已經不會說壯語。就連很多壯族聚集的鄉村,多數少年兒童也已經不會講壯語。”現狀讓樊一平感到憂慮。

  他在調研中發現,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開展了一些對部分語種的推廣和保護工作,但少數民族群眾傳承本民族語言的積極性不強,好政策仍然難以有效落地。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即使在民族文化氛圍相對濃厚的鄉村地區,也普遍存在“講壯話是落后”的心理,家長隻教小孩說普通話。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縣長馬空代表也坦言,苗族隻有語言沒有文字,相比之下更難推廣,“我們的下一代很多已經聽不懂苗話了。隻有在節慶的時候,會唱起苗歌。”

  “老房子不住了、民族服飾不穿了,還有博物館保存這份記憶。但語言沒人說就消亡了,再挽回就很難。”在樊一平看來,使用和傳承是對少數民族語言最好的保護。

  毛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作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這些年在民族特色文化保護上做了有效嘗試。全國人大代表、環江縣縣長黃炳峰說,環江縣通過分龍節等民族節慶傳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團結的氛圍,增強了毛南族人的民族認同感。毛南族聚居地下南鄉的小學實行毛南語和普通話結合教學,並將毛南民歌、舞蹈等融入校園。

  “讓孩子從小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通過培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激活學習的內生動力。”黃炳峰說。

  樊一平也建議,除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推廣雙語教學外,還可通過將民族語言文字納入升學考試、公務員招錄、職稱評定等方式,從制度政策層面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學習本族語言的積極性。

  他還建議,加大對各類針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傳承和研究活動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學院、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設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方面的專業課程,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保存、使用提供“土壤”。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