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小微”模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獲點贊

2020年05月29日14:24  來源:荔枝新聞
 
原標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無錫“小微”模式獲點贊

5月27日,江蘇省委依法治省辦調研組一行在無錫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和“援法議事”專項調研活動,為探索、總結和推廣群眾依法開展自治活動的基層模式汲取無錫經驗。

調研組一行實地走訪了惠山區洛社鎮張鎮橋村等地,並召開座談會。無錫“黨建為核、自治為基、法治為綱、綜治為網、德治為魂”的“一核四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以張鎮橋村、青蕩村、美湖社區為代表的“一村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援法議事”小微模式,得到了調研組的充分認可。

微自治,組建七彩樓道長

作為惠山區洛社鎮最大的農民集中安置片區,張鎮橋村共有17個村(社區)的拆遷百姓安置在此,戶籍人口7511人,常住人口超過2.2萬人。村民法治意識參差不齊,新入住村民對村委歸屬感不強,村民之間因缺失了地緣親緣的紐帶而沖突不斷……一系列矛盾問題,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群眾滿意度的不確定因素。

“打從村裡搬到樓裡,老鄉鄰見不著了,有難事也不知找誰說。”搬進新居的村民陳杏珍明顯還不大適應從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角色轉變。

從村巷到社區,樓道成為了打破僵局的突破口。2018年6月,經居民自主報名、村委走訪推薦,一批網格法治樓道長走馬上任,開啟了張鎮橋村“樓道微自治”工程。陳杏珍自告奮勇當上了張鎮家園304號樓的樓道長。陳樓長的“微自治”,從時下最時髦的“垃圾分類”開始。為了讓大家從最基礎的不隨地亂扔垃圾做起,陳杏珍一家家敲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逐漸發展出一支10多人的“四葉草”環保公益隊。去年底,她所在的304號樓被命名為“綠色沁園樓道”。

“紅色初心樓”“綠色沁園樓”“紫色科普樓”“橙色青年樓”“藍色巧匠樓”“黃色親子樓”“金色孝親樓”……與陳杏珍一樣的樓道長,張鎮橋村一共有126名。今年5月起,各片區樓道長身穿橙色馬甲,啟動了“啄木鳥巡查行動”,誰家亂倒垃圾,誰家亂拉飛線、誰家有生活困難、誰家遇到法律難題,樓道長都會將發現的問題一一歸納、列表、造冊,上傳到“和諧張鎮橋”平台,由物業公司和村委第一時間跟進處理。

實現一樓一長全覆蓋,構建“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建立“樓道理事小組—網格議事分會—自治總議事會”三級議事組織,張鎮橋村打出了一套“黨建引領、陣地拓展、民主延伸、五務公開、一核十力、多元共治”的“法治組合拳”。

微村規,杜絕決策一言堂

上任六年,通過整合建設用地資源、引進新項目等,使村裡還清了所欠的六七百萬元債務,並促使村級收入穩步發展,一度成為鵝湖鎮的“首富”。然而對於錫山區鵝湖鎮青蕩村書記華慶祥而言,這還不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政績”。

“我當村書記二十多年來,從來不搞一言堂,從來沒有一件村裡的大事是由我一個人拍板決定的。”1995年上任的華慶祥,一向懂得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再小的微權力也是權力,沒有約束的權力,就如同沒有緊箍咒的孫悟空。多年來,他力推民主化議事,法治化審核的微村規,推行村委班子制度化管理、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制,村裡的重大事務,都是通過村民提議,村委代表會議通過,法律顧問審核修改后發布,這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完成的。

“治村和治企一樣,要用市場的眼光來經營村集體資產,用法律手段來規范化處理村裡矛盾。”如今的青蕩村,34個自然村劃分為10個網格,以村干部+村民組長+老黨員對村務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天有網格員匯總信息計入村務工作日報,每周都有兩委班子一周情況的總結,每月將四個星期的日報匯總成村民代表會議的議程,並且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公示,每季度經黨員大會審議,嚴格執行“四議二公開”程序,做到公開,公平,民主監督。

從2001年合並村以來,為了統一規范集體資產租金的收繳問題,村兩委班子提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表決通過,企業或者承包戶在每年12月底繳納下一年度的租金。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和承包戶無法及時履行合同條款,想找華慶祥開個后門。華慶祥並沒有大手一揮,自己說了算,而是委托法律顧問指導他們,利用有實際困難提出申請延期,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后可以延期三個月並免收滯納金的條款,為企業和承包戶減免了一大筆違約滯納金損失。

微平台,打造百姓議事會

確定好“誰來議”,解決好“議什麼”,落實好“怎麼議”,這是獲得過全國和諧示范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7項國字號榮譽的濱湖區蠡湖街道美湖社區尋求民意最大公約數的秘訣。近年來,社區在原有民主自治協商模式的基礎上,又創新推出了“三階梯菜單式”議事會機制。三階梯,即按照“一事一議”議事范圍大小,分別邀請樓棟、小區、社區的居民代表參加,菜單式,即當事人點菜,居委會做菜,群眾評菜。

2018年7月,美湖社區收到一份由42號門30名業主聯合提出的門口電動車改造問題倡議書,提出,蠡湖家園42號門前規劃了數十個裝有電動車充電樁的停車位,但沒有進行實名登記,屬於先到先得,長久以來,許多車主私自佔用充電樁停車位,並佔用道路其他空余部分,導致42號門前道路擁堵難以出行。

社區就此議題開展了協商民主預審會,80%的居民提出,路面停車位很方便,希望移除部分綠化,多增加車位。同月,社區聯合業主向上級綠化部門發出申請,但未獲得批復。議題一度陷入擱置階段。

2019年3月,美湖社區經過半年來的不懈努力,多次同居民代表和電動車主代表進行協商,形成最終整改方案:在不影響小區綠化的前提下,拓寬充電樁旁道路,方便行人及車輛正常出行﹔同時在樓道及車庫內張貼文明停車告知﹔組建了一支由小組長及黨員構成的文明行為規勸引導小組,對快遞、外賣等外來車輛進行臨時停車的引導。目前,已有部分車主自覺自願的將電動車停放至地下車庫,路面停車位也井然有序。

自2014年打造開放空間議事平台以來,美湖社區把每月8日定為固定的百姓議事日。每到這一天,社區居民代表都會到社區議事廳坐一坐,了解一下社區近況,同時對有分歧,有意見的事件進行商議,並行使表決權。社區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是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我治理。通過探索居民參與商議社區發展的重要途徑,發掘和培育民生議事監督委員會、樓道自治會、開放空間、民主四會等居民自治組織,形成多元治理機制。近年來,美湖社區已商榷解決各類居民自治議題80多個。

微清單,提升社區決策效能

調研過程中,來自無錫市委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門以及村(社區)的相關負責人、律師代表濟濟一堂,各抒己見,為江蘇省委依法治省辦提出的“援法議事”活動方案建言獻策。

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單位,無錫很多行政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村規民約”。前幾年,響應上級號召,無錫對“村規民約”進行過一輪梳理和審核。而如今,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各項權力的下放,村(社區)有哪些權責,履職有哪些法律依據,又出現了不少新變化。

在江蘇雲崖律師事務所楊雅君看來,配合、協助基層明晰村(社區)權責微清單、梳理村(社區)履職法律的依據方面,律師隊伍有著天然的技術與群體基數的優勢,充分發揮該優勢,能夠有效幫助基層解決梳理工作的效率。

“除了擔當村(社區)法律顧問,定期開展公益宣傳普法活動,律師、特別是黨員律師,還應當有更多的形式可以為明晰社區權責微清單、提升社區決策效能服務,有更多的舞台可以為推進基層援法議事發揮能量。”楊雅君建議。

據了解,“援法議事”是江蘇省司法廳推出的2020年司法行政十大惠民實事項目之一,旨在通過創新法律服務形式,拓展法律服務平台,提升法律服務水平,讓法治建設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百姓。

“開展‘援法議事’活動的初衷,既不是搞創建,也不是搞評比。”座談會上,江蘇省委依法治省辦專職副主任馬太建對“援法議事”這個新提法進行了解讀。他說,“援法議事”是要更好地發揮地方黨委法治議事協調機構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作用,把基層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商、決定、辦理、管理、監督群眾自治活動中一些好的經驗做法總結提煉出來,在更高的層面去推廣。(劉康亮 趙夏楠陳瑜)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