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農房改善,讓百姓安居又樂業

2020年05月28日07:4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沛縣:農房改善,讓百姓安居又樂業

  5月16日至18日,對沛縣鹿樓鎮千秋集新村居民來說是格外難忘的日子。他們分到心儀的新房,圓了安居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好不好,首先看住房。46歲的朱軍分到一套146平方米的新房,這兩天正准備裝修。隻要一有空,他就會到新村轉轉。寬闊整潔的柏油路、典雅大方的小洋樓、翠綠整齊的綠化植被,還有設施齊全的健身廣場……朱軍打量自己的新房子,滿眼都是歡喜。“新村環境挺好,配套設施也齊全,住上這麼好的新房,真的很滿意。”朱軍說。

  農村住房改善做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沛縣用規劃引導民意,用規劃完善功能,強化高標定位,縣農房辦規劃設計人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講清楚規劃選址和戶型設計,引導群眾合理選擇戶型和面積,避免盲目求大,增加負擔。

  沛縣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全更介紹,沛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什麼弱提什麼”的原則,對已竣工項目和在建項目進一步提檔升級,高水平實現“六通九有”標准。對去年竣工的7個項目和今年實施的21個項目全部增加管道天然氣入戶,為群眾提供優質優價的生活保障。此外,在新建城鎮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原有鎮區公共服務設施狀況,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建設鄰裡中心、快捷酒店等項目,把每一個城鎮項目都建設成為所在鎮區的活力街區和人氣板塊。

  截至2019年底,沛縣4080戶1.4萬名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今年,沛縣將實施農房改善項目21個,涉及1.2萬戶4.1萬人,總建筑面積145.2萬平方米,年內可建成楊屯鎮湖畔佳苑、鹿樓鎮閔堤口等9個項目,改善5100戶1.7萬人的住房條件。

  推進農房改善工作,不僅要讓廣大群眾住得好,還要讓他們收入高、心裡美。

  農民搬出后,復墾的土地如何利用?沛縣著力在農業資源規劃上“做文章”。圍繞農房改善項目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綠色稻米、養生牛蒡、優質果品等8個高效農業產業集群,提高土地產出和農產品附加值﹔不斷優化現代農業布局,加快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立夏時節,安國鎮苗崗設施瓜菜基地的“沛公”牌西瓜陸續上市。有20多年種瓜經驗的閆運良今年種植10畝西瓜,這幾天他一直和家人忙著採摘、運送、裝箱、稱重等,隻為能“搶鮮”上市,賣個好價錢。閆運良說:“鎮裡投資在復耕土地上建設苗崗設施瓜菜基地,並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今年西瓜上市以來,我家每天能賣出2000斤左右。”

  如今,安國鎮西瓜總種植面積有3萬余畝,每畝能為瓜農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這是沛縣堅持產業聯動,讓搬遷農民實現“甜蜜致富”的生動縮影。

  自從搬遷安置后,在徐州恆輝編織機械有限公司上班的唐萬裡臉上總是挂滿笑容,他分到龍固鎮三裡新村一套120平方米新房,新家離工作的企業隻有3公裡的距離。“新房馬上就裝修好,恆輝大道修通后從家開車幾分鐘就能到單位,每月有6000元收入,待遇一點不比城裡差。”唐萬裡開心地說。

  為讓農民家門口實現就業,沛縣整合“工業資源”,以資源枯竭地域集成改革為牽引,創新提升沛縣經濟開發區,重點突破沛北經濟開發區,優化整合8個鎮級產業集聚區,構建“1+1+8”產業園區布局,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同時,對新建城鎮社區,逐戶逐人摸排就業狀況,實現群眾需求、技能培訓和企業需求三方精准對接,確保每戶至少有一人有穩定的就業、可靠的收入。

  整齊劃一的新居,再加上家門口合適的就業崗位,無疑給搬遷的農民帶來一份“幸福套餐”。

  沛縣還圍繞推動現代服務業深入農村,打通城鄉物流配送“最后一公裡”,通過整合縣內物流快遞資源,搭建150余條共配渠道,進一步做優物流配送“沛縣模式”,降低群眾就業創業門檻,吸納更多群眾就業。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