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協作先富幫后富 一碗面裡趟出脫貧致富路

2020年05月26日15:15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青海駝鈴公司在生產方便面 李洺 供圖

這個“五一”假期,江蘇援青干部、循化縣政府辦副主任李洺回了一趟無錫老家。不過,他不是休假,而是帶著任務回來的。他和消費扶貧目錄企業青海駝鈴公司老板馬富成跑遍了無錫多家超市經銷商,隻為打通一碗方便面的銷售。幾天下來,成果顯著,首次在無錫銷售,他們就完成了45萬元的訂單。

循化縣位於黃河岸邊,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生態是資源,更是責任。這也倒逼江蘇的對口幫扶工作,必須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做文章。面食是循化人的主食,更是外地人口中的美食。為此,這群幫扶干部,努力想讓循化的面食走出去。

一拃長的面段,幾回合的抻拉,一碗拉面瞬間成型。無錫市梁溪區機關干部馬圓已經習慣了這份西北美食,“這面地道!”

拉面店老板馬胡才尼是循化人,循化是梁溪對口幫扶縣,他能當上老板,把店開進機關食堂,得益於兩地開展的消費扶貧。“馬胡才尼在機關食堂開店,夫妻倆每月有15000元工資,也讓食堂多了一道美食。”江蘇援青干部,循化縣委常委、副縣長朱雄說,消費扶貧,兩方共贏。

江蘇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消費大省。在中央統一部署下,江蘇擔起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任。為此,江蘇不僅派出一批批對口幫扶支援干部,還投入財政性援助資金,幫助援建項目。在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啟動后,消費扶貧也成為江蘇精准扶貧的重要切入點。

隨著幫扶工作的深入,除了循化拉面走了出去,越來越多的農副產品也走進了東部人民的餐桌。不過,消費扶貧,對這群做橋梁紐帶的幫扶干部來說,也是一大考驗。朱雄說,“消費扶貧要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著眼長遠,做好加法,才能為壯大貧困地區優勢產業,促進‘脫貧后’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盧興亮是無錫寬窄巷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老總,2019年6月,他和梁溪區區長許立新一行到循化,本來想著捐錢(扶貧),但來了發現這邊的牦牛肉和線辣椒不錯。“我們做串串,剛好也需要這些配料。所以,就買了他們11萬元的牛肉和73萬元的干辣椒。”盧興亮說,使用之后,門店反映都不錯,2019年底,他冒著零下的氣溫,專門到青海採購了一批干辣椒。盧興亮的訂單,讓青海天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福才忙得夠嗆,“我們之前一年就收50噸左右的濕辣椒,如今這一單生意,就要收120噸的濕辣椒”。

韓福才的公司採取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因為訂單多了,韓福才不僅公司規模擴大了,老百姓也不再是一家一戶種上一兩畝了,“現在不愁銷路,種的多就賺得多!”

如今,除了銷售青海牦牛肉、特色農產品,“拉面經濟”也已成為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的一個招牌工作。“拉面是青海特色美食之一,但全省603萬人,僅相當於江蘇的一個地級市,就業空間有限,所以,我們就把當地老百姓‘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在江蘇開店,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副領隊薛強說道。2018年以來,通過培訓人才,資金幫扶,僅青海海東百姓在江蘇新開拉面店就達150家,700多人從事拉面服務業,實現工資性收入3300萬元。

對青海來說,消費扶貧的路子隻能越走越寬。“青海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的省份,同時,這裡也是‘中華水塔’‘三江源’,所以,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擔子重,難度大,關鍵必須嚴守生態紅線。”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領隊陳明這樣說道,“我們必須深挖青海優勢資源,寫好這篇消費扶貧的文章。”(安然)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