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將新增134處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

2020年05月29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留住“馬路市場”,讓城市更具活力

中央文明辦27日明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點贊。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馬路市場”又重回城市,在促消費增就業的同時,也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南京新增1410個臨時攤位

4月,南京啟動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其中提出具備外擺條件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商業體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但需嚴格規范經營,該舉措將持續到今年國慶長假結束之前。

“南京有3400多個臨時攤點,主要是有時間限制的早餐點、夜市攤點和街邊不佔道的修舊攤點等。今年全市新增134處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南京市城管局市容景觀管理處張友平說,南京要求各區(園區)合理設置外擺區域、明確外擺種類、規范設置外擺設施和時段,在規劃紅線之內且不佔用人行道的情況下,試點放寬商業外擺管制,以節慶促消費,以活動帶消費。南京還對1912街區、夫子廟、新街口、老門東等重要地段的夜間經濟配套進行規范充實,促進“夜金陵”新消費行動。

省文明辦負責人表示,將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文明辦最新要求,引導各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保障民生需求,使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帶動就業,讓城市更有活力

28日下午6點多,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的丹鳳街夜市人流不斷。在此擺攤賣衣服的曹先生告訴記者,他剛來擺攤4天,每天淨賺100多元。兩個月前,他剛當上爸爸,但因疫情影響了收入,讓他很著急。白天在商場賣衣服的他,下班后繼續干起本行,擺起移動攤位賣衣服,“多為孩子掙點奶粉錢,每天下午五六點開始,到晚上9點多再收攤。”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夜經濟”在激發消費潛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中扮演重要角色。街邊小店、路邊小攤作用不容小覷。《2019中國小店經濟溫度圖譜》顯示,中國小店數量約達1億家,包含網店、街邊小店、路邊小攤等,帶動3億人就業。

夏季到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發展“夜經濟”的需求在拓展,發展“地攤經濟”與“夜經濟”發展趨勢是吻合的。“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帶動整個就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大量高端創新人才,也需要匹配大量的普通服務業人口及就業方式,這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也是城市發展內生需求。”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呂永剛認為,以攤販為代表的靈活就業模式,可以拓展就業空間,使城市就業體系更健全、更完備,讓就業形態更飽滿、更富彈性,也更人性化,還可以使整個商業網絡變得更豐富多元。同時,這種零工經濟業態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地攤經濟’蘊含巨大經濟能量。”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陸遠也認為,外擺攤點是一個就業“蓄水池”,可帶動很多居民就業。同時,分布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也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接地氣的經營活動與柴米油鹽生活結合,更能彰顯城市以人為本的溫度。

倒逼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給外擺攤點適度“鬆綁”,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激發城市活力,但同時也給城市治理帶來新的挑戰。

南京市玄武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新街口中隊執法隊員張川,每天要去夜市巡查,“疫情形勢變好后,人們出門的欲望變強,每天人流量都挺大”。他們要求經營人員至少留出兩人寬的空間供市民行走,保持攤位及周邊衛生整潔、攤位擺放整齊。執法人員每天會不間斷巡查,街道全天有執法人員執勤,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提醒整改。

如何既管理好外擺攤位,又服務好市民和商戶,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南京在增加臨時外擺攤點時,要求各區(園區)制定好相關管理服務和衛生保潔方案,設置臨時外擺攤點要事先征求城管等部門意見,明確攤點主要負責人、佔用區域、經營服務品種、時間、安全提示等內容,並設置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公布投訴舉報渠道。

“把小攤小販管理好,將是展示一個城市文明形象最直接的窗口,也是給城市形象加分的重要指標。”陸遠建議,探索將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管理中,打造統一管理平台,實時監督經營活動。攤販擺攤前要去相關部門登記,領取相關電子憑証,攤位上張貼資質、衛生達標等信息,顧客掃描二維碼也可知曉相關信息,以線上監管為主、線下執法為輔,提高對外擺攤點的管理效率。(白雪 劉春)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